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校健美操课余训练现实问题的探讨
2021-11-27常珍
常珍
普通高校教育渠道多,其可以利用体育教学向社会普及健美操运动,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提高高校学生们的健美操训练水平。普通高校健美操课余训练不仅可以解决学生们运动不足现状,也可以提高健美操运动项目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课余训练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学习者的实力和水平,对此本文重点对普通高校健美操课余训练现实问题进行探讨。
为了更好的研究普通高校健美操课余训练现实问题,本文重点从教练员、运动员层面进行研究,对运动员运动技能培养方法、编排健美操注意事项、运动员心理和情绪等进行了针对性解决。
1 普通高校健美操课余训练问题
1.1 运动员自身和音乐之间的协调性问题
当前教练们主要采用身体动作对称的练习方式进行课余训练,当运动员们掌握了基本的动作后,逐步进行后期的动作组合,通过提高协调性的方法增加高难度动作比例,以此提高运动员的整体协调能力。但是这种方法训练时间长、费时费力,难以培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因此教练可以通过集中训练,改变这种现状,教练可以将运动员们的运动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内,通过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来控制肌肉力量,通过对称和不对称间接变化的方式逐步提高运动员们的全身协调能力。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们学习新动作的效率,增强运动员们动作变化适应能力。
1.2 运动员专项运动空间位置和乐感把握问题
教練员在进行健美操课余训练时,一般注意培养运动员空间位置和乐感把握问题,导致运动员动作不标准、动作不精准、音乐不理解等现象,最终影响整个动作的顺利完成。因此教练需要通过精细化训练促使运动员们在训练过程中准确的展示出节奏变化、空间位置移动、顺序把握、动作配合等,从而培养运动员们一定的运动能力。在乐感的培养上,教练需要在平时采用不同风格、不同节奏的音乐进行训练,以此让运动员们可以掌握各种风格、节奏类型的音乐游戏。并要求运动员们在平时多听一些音乐,并进行思考,加深音乐理解,便于后期可以更好的将音乐和健美操动作结合在一起。但是这种训练方法会导致运动员出现疲劳感,为了避免运动员错误习惯的养成,需要加强精细化训练,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理解能力。
1.3 运动员体能素质
普通高校健美操需要运动员们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一整套高强度的动作,这就要求运动员们具备较强的心肺功能,由此保证基本动作的完成。加强运动员们体能素质不仅可以满足健美操比赛要求,也可以保持运动员身体健康,因此教练可以通过有氧耐力训练来提高运动员们的身体素质。为了平衡运动员的力量和身体柔韧度之间的矛盾性,教练需要严格按照健美操专项力量标准来提高运动员动作质量。但是在实际的专项柔韧素质训练中,运动员往往会出现专项力量不足的情况,这两者矛盾突出的运动员不在少数,对此教练需要科学安排专项力量训练和专项柔韧度训练。在选择运动员时可以选择柔韧性强力量较低的,便于后期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性,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2 普通高校健美操整套动作完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普通高校健美操表演是否成功和运动员动作完成、完整动作编排、音乐选择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教练在进行动作编排时,需要根据每一个运动员身体条件、兴趣特点、比赛项目有选择的编排动作。组合式动作在表演中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需要教练从运动员的身体部位、运动位置、移动线路、节奏变化等入手进行设计,确保其衔接畅通、自然、美观。且教练还需要注意运动员集体动作和个人动作之间的变化性、层次性,匀整性,在进行高难度动作编排时,需要考虑比赛规则,注重适度性,改变枯燥、重复的动作。
3 运动员心理状态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运动员想要在比赛中超常发挥,展现自己的实力和技术水平,需要在保持注意力的基础上随机应变,因此教练还需要通过心理引导来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通过课余训练培养运动员们随机应变能力,确保他们可以从容处理、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教练可以在课余训练时,对运动员进行集中注意力练习,通过理解和模仿要求运动员们观看他人的训练、比赛。在比赛前,教练也可以通过言行、动作对运动员们进行心理暗示,并通过科学评价让运动员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对手的实力。以此保证良好的竞技状态。
4 结束语
对于以上问题,普通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坚持运动员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运动员专项比赛和表演顺利完成的基础上提高运动员健美操综合能力。第二,在选择健美操训练方法时,需要根据运动员们的身体素质、个性特点、学习能力选择个性化培养手段,注重发挥运动员们主观能动性,以此实现最佳训练效果。第三,运动员们健美操表演成绩也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练还需要对运动员们进行多样化的心理训练。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