APP下载

浅谈老化鱼池升级技改措施

2021-11-28周世明

电脑迷 2021年5期
关键词:增氧机底泥鱼池

周世明

重庆市万州区白羊镇农业服务中心

老化鱼池,大都设计和修造思路落后,包括池塘位置、水源、水质、面积、水深、土质等,都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满足当今渔业生产发展需要,导致鱼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等后果。因此,为了提高养鱼效益,应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对老化鱼池进行升级技改,改善鱼类正常生长环境,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现就老化鱼池升级技改措施介绍如下。

1 浅池改为深池

鱼类生活习性告诉我们,各种鱼类生活水层是不一样的,例如:草鱼、青鱼等,是在池塘水体下层生活;鳊鱼,是在池塘水体中层生活;花白鲢鱼,是在池塘水体上层生活。养鱼实践证明,如果鱼池较浅,容水量肯定较少,水温变化很大,不能满足多种鱼类氧气和温度需求,养鱼效益就很低。如果鱼池过深,水深超过3米,下层水中光照度就很弱,产氧能力很低,浮游生物难于生长,不能满足鱼类生物饵料需要,同样养鱼效益很低。因此,建议在浅池改为深池时,种苗鱼池深度应保持在1.5~2.0米之间为宜,成鱼鱼池深度应保持在2.0~2.5米之间为宜。

2 小池改为大池

俗话说“宽水养大鱼”,也就是说,鱼池水体面积宽大,载鱼量就大,天然饵料就丰富,溶氧量就充足,水质、水温较稳定,不易受天气、环境变化而发生突变,适合鱼类正常生长,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相反,如果鱼池水体面积较小,容水量就少,载鱼量也少,水温、水质突变较大,鱼类难于精养,产量不高,效益也不好。因此,建议在小池改为大池时,每个种苗鱼池面积应保持在3~5亩为宜,每个成鱼鱼池面积应保持在20~30亩为宜。

3 低窄池硬改为高宽池硬

由于老化鱼池,年久失修,长期雨水冲刷,池硬变得又低又窄,如果汛期来时,鱼池容易出现溢洪,极易坍塌,大部分鱼类会随洪水而逃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同时,低窄池硬,还会影响饲料投喂和商品鱼类运输等工作。因此,建议在低窄池硬改为高宽池硬时,采取以下方法:将池底挖出的淤泥堆放在池硬上面,增高增宽,并层层夯实,对无需过往车辆的池硬,顶宽保持在1.8米以上,垂直高度保持在梅雨季节最高水位的0.5米以上,提高池硬抗洪能力,同时,也便于行人和管理方便;如果池硬上面,需要行驶运输车辆的,池硬顶宽应保持在5米左右,坡度为1∶3,内坡用C20混凝土护坡10厘米厚,外坡夯实后种植鱼类青饲料,这样的池硬,不但抗洪能力强,而且池硬顶上还可以通车和行人。

4 旧底泥改为新底泥

老化鱼池,由于多年未清淤,鱼粪、饲料残饵、动物尸体、泥沙等沉积物较多,部分鱼池旧底泥深达1米以上,成了滋生鱼类病源温床,各种鱼病暴发常见,严重影响渔业生产发展。因此,建议在旧底泥改为新底泥时,先将鱼池淤泥全部清除塘外,然后回填15厘米厚的pH值为7.8~8.5的新鲜底泥,彻底消灭病源温床,满足鱼类生长土壤酸、碱度需求。过后在每年冬季,先放干鱼池中的水,然后通过白天日晒和晚上冰冻20~30天,消灭沉积物中的病源生物,促进沉积物尽快转化为无机盐,为来年鱼类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5 完善进、排水系统

独立的进水系统,包括进水源、进水闸、进水渠等。进水源,可选栏河、水库、湖泊等作为进水源,不要选矿山排出的废水处作为进水源,否则,对鱼类生长有很大危害,进水源处必须高于养鱼池塘50厘米以上,形成自然落差流水,同时,也要防止鱼类顶水逃跑,在进水口处,要安装进水闸,可随时控制进水量大小;进水渠,可修为管道引水渠或明沟引水渠,如果采用管道引水,管道可用直径为50厘米的钢筋水泥管,安装水渠,如果是采用明沟引水,可采用断面为梯形的水泥板,深50厘米,底宽40厘米,砌筑沟渠。

