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历史上由渔猎社会向农耕社会的演化进程
——濮阳西水坡M45号墓遗址信息解读

2021-11-28孙铁林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濮阳饮食结构伏羲

孙铁林

(南乐县建筑工程管理委员会,河南濮阳457000)

公元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掘出以M45号墓为主,既有陪葬殉人,又有蚌塑龙、虎、鹿、鸟、蜘蛛等图案的四组上古遗址群,震惊了中外学术界。三十余年来,学界对该遗址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考古界核定该遗址距今6500年;史学界主流意见认定该墓主人为三皇之一伏羲的真身遗骸;天文学界则将M45号墓结构视作一幅最古老、最完整、最为精准的天文图;图腾学界则将这些禽兽昆虫等分别视为当时某个部落的图腾等等。

如果将这些研究成果和典籍相关记载结合起来进行解读,倘或能够从中勾勒出中华民族上古社会演化进程的生动画卷,即:从茹毛饮血、采集业至以钻木取火为标志之前的野蛮社会阶段;以伏羲发明网罟为标志的渔猎业、畜牧业的萌生和发展阶段;以神农发明木制耜、耒为标志的原始农耕业的萌生和发展阶段。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由野蛮到初级文明的发展历程,是由无数个圣贤们无私无畏、砥砺前行,经过最为漫长、最为复杂和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铸就了数千年来得以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濮阳M45号墓遗址所释放出来的伏羲时代的历史信息,揭示了这一座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丰碑,充分表明了濮阳大地是这些历史演化进程的承载者和见证者。

一、濮阳是伏羲时代政治经济宗教科技活动的核心地区

曾被赋予“颛顼遗都”称号的濮阳,其含义就是说,在五帝颛顼时代,濮阳已具有了中华民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军事等领域的中心地位。更为惊喜的是,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大力推进,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又发掘出距今6500年前的三皇之一的伏羲墓遗址,无疑将濮阳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年,进一步昭示濮阳在中华上古文明期间所做出的重大历史贡献,有必要进一步去探讨、去研究、去发扬。

濮阳西水坡M45号墓遗址年代和墓主人身份的确认,成为了研究中华上古历史重要的实物见证。张维华先生在《伏羲新探》一文中指出:“伏羲生于濮阳、王于濮阳、葬于濮阳。”[1](7)同时,在《濮阳西水坡M45号墓与伏羲》一文中张维华先生还将该遗址所提供的信息与中华民族自古对“龙”的崇拜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崇龙习俗之源,是为濮阳”的论断[2](7)。张维华在《伏羲新探》一文中说:“段邦宁先生指出M45号墓的墓主人为史前古帝伏羲,并称M45号墓的墓穴结构图为早已失传的古天球。”又说:“学者们从各个侧面对M45号墓的全方位的研究,确认了濮阳在中华远古时期的重要地位。起码从6500年前起,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6)因此,濮阳先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赋予“龙乡”“龙都”的称号,实至名归。

二、伏羲时代将渔猎业推进到鼎盛时期

历史上所设定的伏羲时代,是一个漫长、曲折、多元且由多位圣贤人物所构成的高度浓缩的社会形态符号或代表。《帝王世纪》载:“太昊(伏羲)在位一百一十年,子孙五十九姓,传世五万余岁。”又载:“女娲氏,亦风姓也。承庖犠制度……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犠(伏羲)之号。”[3](3)以上所述“五万余岁”有些夸张,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还是可信的。

《纲鉴易知录》载:“人生之始也,与禽兽无异。卧则吁吁,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革。”又载:“太昊(伏羲氏)始作网罟,以佃以渔,以赡民用。养牺牲,以充庖厨,故又曰庖牺氏。”[4](2)《帝王世纪》也载:“取牺牲以供庖厨,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3](2)张维华在《濮阳西水坡M45号墓与伏羲》一文中引 《枹朴子》云:“太昊 (伏羲)师蜘蛛而结网。”[2](2)诸如此类,都是在肯定伏羲对于渔猎业的历史贡献。

