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的教学价值探索
2021-11-27俞竹龄
俞竹龄
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体能的专业课程,通过专业的训练方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我国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在体育课堂中融入“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显著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体育课程“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价值以及实践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很多优质的体育教育模式逐渐涌现出来,为我国体育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在众多的教育模式中,当属“学、练、赛、评”这一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最具针对性,与体育课程最为契合。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而且在教学环节中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到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一效果。
1 学练结合,提升训练效果
在以往的体育课程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通常会在正式训练之前向学生展示训练内容,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展示,逐渐掌握动作要领,使学生逐渐掌握运功项目的要点。即便如此,学生还是容易在训练过程中掌握不好运动频率以及运动强度而出现受伤的情况。不仅如此,课前集合、热身训练、动作传授这三项内容占据大量课堂时间,真正留给学生的训练时间非常有限,根本不足以达到训练效果。为此,体育专业教師应该在每次课前向学生展示下节课的动作要领,要求学生在课间活动环节进行动作要领的基础训练,逐渐提升训练强度与训练难度,为正式训练环节提供基础保障,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动作学习的过程,在课堂针对训练环节开启猛攻。这样不仅可以使原本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控的内容变得平缓,而且学生的课余时间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在训练环节,出于对学生自主能力的考虑,体育教师应该以单一项目练习为主,减少训练项目对地点与时间的要求。而在正式训练环节,由于有教学场地的支持以及教师的专业指导,可以将更加专业的组合训练作为核心的内容。组合练习可以起到巩固动作熟练度的效果,使学生逐渐掌握动作核心要领,提升负荷强度与训练效果。
2 创新比赛形式,提升学生比赛兴趣
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比赛形式很多,根据类型区分可以大致区分为小组赛、挑战赛、个人赛以及擂台赛等等。体育教师可以适当创新原有的比赛规则,使比赛形式变得更具趣味性;弱化比赛难度对学生的困扰,使全体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过程中。适当开展小组比赛形式,让比赛环节变得更加激烈、赛况更加焦灼。适当调整比赛环节,融入复活赛形式,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团队意识,使比赛环节更加富有看点,燃起全体学生的比赛热情。
例如:在篮球“3v3”比赛环节,教师就可以将全体学生划分为能力相当的三人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小组演练,并且在演练结束后开展实践比赛,在前期的训练环节应该主要为小组传球,提升小组契合度;投篮训练,提升学生的投篮技能,使学生的篮球基础可以在训练环节得到提升。实际上,篮球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篮球水平,因此体育教师只需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确保各个小组的整体篮球水平在同一标准之上即可。而为保证学生的比赛兴趣,体育教师应该对得分项做出调整,比如提升学生的传球得分项,学生累计三次传球可以记录一分,秒传一次可以记录一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比赛环节,以此提升项目训练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与学生的比赛参与兴趣。
3 多元评价,提升体育育人效果
一直以来,教学评价都是被体育课程忽视的关键环节,事实上,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会有天然的好感,在众多专业课程中,体育课程长期霸占学生喜爱度榜首。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开展学生心理教育,会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而在体育课程即将进入尾声的评价环节,就是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不二之选。因此体育教师可以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在评价环节总结学生在一堂课中的表现,由于学生的数量众多,教师很难对学生做出逐一评价,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小组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重点表扬,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如此,体育教师还应该积极创新教育内容,在原本的总结环节鼓励学生逐渐养成不具挑战的体育精神,使学生的行为逐渐受到体育精神的正向引导,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观念。为保证评价环节更好地开展下去,体育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对手互评等环节,并且按照最终的比例为学生进行评分,使学生可以在精准地教学评价中逐渐养成不服输的精神,在下次体育活动开展时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可以得到保障,为更深层次地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必要助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一体化设计模式与体育课程十分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学练结合,提升训练效果;创新比赛形式,提升学生比赛兴趣;多元评价,提升体育育人效果等方式开展学生教育工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作者单位:诸暨市同山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