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021-11-28武营
武营
徽商职业学院 物流系,安徽 合肥 231201
绿色物流指的是能够最大程度消除物流工作对生态环境消耗、损耗程度的物流发展模式。绿色物流的建设目的,是在保障物流产业正常运行基础上,充分维护生态环境健康程度。基于此,发展绿色物流、持续提升绿色物流在国内产业中的深化程度,是构建可持续发展局面的关键所在。
一、发展绿色物流的可行价值定位
(一)绿色物流是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形势的必然路径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局面的形成,在各个国家经济壁垒被打破的同时,环境壁垒却悄然建立。在保持经济稳步增长、产业持续升级的状态下,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已成为当前检验各国是否具有进入国际市场资格的重要条件。国际生态环境保护组织也不断加强对各个国家生态环境维护的基本要求,环境对于国家地位的影响作用持续增强。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若要在全球背景下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除了要升级基本的服务内容外,更要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因此,发展绿色物流,降低物流行业产品、经营、服务对生态环境的消耗量,成为国内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路径。
(二)绿色物流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办法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是我国保持经济、科学、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论战略。我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但过量消耗资源必然会导致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失衡,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且不可逆的负面影响。故而建立可促进社会以良性循环形式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环境维护的关键办法。物流行业是未来我国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行业之一,其能够在运输层面起到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而同时,物流行业也会消耗大量的资源,生产较多的生活以及工业垃圾。因此,建设绿色物流发展模式,是有效消解物流行业负面影响,建构良性社会资源循环局面的关键所在。
(三)绿色物流是满足民众需要的重要举措
实际上,对外发展、对内协调都属于宏观层面上的考量,要判定一个行业的新形态是否具有价值,还应该从微观层面,也就是民众的层面进行思虑。我国物流行业的兴起,离不开民众需求的支撑。从一定程度上说,物流是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重要辅助。但民众在满足物流需求同时,对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需要通过经济发展来提升生活质量,但同时人民也更希望在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中满足自身的物质以及精神需求。如果优化物流意味着需要消耗环境,那么民众必然会进行反对。基于此,建设绿色物流是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民众多方面需求,维系民众消费水平的关键所在。
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仓储资源设计不当,资源消耗过大
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格局中,虽然整体的物流工作资源由几家大企业为引领,但仓储相关的工作却仍然由中小型企业负责。中小型仓储企业管理意识、管理办法和基础资源层面的质量较低。具体表现在:第一,非冷链物流的仓储管理较少以信息化资源去管理,大多是通过人力搬运和人力管理等效率、质量较低的方式为主。表面上大量使用人力资源是减少了对其他资源的消耗量,但实际上人力资源所耗费的成本更甚,并不符合真正的“绿色”理念。第二,对商品的分类意识不强,分区管理往往仅以商品的质量时限为主进行划分,而不会考虑商品的性质、危险度等。第三,仓储选址不科学,导致商品损坏率极高、无端浪费管理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运输效率较低,污染严重
考察国内绿色物流运输现状可知,国内物流运输过于分散的问题仍然存在。运输分散现象指的是运输过程中缺少科学性的网点管理,使得空驶、线路迂回、对接出错等现象频发。在进入绿色物流发展进程以后,理论上运输分散问题应该得到抑制和改良。但国内物流产业仍存在尚未对运输路线进行科学分配、零散车辆未统一收编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物流成本持续增加,不但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更会因管理和运输过于松散,加大噪声污染、能源消耗量,持续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三)加工废弃物处理不当,包装过度
国内物流产业中产品包装加工属于必然环节,这令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能够更加安全,不会因为运输损坏而增加物流成本。从实际调查可知,国内部分物流公司为了减少过程损耗,会刻意增加包装内容物,例如泡沫、薄膜纸等等。而这些内容填充物的材质基本都属于不环保类材料。货品运输到位后,这些填充物基本都会作为废物垃圾而处理。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加大地方垃圾处理和环境维护的成本。
三、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绿色认知相对模糊