濮阳西水坡第二、第三组遗址中均有蚌塑“蜘蛛”图案的出现,印证了神话传说和典籍记载中伏羲“师蜘蛛而结网”的历史真实。在伏羲以前,人们与禽兽无异,饥饿时出于本能去猎取食物,吃饱以后便悄然离开,不知道保存,到再饥饿之时就不一定能找到食物,只能忍饥挨饿,完全处于被动生存状态。在伏羲以前,人们捕鱼狩猎的效率非常低下,尤其是冬季,常常找不到食物充饥。伏羲发明了“网罟”,不但极大地提高了捕鱼狩猎效率,还将吃不完的、较为温顺的、幼小的禽兽加以驯化和养殖,保证了食物链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伏羲有意识地改善肉食的烹制方法,保证了人们优越的口感,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古人类智力开发,逐渐摆脱了野蛮,走向文明。因此,可以说伏羲将捕鱼狩猎和畜牧业推向了鼎盛时期。

如果将该遗址中的“蚌塑龙”中“龙”和“蚌”的出现与雷夏泽有关神龙的传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将进一步揭开上古濮阳的神秘面纱。上古的濮阳,古黄河在其西,古济水在其东,中间尚有濮水、漯水、繁水等河流纵横交错;雷夏泽、繁渊、观泽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生物种类繁多。而蚌塑的“虎、鹿、鸟”则显示出濮阳还有林丰草茂的广袤大平原,实乃野兽飞禽繁盛、鱼虾鳖蚌比比皆是之宝地,正是捕鱼狩猎大显身手的去处。与其说是伏羲发明了网罟将上古人类带入渔猎时代,倒不如说正是由于濮阳优越的气候地理环境,加之人口繁衍生存的形势,才成就了伏羲的历史辉煌。

三、伏羲是中华农耕业的奠基人

天文学家将濮阳M45号墓葬结构看作是一幅精美绝伦的天文图。冯时先生在《天文考古学和上古宇宙观》一文中,对这幅6500年前的天文图的构成、内涵、历史价值进行了充分肯定和全面阐述,坐实了伏羲对中华民族原始农耕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的重要理论基础。冯时先生在该文中说:“天文考古学把古代天文学视为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说:“农业的起源必须要以精密的时间服务作为保证,没有古人对时间的掌握,就不可能有农业的出现。”[5](1)冯时先生不但指出了天文学对于中华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深远历史意义,还针对该天文图所涵盖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举例说明。例如论及濮阳M45号墓葬遗址中,墓主人遗骸脚下方那位殉人摆放的角度时说:“居于象征幽都位置的殉人,他的头向正指(濮阳)冬至时的日出位置,而且相当准确。”[5](9)前者表明这幅古老的天文图的历史价值;后者则表明这幅天文图是以濮阳作为基准地标而制作的,也就是说上古的濮阳是迄今已知最早进入原始农耕社会的地域。

据《纲鉴易知录》,伏羲氏“作甲历,定四时。起于甲寅,支、干相配为十二辰,六甲而天道周矣”[4](2)。该记载从历史典籍的角度验证了冯时先生的论断。伏羲长年累月“夜观星宿,昼测日影”,厘清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分为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演绎出二十四节气,掌握了农作物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基本规律,教民农作。诸如此类,是在古人们繁衍生息高度膨胀,陆生物和水生物逐渐匮乏的形势逼迫的状态下,不得不从事“烧荒垦田,刀耕火种”的行为,从而便出现了初级的、零星的、有成有败的原始农耕作业。张维华先生又引桓子《新论》云:“宓牺(伏羲)之制杵臼,万民以济。”又云:“杵臼是农业社会加工谷粒去壳的一种工具,是社会发展到农业经济的一种标志。”[2](3)据历史常识,狩猎和采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行为。自从伏羲发明“网罟”,一是人口增长过快,二是狩猎捕鱼行为的过度,形成了人口越来越多、禽兽和鱼类等越来越少的局面,人类以食肉类为主、采集类为辅的饮食结构逐渐被打破,不得不改进采集业的规模和方式,以补充食物的不足。这也许就促成了农耕业作为一个产业的萌生。

