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定位分析及实现途径研究

2021-11-27李娟

当代体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十四五运动目标

李娟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2020年10月29日,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及2035年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从而为制定教育领域规划提供指导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它除了与其它课程存在一致性,更具有鲜明特性。随着社会发展,高校体育也在自我调整与变革,但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从学校到社会普遍对体育的重视不足。体育教学目标定位作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与人才培养规格密切相关,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渗入,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单一性愈发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面对新形势,如何定位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体育的积极作用,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体育教学目标分析

1.1 运动参与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是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积极锻炼的习惯,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并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1.2 运动技能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是指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

1.3 心理健康目标

心理健康目标是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定学习目标,有意识地通过体育活动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适当的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乐趣和成功。

1.4 社会适应目标

社会适应目标是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 体育教学目标定位的特征分析

2.1 教育价值主体的变化

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特点决定了社会的主导思想、文化观念、价值形态等方面,也决定了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体育教育价值主体经历了从以社会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关注社会价值到关注个体价值的发展过程,体育教学目标定位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2.2 体育功能定位的变化

由于对身心关系认识的不同,在体育教育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即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从体育的角度来看,把人看作是身心统一的人,认为体育对教育的独特贡献是纯粹的体育,强调身体的发展和技能的获得,注重体育学科特征的终极价值。

3 我國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定位分析

3.1 确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高校体育教学必须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坚持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卫生习惯,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逐渐加深,体育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单一的体育锻炼方法,更倾向于情感等心理素质,并进一步提出了采取健康第一为核心,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只注重知识传播而轻视行为训练的倾向。

3.2 “终身体育”理念的确立

“终身体育”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态度,指的是将运动视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意识、持续地、有目的地贯穿于他们的一生。因此,培养“终身体育”观念的关键在于体育习惯的培养,而体育习惯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运动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吸引力,不断改革和更新观念,使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科学的健身知识和方法,提高对运动的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

3.3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加强素质教育,着力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格,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大主题,这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对体育的要求。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律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展现自己的特长,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探索最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和健身方法,使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

3.4 关注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高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能否适应社会体育环境,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价值观念、体育需求、体育活动方式的不断调整,社会体育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大,确定体育教学目标时,既要关注体育教学的现状,更要关注未来。

4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定位的实现途径

4.1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指的是用已知的信息生产一个新颖、独特的产品,创新精神是不安于现状,努力改进和创新的积极精神状态,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历史证明,一个国家要振兴,一个民族要独立,就必须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定位时务必要有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4.2 处理好知识与体育活动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体育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别于其他知识传授学科的特殊性,因此,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来组织教学。体育教育以体育活动为基础,生理负荷是最明显的因素,但体育活动并不局限于给人生理上的,它还具有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和情感经验的功能。

4.3 创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传统体育是以教师为中心,运动场是阵地,教材是内容,最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的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多以教师讲课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使得学习方法的目的和作用不清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主观意识的觉醒,这种过于注重教学方法而忽视学习方法研究的现象显得十分落后,要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4.4 构建“刚性与柔性”的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和个性发展

课程是一个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来培养人的问题,它反映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价值期望,目前的课程定义虽然仍存在一些争议,但也达成了基本共识:广义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课程是指某一学科。课程的具體结构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几个部分,体育教学中应建立“刚性与柔性”的体育课程体系,明确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为刚性体育课程目标,探讨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价值基础。

4.5 重视对学生运动心理的干预,将学生积极的运动态度转化为运动行为

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将态度转化为运动行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正确的身体价值取向,进行清晰准确的身体自我判断,培养学生形成有利于运动行为发生和持续的目标导向结构,最终实现体育课程的建设。

4.6 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

教师是与教学对象最直接、最密切的接触者,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和需求,在课程改革中,处于教学改革前沿的教师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增加,给教师留下的空间也相应增加,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师可以通过科研过程系统地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师一旦从研究者的角度审视现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以研究者的心态把自己置于教育情境中,通过深入的教学研究,就会从中发现问题,这将更容易激发探索的欲望,通过思考和反思找到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敏锐的观察和分析,并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 结束语

教学目标是多维的,目标定位应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方面考虑,兼顾短期效益和长期目标,既要考虑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又要关注学生未来的社会角色,使大学体育教育体现多目标、多功能的特点,使学生真正从体育中受益终身,自由自在,不断完善。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南充社科规划“十四五”年度项目:“十四五”期间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与创新策略,基金编号:NC21B232。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十四五运动目标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