在环保观念上,我国对于环保和绿色的认知程度和理解深度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也是国际领域中环保事业如火如荼开展,而我国绿色物流建设却始终不温不火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我国不断呼吁和开通对绿色事业的建设,但真正被环保以及绿色事业深刻影响的仍然是以中央为主的相关企业。意识决定行为,在国内中小型物流企业绿色认知相对模糊的状态下,意识上的短缺便成为了绿色物流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二)政策及监管法规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维护和环境污染惩治方面的政策法规,基本围绕在环境层面进行设定,尚未具体到针对物流行业进行规定。当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缺少针对性时,面向国内物流企业的更新发展要求也就缺少了“强制性”特征。同时,国内有关于绿色物流的相关标准并未被妥善设定,即使一部分物流企业进入到绿色发展以及建设层面内,也会因为缺少标准而无法在市场以及行业内妥善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因此,政策以及监管法规存在漏洞,也是制约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要妥善建设绿色物流发展局面,国家必须要在宏观层面上建立统一标准,既要规定好发展方向,也要为物流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安全性保障。
(三)技术水平亟待升级
绿色物流的关键分为两个要点:其一是要抑制物流行为对环境的危害;其二是要令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此,物流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提升资源利用率。而国内绿色物流相关技术水平明显无法达到“充分利用”物流资源的技术高度。从加工到运输再到接收的过程中,每天都会因技术限制而产生大量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但这些消耗物明显都可以通过技术上的改良和技术普及,来有效减少其消耗量。可见,物流管理技术水平亟待升级,是当下绿色物流发展面对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
四、我国绿色物流转型发展的对策
(一)更新思维,重构绿色物流核心要领
绿色物流的建构是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应对国际物流产业竞争的关键所在。因此,绿色物流并不是仅以物流产业或物流企业作为更新变革的主要动力,国家应该在宏观层面上起到引领作用。首先,政府应该本着统一革新、统一发展的原则,对绿色物流的理念进行统一化设定。即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原则,建立可循环、可自行优化的绿色发展体系。其次,要对国内物流企业进行强制性管理,既要通过政策呼吁的方式帮助企业建立基本认知,也需要构筑更新的基本计划,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具体办法。最后,企业方面需要积极响应绿色物流的核心要领,积极配合绿色物流的建设,尽早清除产业链条内的不环保因素。
(二)优化环境,补全相关政策与管制条文
优化环境指的是政策环境。绿色物流是我国急需达成的现代物流形态,是国家任务的一环,政府应该打破地区之间的壁垒,按照整体性、统一性的思维对国内物流产业进行规划设计。更要与地方政府及时沟通,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色、发展需求去设定地方性的配套政策。对于积极响应绿色发展规划的物流企业,应制定绿色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贷款扶持政策等等,鼓励和激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到绿色建设局面。同时,地方政府也需要根据地方政策和经济市场的基本面貌,设定生态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相关管制体系。
(三)推进技术开发,升级绿色物流技术水平
国内物流企业应该对绿色物流的技术进行挖掘和规划,具体可以从标准化行业技术、信息通讯技术、材料技术、防护技术、质量管理技术等角度入手,开展对新技术的研究和使用。技术人员除了要参考国外先进技术的基本架构外,更要结合国内绿色物流发展的独特性,对具体的技术构成进行调整。例如,我国物流产业更加注重供应链的灵活性,要积极调整供应链各个节点处的控制性技术,例如EDI数据交换技术、JIT准时制技术和绿色配送、过程生态质量监控等等,从而以技术水平的优化保障绿色物流链条的灵活度。
(四)外围扶持,充分完善绿色物流基础设施
绿色物流基础设施指的是仓储资源,政府应该与仓储企业合作,从整体的角度去宏观协调国内仓储资源。要尽可能在满足货运量数的前提下,实现对仓储的多功能整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具体措施:第一,要挖掘现有设施的功能优势和综合效能,对于具有技术优势的仓储资源要予以留用,仅具有存放等基础功能的仓库要拆除或合并。第二,要扩大对交通设施的建构,维护运输资源的可用性,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阻碍性因素,最大化实现对运输和仓储资源的利用。第三,加强对运输方式的衔接,地方政府可以聘用专业的城市规划技术团队,以“多式联运”为主思路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五)深化科学研究,强化人才培养的整体力度
虽然凭借国内外先进经验,可以构建整体性的绿色物流发展架构,但仍需配以专门的科学研究促进其技术和观念的持续发展。对此,政府应该鼓励学术人员开展对绿色物流的相关研究,更要呼吁高校基于绿色物流理念开通专门的人才培养渠道。可见,以科学研究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推进国内绿色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将为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前瞻性辅助。
四、结语
绿色物流是新生事物,要实现有效的产业革新,政府必须要在宏观和外围两个角度充分发挥引领和扶持作用。既要科学规划整体发展方向,更要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提升绿色物流发展的整体水平。而绿色物流产业本身,也需要明确树立正确的“绿色”思维,以前瞻性的眼光优化开发相关技术,实现绿色和科技的协同发展,进而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局面的建构贡献实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