倘或当时中原地区的农作物只有“黍”和“粟”等较少量的物种。所谓“黍”,倘或就是典故《黄粱梦》中的“黄梁”;所谓“粟”倘或就是《淮南子》记载的“天雨粟”和唐代诗句中“夺我口中粟”的“粟”,这两种农作物曾经是中原地区延续数千年的主要粮食作物。伏羲制作“杵臼”,将黍、粟等脱壳之后便可以做成如现代的“黄米粽子”以及今天中原地区仍然在食用的“小米干饭”和“小米稀饭”等。在当时应运而生的谷物生产,却传承数千年之久,可谓意义非凡。

四、神农推进和实施了渔猎业主导向原始农耕业主导的转化

神农时代同样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帝王世纪》载:“神农氏,姜姓也。”[3](4)“在位百二十年而崩,至榆罔凡八世,合五百三十年。”[3](5)又载神农世系:“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衰、帝榆罔。”[3](4)又载:“蚩尤氏强,与榆罔争王于逐鹿之野。”[3](5)可见,榆罔就是炎帝神农氏最后一位王者。从而界定了神农时代的时限:上承三皇伏羲时代,下传至五帝炎黄和蚩尤时代,共计五百三十余年。

伏羲、神农两个时代与上古濮阳有着割不断的缘份。张维华先生综合各类《纬书》记载之后说:“都言朱鸟与炎帝相关,与黄帝无涉。”[1](8)《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初都陈,又徙鲁。”[3](4)《纲鉴易知录》载:“帝(伏羲)崩……神农氏继世践位。”[4](3)这些记载揭示出伏羲与神农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同时也道出了伏羲、神农与濮阳的微妙因缘。在濮阳西水坡M45号墓遗址中有关龙、虎、鹿、鸟等所谓“四象”的蚌塑图案中,“鸟”又被解读为“朱鸟”“朱雀”等,有可能就是神农炎帝部落的图腾,可见神农部落俨然被延揽在伏羲部落联盟的麾下,或者说神农部落原本就是伏羲部落联盟之中的一个成员。

《纲鉴易知录》载:“古者,民茹草木之实,食禽兽之肉,未知耕稼,炎帝因天时,相地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始教民蓺五谷,而农事兴焉。”[4](3)炎帝神农自“陈”迁于“鲁”,如此北迁之理由当然是“因天时,相地宜”。

何谓“因天时”?就是神农承袭伏羲所打下的对于原始农耕业的基业。也就是接受和继承伏羲“观天授时”“作甲历,定四时”而制定的“天文历法”,用于指导古人类春天播种、秋天收割的理论和实践积累。何谓“相地宜”?就是利用上古濮阳具有萌生农耕业的四季分明、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气候湿润等地理优势。

所谓“陈”和“鲁”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概念,其中“陈”位于今河南淮阳,“鲁”位于今山东鲁西。春秋时期的鲁国和春秋中期迁都濮阳(帝丘)的卫国是紧密相邻的两个诸侯国,地理相近,气候相同,倘或也同属于伏羲部落,所谓“帝(伏羲)崩,神农氏继世践位”。则说明伏羲氏传位给神农的正统代祭关系。如此说来神农迁到鲁国与迁到卫国的濮阳(帝丘)又有多大区别呢?