独立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槽、拦鱼网、排水管、排水闸等。排水槽,先在鱼池底部靠近池硬边,开挖长3米,宽70厘米,高50厘米的排水槽,然后在槽上面铺设40目铁丝栏鱼网,防止鱼类随水流而逃跑,再在排水槽一端处,安装直径为100毫米的UPC水管,并延伸出池硬外1.2米,在排水管出水口处,安装直径100毫米的放水闸阀,在放水时,打开闸阀,即可排出池中部分鱼粪和饲料残饵,对提高水体质量有很大作用;在灌水时,关闭闸阀,确保鱼池蓄水需要。

6 完善配套设备

6.1 安装增氧机

老化鱼池,大都没有安装增氧机,不能满足现代高密度精养鱼类需要,特别是遇到高温季节或恶劣天气时,如果没有增氧机,鱼池就会严重缺氧,使鱼类浮头、泛塘现象突出,造成鱼类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大等后果。所以,在鱼池升级改造时,建议配套安装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满足鱼类生长氧气需要。

6.2 安装投饵机

老化鱼池,大都没有安装投饵机,不适应现在高密度精养鱼类需要,所以,为了节省投饲时间,精准掌握投饲数量,精准掌握投喂次数,降低养鱼成本,建议在鱼池升级改造时,配套安装投饵机,使池塘大小鱼类,都能吃到食,吃饱食。

6.3 安装抽水机

老化鱼池,建池较早,设计思路落后,选址不当,水源很差,在养鱼过程中,一旦天旱没几天,鱼池就干枯了,鱼类死亡较多,经济损失严重。所以,建议在鱼池升级改造时,在池塘周围附近,做好联通水源(栏河、水库、湖泊等)工作,配套安装抽水机,满足鱼池日常换水和灌水需要。

7 修建尾水处理系统

水质净化系统工艺流程为:鱼池尾水→生态渠→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过滤坝→生物净化池→过滤坝→湿地蓄水池→抽水机→养鱼池(或河流)。渠、池、坝、湿地等,各有净水功能:在生态渠内,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吸收尾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在沉淀池内,添加一些絮凝剂,加速沉淀尾水杂质;在曝气池内,安装罗茨鼓风机和曝气管,通过曝气作业,使有害气体从水体中排出,或在曝气池内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形成优势种群,不断净化水体;在生物净化池内,种植一些水草,不断吸附亚硝酸盐和氨氮,降低有机质浓度;在湿地蓄水池内,投放一些螺蛳,自然净化水质,同时,也降低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在过滤坝内,放些棕片和碎石,将大颗粒杂质拦截其中。就这样不断通过吸收、沉淀、排出、降解、净化水体,使鱼池排放的腐败尾水,逐渐变成优质清水,通过抽水机的扬程作用,把优质清水又抽回原有鱼池中,实现水资源再次利用;或排放到当地河流,回归到自然水体。注意的是,尾水处理区域面积,一般占鱼池总面积的8%;沉淀池面积,占尾水处理区总面积的45%,曝气池面积,占尾水处理区总面积的5%,生物净化池面积,占尾水处理区总面积的10%,湿地蓄水池面积,占尾水处理区总面积的40%。

8 安装水质智能监控系统

在鱼池升级改造时,先安装电源和互联网,然后安装水质智能监控系统,使养鱼池塘成为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的应用载体,实现科学养鱼。养鱼者,随时可通过系统数据,对水体中的理化因子含量,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水质智能监控系统,包括水体中的传感器、互联网、手机、电脑等,水质智能监控原理是:传感器→采集(水温、含氧量、pH值、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数据→互联网→电脑(或智能手机)。养鱼者随时能在手机或在电脑上查看到水体理化因子变动情况,根据鱼类生长需要,可人工调节水体因子数据,满足鱼类生长需求,例如:在智能手机或电脑上,发现鱼池中水体含氧量只有3毫克/升,这时养鱼者,可在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2~3小时,即可使水体含氧量上升到5毫克/升,从而保证了鱼类生长氧气需求。

该系统除了人工干预调节以外,还可在智能监控系统中设置预警值,当监控系统监测到水体某一理化因子超出正常值时,智能监控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声,并进行自动调节,始终保持理化因子在合适的数值之内。K

猜你喜欢

增氧机底泥鱼池
三十年目睹之竿坑兴替
水流扰动强度对高原山地农村沟渠底泥氮释放的影响
黑臭水体环保清淤深度确定的研究
河道底泥修复与处理技术
校园里的鱼池
采用自抗扰技术的移动式增氧机路径跟踪控制
好玩的古人
关于溶氧自动控制器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热水鱼”的捕捞技术
鳄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