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三个模式”成为乡村振兴样板
2021-11-28本刊通讯员王伟
本刊通讯员 王伟
中国农业科学院、潍坊市人民政府日前在京联合发布《潍坊市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实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系统梳理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的演进与内涵,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提供了典型理论和实践样本。
三个模式“和而不同”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业总产值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去年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
潍坊市是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农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潍坊市农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38亿元,占山东省的1/10左右;蔬菜产量、畜禽产量均达到山东的1/5左右;农机总产值达到1300多亿元,约占全国的1/4;生姜、胡萝卜、大葱、洋葱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1/4、1/6、1/2、1/7左右,蔬菜出口量、禽肉出口货值分别占全国的1/8、1/6左右。
近年来,潍坊市在总结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三农”工作跃上新台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所长袁龙江在发布报告时表示,“三个模式”解决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脱节,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蔬菜生产产业化等问题。
“诸城模式”是诸城市在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等不同阶段创新探索成果的合集;潍坊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潍坊模式”是潍坊各地农业农村改革创新经验的集成;“寿光模式”则是对寿光在蔬菜产业的生产、销售、技术、会展和标准输出等不同发展阶段改革创新经验的概括。
产学研结合的硕果
《报告》指出,“三个模式”在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产业发展方式、路径选择和组织推进上,都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创新农业产业化内涵和形态,实现产业化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的良性互动;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践行包容性增长理念,实现全面共同富裕;促进产城、产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全面振兴。”袁龙江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是中国农科院与潍坊市开展院地合作智库成果的展示交流和应用推广。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表示:“潍坊‘三个模式’的探索丰富了我们产业化理论、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创新的理论以及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治理的理论,可以说在理论创新上做了很重要的贡献。”
核心是“农业产业化”
潍坊市相关领导介绍说,通过“三个模式”,潍坊市已经形成了粮食、蔬菜、畜禽、花卉、苗木、果品、种子、农机等八大优势产业集群,蔬菜、畜禽、农机三个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条值超过千亿元,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园子和种子铺。
“三个模式的核心,就是农业产业化,在未来,我们还要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潍坊市相关领导指出,当今,乡村振兴进入快车道,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渐提升,潍坊的三个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提升。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潍坊会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人、地、钱等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坚定地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潍坊市相关领导说,“在未来,我觉得乡村振兴的路子和面貌是这样的,从乡村到‘村社一体化’,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共享,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方方面面,这是第一步。然后还有城镇化,人员人才合理流动,这需要产业进一步升级,如果全部是农业产业,可能不足以支撑。接着是城乡一体化,到了这一步,才会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大同。”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