《纲鉴易知录》载:“炎帝(神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始教民蓺五谷,而农事兴焉。”[4](3)此记载充分肯定了神农所发明木质的“耜”和“耒”等农耕器具对中华原始农耕业的适度规模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表征又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何谓“耜”,何谓“耒”?大概就是今天的“锹”和“犁”等农具的原始概念;木质的“耜和耒”,相较石器时代的石制、骨制、蚌制等原始农耕器具有着更高的劳动效率和更长久的使用寿命。这两件木制农耕器具经过数千年改进和完善,虽然其材质和形状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但是对农耕业的作用和意义依然没有改变。

《纲鉴易知录》载:炎帝神农氏“初蓺五谷。尝百草,制医药。”[4](3)《帝王世纪》载:神农“嚐别草木,令人食谷以代牺牲之命”[3](3)。所谓神农“尝百草,制医药”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认为神农氏为了辨别中草药的药性而为人治病。其实它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功能却被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嚐别草木,令人食谷以代牺牲之命”。因为人吃饭要比治病更为重要。于是,神农将这些野生植物分为可食和不可食两部分,着重于易种易食的作物的栽培,这样就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饮食范围,实现了“始教天下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3](4)的社会进化,亦即实现了古人类由以食肉类为主,转变为以食谷类为主的历史性转折。

对于伏羲、神农对于原始农耕业的贡献,李根蟠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中国原始经济研究》一书中李根蟠说:“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由攫取经济到生产经济的伟大革命性变革。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6](17)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经经历了由渔猎业向农耕业的重大转变历程,而农耕业的萌生和发展也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其中经历了伏羲创制“天文图”“制杵臼”和神农创制木质“耜和耒”“尝百草蓺五谷”等四大历史事件,方才完成了由渔猎业向农耕业的演化,从而形成并确立了农耕业作为中华民族经济基础的历史定位。

陈文华先生在《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一文中说:“大约距今6000年开始,原始农业进入了发展时期。”[7](9)以此推算,如果说濮阳西水坡M45号墓墓主人确定为6500年前的伏羲的话,那么,中国农耕业形成和确立的上限应为伏羲时代晚期,其下限应为神农时代早期。这样既符合陈文华先生的判断,或许也正是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

五、结语

《纲鉴易知录》载:“太昊(伏羲)始作网罟,以佃以渔,以赡民用,故曰伏羲氏。养牺牲,以供庖厨,故又曰庖牺氏。”[4](2)《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作耒耜,始教民耕农,尝别草木,令人食谷以代牺牲之命,故号神农,是为农皇。”[3](4)如此记载,标定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经营模式和饮食结构模式。一是伏羲时代以渔猎养殖业为主,以种植采集业为辅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及由此而催生出的以食肉类为主,以食谷类为辅的饮食结构模式。二是神农时代以农耕业为主,以渔猎养殖业为辅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及由此而催生出的以食谷类为主,以食肉类为辅的饮食结构模式。如此两种生产经营模式和饮食结构模式,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得以延续和继承。

数千年以来,在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等广大区域继承和发展了神农以农耕业为主、以渔猎养殖业为辅的生产经营模式。其间尤为经典的是,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社会阶段始终将“农业立国”作为基本国策贯穿始终,将“五谷丰登,鸡鸭成群”视为太平盛世。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仍然贯彻“以农为基础,林、牧、副、渔共同发展”的经济方针政策。然而,由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差异,仍有高寒、高原、草原等地区则继承了伏羲以渔猎游牧和畜牧养殖业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

至于我国的饮食结构模式,数千年来则主要继承了神农时代以食谷类为主,以食肉类为辅的饮食结构。尽管其粮食作物种类、烹饪手法、主辅食比例搭配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但基本上仍然继承和发杨了神农的饮食结构模式,直至当今社会仍然盛行着以稻、麦等粮食作物为主,以肉、蛋、奶等为辅的饮食结构模式。即便是游牧民族的食谱也离不开粮食食品,仍然应该归类于神农的饮食结构范围之内。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尽管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是,在广义上正在形成大一统的神农的生活模式趋势。

猜你喜欢

濮阳饮食结构伏羲
饮食结构对青少年肾功能的影响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结网打鱼
汉字的由来——伏羲造字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濮阳实践”
伏羲画卦
为打赢濮阳蓝天保卫战贡献人大力量
濮阳: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落地有声
大学生饮食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