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住宅公共交流空间的营造

2021-11-27吕萍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4期
关键词:邻里关系人与自然公共空间

吕萍

摘要:现代社会高层住宅和单元楼破坏了这种关系,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变得陌生,相互产生隔阂,人也缺少了和自然、阳光、植物的直接接触。针对现代住宅中存在的缺少公共交流空间的问题,人们逐渐重视住宅的基本功能,试图打破当今城市住宅封闭的格局,寻求住宅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新型互动关系,以及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交流接触的新策略。

关键词:现代住宅;公共空间;邻里关系;人与自然

传统院落式住宅以内院为交往的中心场所,保持着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直接的亲近。现代社会高层住宅和单元楼破坏了这种关系,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变得陌生,相互产生隔阂,人也缺少了和自然、阳光、植物的直接接触。本文通过分析现代住宅对立体空间中公共空间营造的探索与设计,结合主要参与设计的广州国际创新城曾边村安置房项目,对这些设计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1 建筑的现代性

建筑的现代性表现在四个方面:功能、技术、思想和体制。技术是建筑创新的主要推动力,结构、材料、设备的技术革新,促使高层、超高层建筑的诞生,创造出20世纪特有的建筑形式。技术的革新,使建筑空间得到极大的解放,促使高度和跨度的突破。同时,现代自由创新的思想观念也有了新的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念和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观念日渐受到重视。

在我国,住宅正逐渐经历着从传统民居,到计划经济时代的集约型住宅,再到现代高层住宅小区的转变。传统的居住模式和交流模式也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有了新的转变。

2 传统院落式住宅的公共空间

中国的传统住宅采用院落式布局,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向性和封闭性的有着紧密的连系,同时也体现了注重人、社会、自然同源同构,天人合一的思想。一个内敛型的院落是家庭的公共活动空间,人们在此活动交流,让家庭更具有向心性,家庭成员关系更为融洽,这体现了传统住宅中庭院深深的居住形态。这种庭院同时也给平淡的生活帶来了乐趣与活力,可乘凉、可嬉戏。

如北方的传统四合院(图1),内院是整个住宅的主体部分,也是主人全家的主要生活场所。在南方,由于气候炎热,民居的形式主要是四周的房屋围合中间一个小天井,不仅解决了气候问题,同时也可晾晒衣服,饲养家禽以及各种户外生活活动,为交流提供了便捷的生活场所(图2)。

3 传统公共交流空间的破坏

现代社会高层住宅、单元楼的日益增多,正逐步破坏着这种原始的交流模式。围墙封闭管理制度,使住宅小区以自身用地为界限,切断了与城市街道与景观的联系,成为城市中的一个个孤岛。在小区内部,虽然配置有市场、会所、学校等公共活动空间,但居民仍普遍缺乏公共交流空间和文化活动场所。小区公共绿地虽然为居民提供了交流的可能性,由于交通流线和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小区绿地的利用率并不高。而使用频率较高的小区广场和体育活动场所,这些场所具有交流时间短、交流对象不固定的特征,并不能有效提高人们交流的可能性。因此,现代高层住宅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阳光的接触减少。

针对现代住宅中存在的缺少公共交流空间的问题,人们逐渐重视住宅的基本功能,试图打破当今城市住宅封闭的格局,寻求住宅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新型互动关系,以及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交流接触的新策略。

3.1 架空层的处理

为适应亚热带的潮湿气候,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中早就存在底层架空的空间,如干栏建筑或吊脚楼,而这部分架空空间多作为辅助用房使用。近代广州出现的骑楼建筑,其面向街道的底层架空空间已经初步具有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性质。而真正将架空底部作为一种建筑设计手法和原则,有意识的加以运用,还是在现代主义建筑时期。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他发表的《明日城市》一书中,提出了“架空城市”的构想:城市建筑底层架空,在下面4米高的架空层里设置市政设施等公共空间。这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萨伏伊别墅中,采用底层架空,使上部被托起的生活空间远离车流噪音和街市喧哗,这一想法是勒·柯布西耶关于理想生活的原型。在当今的小区规划中,底层架空常常作为一种活跃的元素,实现功能的合理排布,节约用地,调节亚热带气候,创造邻里交往空间。

