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化常识考查形式梳理
2021-11-27陈同友
陈同友
文化常识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而且考查形式除了传统的选择题外,近年来命题者更倾向于以记忆和运用相结合的形式来命题。下面以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为例,梳理常考形式,并给出备考策略。
考查形式
一、以选择的形式考查常识判断
例1(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B.敬辞和谦辞在古汉语中很常见。“令堂”“家君”属于敬辞,“小女”“寒舍”属于谦辞。
C.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樱桃园》,剧本《第六病室》《万尼亚舅舅》等。
D.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顺序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解析】选择题是最常见的题型,因考查的容量大而受到青睐。此题分别考查了作家作品、谦辞与敬辞、律诗常识等。A项正确;B项中“家君”属于谦辞而不是敬辞;C项中《第六病室》是小说而不是剧本,《樱桃园》是剧本而不是小说;D项中第二联应是颔联,第三联应是颈联。
【参考答案】A
例2(2021·甘肃·武威)下列书法作品都是描写端午香粽的诗句,对字体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图1是小篆,字形呈长方形,笔画复杂,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富有古风古韵。
B.图2是隶书,字形多呈扁宽,蚕头燕尾,将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相对平直方正的笔画。
C.图3是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分明,干净利落,给人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
D.图4是草书,字形端正,笔意行云流水,笔画连绵,结构匀称,潇洒畅达。
【解析】此题是对汉字书体常识的考查,要拿到这道题的分数,需要考生熟悉掌握各种书体特点,并能够正确辨认。
【参考答案】D
二、在情境中考查对常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1(2021·北京)2021年,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已确定了包括天安门、正阳门、天坛在内的14个遗产点。学校组织了“中轴线上多彩明珠”展示活动,你所在班级负责制作宣传正阳门的短片。
短片第一部分:介绍正阳门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一则材料。
正阳门曾是国家的礼仪之门。作为明清两代都城的正门,正阳门在京师诸门中规制最高。皇帝每年去天坛和到先农坛亲耕,都要通过正阳门。所谓“正阳门走龙车”,就是指此门只供皇帝出入。
短片第一部分要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片头,来体现正阳门的特点。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选择:
理由:
【解析】此题在设置的情境中考查汉字书体常识。汉字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过程。本题中的两幅字分别是篆书和楷书,作答时指出书体类型并阐述选择的理由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一:甲 甲是古朴的篆书,能体现正阳门古老的特点。
示例二:乙 乙是端正的楷书,能体现正阳门端庄的特点。
例2(2021·江苏·南京)太爷爷的百岁寿辰将至,家人要为他举办寿宴。你结合太爷爷的“小档案”,完成了几件事。
1.爷爷拟写了邀请函的正文,你推敲后发现加点词不妥,换成了( )。
喜逢父亲百岁寿辰,兹于6月22日18:00,在星舟大酒店万华厅举办寿宴。敬请前往!
A.家父 光临 B.乃翁 莅临
C.令尊 驾临 D.我爸 到来
2.爸爸妈妈布置宴会厅,你去帮忙。
(1)宴会厅要挂一副寿联。爸爸拟了上联,你对出下联。
上联:四世同堂,福如东海长流水
下联:
(2)妈妈看到主席台区域只有一副寿联,觉得不够喜庆,寿星的风采也体现不足,想再添加一些布置。你按照方位顺序,向妈妈说明了自己的设计。(不超过80字)
<f:\张媛媛\2021pb\cz21-23 初中生11期 中考版\導图\2. 11期九年级第4-5页-聚焦中考 2版-3D16\image6.png>[墙面][寿联][主席台]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第1题考查谦辞与敬辞的运用。其中“父亲”应该用谦辞“家父”,“前往”应该用敬辞“光临”。第2题(1)要求拟写下联,按照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平仄相谐的要求对出下联即可。第2题(2)在布置主席台时,要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符合中国的礼仪要求。
【参考答案】1.A 2.(1)五福临门,寿比南山不老松 (2)用最亮眼的中国红去装饰,并且在展示台的背景中间贴一个“寿”字,以表喜庆之意。
■备考策略
1.充分运用课本。熟记课本中涉及的全部文化常识。一是掌握课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例如古人称谓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有所涉及。二是关注课文注释,注释中有丰富的常识介绍。三是阅读课后补充的知识,例如对《诗经》、古代律诗的介绍等。
2.分门别类整理。同学们从第一轮复习开始,就要对文化常识进行归类整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作家作品、古代称谓、年龄说法、诗词用典、官职升迁、历法节气、传统节日、礼仪文化、科举考试、古代音律、古代地理等。
3.学与用相结合。文化常识的传承重在运用,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运用起来,这样记忆才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