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初探

2021-11-27陆娟

当代体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课程体系

陆娟

体育教学是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这门课程是影响我国高校学生身体健康与体质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将根据当今的实际社会背景,分析大学生体质状况与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指出其中的优缺点与社会面向,并借此探讨有关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

1 前言

体育这门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改革开放至当今步入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推进步伐始终在不断的增速增质。然而,由于社会的飞速变迁,我们如今的生活环境已经与以往截然不同,因此,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也变得不同以往。再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体制体系就显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也即是:在我国的高校体育课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为了追赶教育改革深化的潮流,高校体育课程也需要依据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进行相适应的改革,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和形成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我国当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面向。使得广大的大学生群体能够充分的了解到体育锻炼对于体质健康的关键意义,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并使他们能够从思维上接受体育锻炼、理解体育锻炼,进而养成长期锻炼、适度锻炼的良性習惯是我们的长期目标所在。另外,使学生如“终身学习”一般接受“终身锻炼”这一观念,进而再将其普及、深化到每一名高校学生的内心之中,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将其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借此,为国家培养出多层次、全面发展的茁壮人才,在以后的竞争中拥有更优秀的身体资本,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增瓦。

2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浅析

2.1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改革情势向好

无论在任何一门课程中,教学目标都是课程的奠基石与敲门砖。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它决定着课程的传教方法和变革方向,是课程的灵魂所在。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是变革人。”这明确得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都要以人作为根本,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的根本宗旨。于此,《新指导纲要》中对体育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做出了确切的定性: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目的。在这一新《纲要》的指导之下,许多高校都依此对自身的课程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变动与调整,许多高校都设置了更加人性化的课程安排,使体育课程的面向和基本目标进行了比较鲜明分类规划。对于体身体素质比较优良的同学,他们可以选修更多的体育锻炼课程;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同学,也进行了适当的任务删减。这样的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大帮哄”式教学的弊端。也即,在“大帮哄”的统一化教育模式下,学有余力的学生精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跟上普遍目标又很吃力,进而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与乱象,造成教学上的困难。面对此,我们应该明白:虽然课程的改革受到许多社会、环境、背景因素的制约,很难能够对课程目标进行根本改动,现实中总是缺乏发展目标的练习。但是,如今的目标结构改革已经将学生进行了最基本的层次分类,使得无论体质较强还是体质相对较差的同学,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强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同学们对体育课的热情与积极性,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优良的现象。

2.2 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造成课堂乱象频发

在全新的社会背景下,在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中,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出现了如上文所述的可喜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关键、最主要、最严重的就是: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对于人的主体地位进行了片面的强调,而非全面的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一种“面子工程”。当今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即是要求: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使他们能够真正的热爱体育,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这样的出发点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目前的情况却并不是非常可观。许多高校的体育课程在实践中都出现了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不良现象。这种乱象的出现原因众多,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学校名义上打着“满足学生需求,拓宽学生眼界”的名头,而去进行盲目的课程内容扩充与场地扩容,这种无厘头的扩建,并没有切实的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也与自身的师资和经济、场地设施承载力产生了冲突。一味效仿,却不考虑实际的项目扩容、场地扩容使得这些项目很多并不被学生所接受与喜爱,而且很多普及程度比较低的运动,也因为师资的水平不达标、承载场地设施的安全技术水平不足,而不可避免的出现安全隐患。这些并未实际考虑到学生需求的盲目扩容,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甚至还可能对学生的实际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也是许多老师倍感压力,给学校的经济情况造成了重大的负担,是一种非常不良的恶性风潮;同时,从另一方面看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过分的将学生放在课堂的聚焦点,那么,就很难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纵容学生尽情玩乐,而很少学习真正的体育知识,会使体育课程失去自身的价值。盲目快乐却缺乏实际收获的课堂,是由于很多教师在课堂中简单追求学生喜爱度,而去寻求一些低级浅显的活动和游戏。这样的环节,其实在课堂中是为了与学生增加互动而不可避免的,但如果玩乐变成了课堂的主体,那么就会造成本末倒置,使体育课堂的意义缺失,十分不利于对学生身体状况的改善与我国体育课堂的不断增质。

3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3.1 注重体育课堂的理论教育,使得理论与实践巧妙的结合

即使在教育改革如此深入的当代社会,有许多大学生与社会人士对于体育课程仍然有一些误解,他们总会认为体育课程就是在室外锻炼的课程,而不需要理论知识,这是非常错误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强健的体魄固然重要,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人体知识,体育文化知识也非常重要。想要使体育活动变成学生的主动行为、自觉行为,就需要在理论上武装学生的内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锻炼观念,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与技术技能。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在高校课堂中,要适时的开展体育室内课堂教学,使教师对学生传授相关的健康知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以及一些锻炼后拉伤、损伤的应急处理方式,此外,还要切实的结合实际,与同学们分享当今的体育赛事和进程情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在理论上增强武装力量,进而再加之与室外课堂的强强联合,才能够打造出更加健康,更加适应当代发展要求的全面性人才。

3.2 打破旧体系,构建更加科学的课程体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都离不开课程体系的改革。一门课程出现了不适应于当代现状的情形,就说明它的课程体系出现了相应的不适配问题,需要改正。俗话称:“不破不立”就是这个意思。因而,想要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达到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目标,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课程模式,建立更加适应当代现状、更加适应当代高校学生的,新的、科学的教学体系。在这个新的体系中,我们首先要秉持一个观点不动摇,那就是要充分的以学生为主体。然而,这个主体也并非是片面的、强加的,而是要真正的去服务学生,去挖掘学生的体质潜力,使他们在体育课程中发现更多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同时,课程内容的设置也要通过普遍的调查,增添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项目,而抛弃一些冗杂的、无味的锻炼。体育课程并非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也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洗礼。因而,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我们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心态,使他们能够以最健康的心理素质参与到锻炼之中,并在锻炼中强健自己的意志力与忍耐力,使身體与心灵上的磨砺达到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双赢局面。另外,我们也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力,不要做出与自身情况相悖的决定。这样一来,并非是真正的实现课程改革,而只能说是“随大流”“打肿脸充胖子”,真正的课程体系改革是要充分在考虑实际的基础上出发,如此才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

3.3 拓展思路,积极开发校外资源,实现校企合作

在上述段落中,我们多次提道:许多高校对与体育课程改革,往往迫于经济及场地的压力,而表现出有些无力。但这种无力并非不能得以改善,此种状况可以通过积极开发校外体育资源实现有益的补充,或者实现互动性的校企合作而得以改善。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近几年我国高校学生的人数成倍增加,各大高校的体育设施与体育资源的缺乏,已经成为普遍现状。因而,许多高校面对内忧外患,纷纷选择了开发校外体育资源作为积极的补充。在本校校内体育教育资源短缺的困境之下,通过与校外体育部门或者相关企业开展强强联合,而解决一定的资金和设施问题,无疑是一种非常高明、有效的解决方式。在这样的社会化联合之下,不仅可以促进高校与社会各界之间的通力合作,更可以使更多的高校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体育资源,实现自身体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