在曾边村安置房项目中,提出了架空层“公共会客厅”的概念。公共会客厅提倡居住社区人与人之间交流、人与环境的交流并营造居家文化。倡导在社区内自由交流沟通,特别在架空层配以儿童乐园、健身中心、老年活动、健康运动、花艺插画、问茶聚会等活动。各架空层通过小区绿化步道贯穿,利用室外庭院和架空层相通,即可丰富景观层次,让景观更具有空间感和趣味性,又增强了其功能性,形成环绕小区的邻里公共空间体系。

可见,架空层的处理,不仅适应岭南气候,更多的是激活建筑与外部空间领域的连系,创造丰富的公共交流空间,提高住户的居住质量。

3.2 立体绿色空间的引入

柯布西耶在萨伏伊别墅设计就使用了屋顶花园概念——他认为屋顶花园是补偿自然的一种方法,“意图是恢复被房屋占去的地面”。

传统院落住宅的中庭保持了人和自然、人和人亲密的接触。现代居住小区中,由于空间尺度的改变,小区的景观绿地并不能维系这种原始的关系。因此,如何在立体空间中引入绿地也成了现代高层住宅关注的焦点。注重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在曾边村安置房项目中,将传统庭院绿化引入立体城市之中,将现代人所追求和向往的绿地和亲情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对公共城市生活环境的深层次的关怀。集中商业四层裙房屋顶设计为一个开敞的空中庭院,通过微地形的营造,利用台地式庭院和塔楼架空层相通,即可丰富景观层次,让景观更具有空间感和趣味性,又增强了其功能性。这个空中庭院是各户与社区之间的缓冲区,回家和出行的必由之路。人们在空中庭院可以散步休闲、舒展身心、访朋会友。空中庭院分为若干主题,景致与风格各不相同,共享空中庭院的住户亦会对此产生归属感,邻里之间的亲密程度随着居住时间而加深。空中庭院栽种的植物一定程度上可调节温度和净化空气。这样就使人和自然、阳光有了密切的连系。

3.3 新的公共文化空间的植入

文化活动设施在小区中的规划一直满足不了住户的需求。而大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日益增加,当大家仍把艺术空间的印象停留在博物馆、美术馆、创意工厂的时候,文化艺术空间在住宅小区的植入,不仅促进了艺术走向大众,更建立起了当下封闭小区与城市公共空间新的互动关系。

芒福德曾说,“交往是引起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正是交往的压力带来了传统社会的土崩瓦解”。要建设一个现代的城市,首先就必须打破显存的封闭格局。只有把城市里一个个如同堡垒般的社区真正开放了,城市才能繁荣起来。在住宅小区中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可成为打破小区与城市相隔绝的现状。

在曾边村安置房项目中,为延续原项目用地宗祠文化,满足村民日常祭拜、节庆欢聚、举办宗族事务等需求,在用地中部,设计有三层的村文化中心,传承祠堂的文化与功能。村文化中心主要功能为大开间展示区和餐饮,满足不同节庆的使用需求。沿村活动中心周围,设有敞开架空连廊。不仅半围合出岭南园林,形成对景,同时提供了遮挡日晒和遮风避雨的场所,起到很好的降暑作用。立面则运用大量岭南建筑的装饰手法——花窗、砖雕、牌坊等。村文化中心新的公共文化空间的植入,打破了文化活动设施的封闭独立,使居民可以融入其中,参与其中,同时又不破坏小区的管理。小区居民可以共同使用这套公共文化系统,成为小区与城市生活的连系的桥梁。

4 小结

住宅缺乏活力,不能满足人们当下居住需求的现象逐渐体现。社区邻里关系的重构、人与自然阳光的互动、封闭小区与城市空间的连系等问题成为现代小区建设的热点问题。上述現代住宅的公共空间营造手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现对人的关怀,注重人与自然共存的理念将成为未来现代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白德懋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

[2]简·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译林出版社,2006年8月

[3]勒·柯布西耶 博奥席耶 斯通诺霍  勒·柯布西耶全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富永让  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间构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5]刘家琨  私园与公园重叠的可能,时代建筑,2007年

猜你喜欢

邻里关系人与自然公共空间
2016年温州中考作文题 | “邻里关系”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招好棋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
温州卷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