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下小学体育课程变革
2021-11-27沈丽娟
沈丽娟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体育教育的课程成为教师广泛关注的焦点,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符合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体育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体育变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运动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1 运动教育模式的优势
1.1 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相符
在运动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校体育教育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成为运动员,而是增强学生的体魄,因此,需要降低要求修改所设计的比赛,在同一场比赛中运用等级赛的形式进行比赛,通过难度不同的等级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练习的机会。
1.2 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在运动教育模式中,学生既要扮演运动者的角色,还要对小组所需要的角色进行学习,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技术、作出决定,学习运动的习俗,履行职责,增加基础经验,换言之,运动教育模式中的学生能够掌握丰富广泛的运动经验,还可以提高一定的思考能力,从而学到不同种类的运动知识,充分理解与欣赏全部的运动文化。
1.3 忽略运动基础的差异
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运动教育模式,其比较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扮演各种比赛的角色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面体验与经验,以期能够实现学校体育全员教育的目標。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与体育教学标准来说,此种教育模式更具有合理性与人性化。
2 运动体育模式对体育课程变革的启示
运动教育模式与体育课程变革的目标相符合,而运动教育模式的基本教育思想符合体育课程教学变革的要求,不断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热情,提高学生参与运动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运动技术进行不断的提升,在合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团结意识,学会承担责任,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 小学体育课程变革存在的问题
3.1 体育课程计划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可发现,大部分教师体育课程计划随着新课程的变革增加了难度,新课改前后实行的是学年计划以及水平计划,学年计划是根据学年阶段进行划分的,比较侧重于体育学科的内在发展,而水平计划将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重点,结合学生身心发育的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实施,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全面掌握正确的理论知识,还要调整其中的不足之处,很多教师缺少对此方面的研究,因此,制定教学计划对小学体育课程便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3.2 片面化的教学内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的,此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参与性。但这种选择教学内容的方式中存在着一些片面性的问题,这种选择方式过于重视学生的兴趣,并没有完全注意到小学体育课程具有基础性的特点,以及其对小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将学生的爱好与兴趣作为教学内容的标准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如果基本运动技能缺少相应的锻炼,在以后的体育运动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小问题,使其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喜爱体育的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田径运动中的中长跑表现的尤为突出,使大部分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但这种训练是学生必须经历的,与此同时也成为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难点问题。
3.3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定位
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已经成为小学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之一。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扮演着“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扮演着“接受者”,二者之间是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但是新课程改革需要对这种角色定位进行改变,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极致,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但在实际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很容易产生“极端”的行为,大部分教师缺少耐心,放弃引导学生逐渐融入体育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安排时间以及组织课堂,使学生处于一个盲目与被动的状态,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失去了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的意义。
4 小学体育课程变革的相关策略
4.1 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个人水平与身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根据学校发展的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小学阶段的男生与女生在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差距,女生的生长发育相对较早,男生的生长发育相对较快,在对教学计划进行制定时,教师应该高度重视上述所出现的现实情况,需要对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如何达到较高的水平,对学生有着怎样的要求等,例如,如何让提高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方面的标准与水平,对其进行整体考虑。其次、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阶段化到每一个学年或者学期中,这样可以体现出目标的具体化,为教师提供便利的条件,让教学计划具有整体性与科学化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计划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目标。
4.2 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侧重于选择的科学性,让教师不仅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考虑,还要充分的考虑传授的体育技能,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筛选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具有促进作用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进行综合、谨慎的考虑。从现实角度出发可发现,教师还需要对一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具有趣味性的训练方法融入基本的体育技能训练中。例如,训练学生的心肺功能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运用以往的中长跑训练,还可以为采用折返跑、接力跑以及追逐跑等,通过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跑跳的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运动的主动性,使训练形式更加具有多样化与丰富性,增强学生的吸引力。
4.3 平衡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
在教学的过程中,平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也是很重要的变革内容。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从而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例如,向学生传授与指导体育运动技能,课堂上组织相应的体育活动,都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只有平衡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才可以推动小学体育课程的变革。
通过文章的分析与探讨得知,“运动教育模式”下小学体育课程变革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提升的需要。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关键内容,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身体素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将全新的教学理念融入体育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引导者与指导者,通过高效、有趣的方式方法对小学体育课程进行变革,这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