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2021-11-27高晨晨

当代体育 2021年38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运动教师

高晨晨

体能训练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各类运动损伤,应对运动损伤要以预防为主,通过正确的运动干预降低损伤概率,在保障运动安全的同时,还能保护学生的训练信心,提高训练质量,营造安全、高效、健康的体能训练环境。

体能训练项目多样,通过对肌肉、骨骼、韧带、关节的强化训练增强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在这一过程中,运动损伤随时可能发生,轻则造成学生关节疼痛、韧带损伤、肌肉撕伤等,重则可能对学生造成永久性伤害,尤其是脊柱、髋骨这些关键部位,一旦受伤康复过程缓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运动机能。所以,在体能训练中一定要注意预防运动伤害,这就需要教师掌握运动伤害的发生规律,找到其中的问题根源,这样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帮助学生远离运动损伤,提高体能训练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1 体能训练与运动损伤

1.1 体能训练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是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运动技巧、掌握正确运动方法的基础。体能训练到位有利于增强学生运动承受能力,保持平稳心态,同时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运动生涯质量。在体能训练中包括肌肉耐力训练、心肺功能训练、肢体灵敏度训练、心理承受力训练等,这是一项覆盖学生身心素养的训练项目,在提高学生体能素质和运动技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障运动安全。根据运动项目不同,预防运动损伤的方向也有一定差异。比如长跑要注重肌肉耐力、心肺耐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而短跑则侧重于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平衡力的强化。

1.2 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中导致的身体伤害,由于运动项目和技术要点不同,所以产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也有一定差异。比如在体操运动中,由于翻转、支撑、跨越等动作角度,所以运动损伤多出现在肩部、腕部和腰部;在田径运动中,运动损伤集中在下肢膝盖、跟腱等部位。篮球的对抗运动特点决定了膝盖、脚踝运动损伤高发。导致运动损伤的因素很复杂,既有环境、场地、设施因素,也有运动员自身操作不当的原因,所以,在预防运动损伤时要从多角度、多层面找原因,通过运动项目特点、学生具体表现、外部环境特点等安排相应的体能训练项目,强化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控制运动损伤风险。

2 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分析

2.1 主观认识不到位

学生对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后果缺乏正确认识,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别人这样练没事,我应该也没事”,或者认为“只要是训练就一定要发挥到极致,否则很难出成绩。”还有些学生认为运动损伤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就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平常。正是因为这些错误认识导致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忽视安全防范,无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运动损伤,出现损伤之后忽视康复保养,导致运动损伤多次频发,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有些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只重“量”而不重“质”,认为只要不怕吃苦就能取得成绩,忽视了科学安全的训练方法,在体能训练中盲目激进,这必然会造成运动损伤风险增加。还有些学生对体能训练比较抵触,认为体能训练不能直接为比赛加分,所以训练时敷衍应付,身体尚未做好预热就开始运动,导致运动损伤大幅增加。少数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忽视规则纪律,或打闹或发生肢体冲突,这些都会增加运动损伤风险。

2.2 准备活动不足

在体能训练前,一些学生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运动损伤比较常见,比如由于跑道凹凸不平、有石子砖块等障碍物导致脚踝受伤,运动器械陈旧、损坏影响运动安全。一些学生在体能训练中项目选择不合适,准备活动不足等,这些都会造成身体灵活性差,难以对周围环境做出及时反应,肌肉和关节处于迟钝状态,这些都会造成运动损伤风险增加。

2.3 教学训练安排不当

在体能训练中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训练强化中负荷过大,或者训练项目内容、技术要点把握不当,训练方法不科学,这些都会导致运动损伤。比如学生尚未进行准备活动就开始高强度跳跃训练,这样会造成膝关节荷载过重出现髌骨损伤。再如学生完成引体向上后紧接着就开始爬绳训练,这会造成学生上肢力量过度透支,肩部肌肉无法缓解压力,运动损伤也就在所难免。而在跳马训练中,如果教师安排训练节奏紧张,学生会过于追求速度,这就会造成冲击力过大而导致身体前倾受伤。总之,如果教学训练内容、衔接、综合安排不科学,也会增加运动损伤风险。

2.4 个体原因和环境因素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即使要相同的体能训练项目,不同学生可能应对表现完全不同。比如在半蹲运球训练中,需要膝关节重点发力,如果学生膝关节旧伤未愈,或者存在滑膜炎、腘窝囊肿等病理问题,都会加剧膝盖损伤,如果教师忽视具体学情,统一安排训练项目,就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加剧。此外,在体能训练中环境、气候等也是一项重要因素。比如在寒冷天气里,学生肌肉紧张、运动灵活性差,容易造成肌肉拉伤;而在酷暑天气中,由于学生大量出汗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不平衡,进而引发肌肉痉挛,这些因素导致的运动损伤需要提起重视。

3 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1 保证准备活动到位

在体能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危害,通过科学到位的准备活动减少损伤风险。在体能训练前,教师要安排一些肌肉拉伸活动,帮助学生活动关节,调动运动神经兴奋度,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的进入训练状态,为体能训练做好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能够增加肌肉血氧供给量,使运动关节保持灵敏、灵活状态,提高机体代谢水平,为体能训练提供充足动力。教师要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环节不可或缺,从而形成良好的运动保护习惯,通过提高体能训练安全系数避免运动损伤。

3.2 加强运动损伤干预

避免运动损伤首先需要学生具备安全防范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日常宣教,引导学生认识哪些行为会增加运动损伤风险,在体能训练中要科学回避这些“雷区”。除了提前做好准备活动外,对于体能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也要有所了解,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同时还要懂得出现运动损伤后如何自我保护、如何进行科学康复,避免二次损伤出现。因此,教师要着力擴大运动安全宣教途径,除日常训练中提醒强化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等加大运动安全教育,为学生推送关于有效预防运动损害的文章、视频等,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3 规范技术动作

体能训练中会涉及一些高难度、高强度甚至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训练,这就需要学生严格按照动作规范进行,提前了解每个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风险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规避运动损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如果学生对体能训练动作掌握不熟练,或者对动作要领一知半解,那么运动风险将大幅增加。所以,教师要科学安排运动量,尤其是在一些高难动作训练中,一定要保障学生熟练掌握,这样才能减少风险因素干扰,提高体能训练的安全性,更好的控制运动损伤出现。

3.4 强化心理素质

在体能训练中,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心理紧张、训练过于乏累而产生情绪波动,在训练过程中精力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发生意外。所以,教师在强化体能训练技术性要素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势及短板设计训练内容,强调身心俱到,保持平和进取的训练心态,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应对各类突发情况,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减少运动损伤风险。

3.5 构建安全的训练环境

避免运动损伤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内因的强化,促使是保持良好运动习惯和避险意识,有稳定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营造体能训练中安全的外部环境,在场地、设施、器械安全上不断完善,消除风险因素。譬如在弹跳训练中地面软硬度要适中;在进行牵拉训练前,要检查各项器械性能是否良好,是否存在老旧、残破隐患等;体能训练前检查场地内人员密度是否合理,地面是否清洁平整等外部环境到位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体能训练的安全性,保证训练顺利进行。

4 结语

高校体能训练要从科学性、效率性、安全性出发,结合实际学情分析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并围绕具体原因思考如何有效规避运动风险。这就需要进一步规范体能训练方式,充分进行准备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点,能够客观认识可能造成运动损伤的因素,引导学生主动“避险”,同时保证训练环境良好,多管齐下让学生远离运动损伤。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运动教师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实效性视角下对警察体能训练的思考
不正经运动范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