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1-11-27张传辉
张传辉
初中阶段的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健康意识、体育文化、身体素质、体育意识和体育品德等,这些体育方面的核心素养培养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其中,健康意识的培养是所有素养培育的基础,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促使学生在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锻炼、提高自身体质的意识。体育文化主要包括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两个方面。而其中的体育知识,包括基础的体育锻炼知识、人文知识、防护知识以及心理、生理卫生常识等与体育密切相关的知识和常识。
体育技能则包括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运动技巧、技能以及评价技能等。身体素质则包括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两个方面。其中健康素质既包括学生身体状态的健康,又包含他们心理方面的健康,是学生运动素质的基础和前提。体育意识受学生自身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及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才能提高他们的体育参与兴趣,促使他们逐渐养成参与体育锻炼、强健自身体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品德是关于体育的道德规范,反映了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与倾向。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能促使他们更规范地开展体育锻炼,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1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和新课改的不断进行,学校和教师对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构建初中生体育核心素养高效课堂主要是提升初中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安全健康意识,培养他们遇到困难沉着应对的能力,培养他们体育运动的习惯等。教师对于现阶段的体育课程,要善于利用核心素养的思想进行教学,让学生正确对待体育这门学科,加强日常体育锻炼,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能够愉快、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2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和教师对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教学中,体育课程常常被定义为让学生自由放松的活动时间,由于初中生存在升学的压力,其他学科教师通常会将初中体育训练的时间占用,导致本来就少的体育课变得更少。不仅如此,体育这门课程同其他学科不同,每个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且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训练项目往往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差异性。这样看来,传统初中体育课程不仅未能对其足够重视,还缺乏对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相应的匹配,未按照合理的要求、基础的体能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设定锻炼的时长和强度以及体育活动的项目。
2.2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
从当前的初中体育课堂上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各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没有增加,反而在不断地减少,而往往这个现象的背后是教师和学校对待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较低,以及没有依据学生的需求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使初中生由于体育课的单调无趣逐渐对体育运动失去了兴趣,使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逐渐消失。另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在体育运动的技巧等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对于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正确引导。
2.3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过少
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几乎很少与学生之间有任何交流和沟通,教师没有及时关注学生在体育课上存在的问题,更没有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学校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心中真实的想法,为学生解决他们的困惑,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加入体育课程中。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主动去询问学生的不解之处,及时给予学生解决的方法,保证学生对待体育态度的正确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3.1 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
单纯的体育课教学很难培养初中生体育运动的行为习惯。习惯的培养对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体育大课间的开展不仅能够加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还能够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在大课间,教师要积极动员学生参加课间的体育活动,营造体育运动的氛围,调节体育运动的气氛。长此以往,学生将从课间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便会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中学生会自主进行体育锻炼,最终养成锻炼的好习惯。但是开展的课间运动如果是单一的课间项目,时间久了学生便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往往无法提起兴趣。因此,学校教师要按照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等,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规律地改变一下大课间体育运动的方式,丰富中学生课间运动的形式。例如在大课间体育运动可以是跑步、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掷铅球、拔河、打乒乓球等多样的形式。多种多样的课间体育运动能够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加入的课间体育运动,在每个项目结束后,学生还可以自主地选择更换新的课间体育运动项目,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不同的运动项目,这样既对学生锻炼身体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也培养了他们未来能够自主运动的好习惯。
3.2 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品质
在初中阶段,一些品质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大多数初中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低,并且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相较于小学阶段一下子增加了不少,有些学生无法排解自己学习上的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各样心理上的问题。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要着重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面对困难时的解决能力,首先就需要向学生强调凡事都需要迎难而上,不能够退缩,提高他们解决困难的相关能力。
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运动中的跑步项目来锻炼学生不怕困难的品质。跑步项目有很多种,通过长跑运动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力,并正确引導学生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如何去解决,使学生在长跑项目的锻炼下,逐渐学会在面对困难时不急不躁,不会独自焦虑,且学会在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该如何去克服,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但是,教师也应当考虑到每个学生之间对待困难和压力的承受能力不尽相同,再加上个性特点、心态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使得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要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不同的体育项目实施方案。对那些面对困难比较畏惧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加入长跑运动中来,降低长跑的运动量和强度,增加他们长跑的时间,并主动和这些学生沟通交流,而对那些能够遇到困难迎难而上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保证安全和适量的基础上,相应提高这些学生的运动量和强度。正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差异进行区分对待,设定适合每个学生各自的长跑运动方案。
3.3 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师还要着重关注学生健康方面相关意识的培养,当前人们的健康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教师要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明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首先,可以进行相关健康锻炼的知识讲解,利用一堂或者几堂体育课在室内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如何健康锻炼,什么样的锻炼方式能够给我们带来健康美好的生活。其次,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最后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运动的姿势,也要注重运动前的热身运动,防止突然的过度运动对学生身体带来一定的损伤。教师要根据不同运动对应的部位进行放松,提高运动的效果,为接下来的体育活动打好基础。除此以外,在运动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比如被球砸伤,或者一些项目容易摔倒,甚至有些项目可能存在更严重的后果。教师要将运动中的安全意识放在教学的第一位,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训练以及指导学生在出现危险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运动中对于已经产生的损伤该如何应对等安全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运动,在安全中运动,在健康中运动。
3.4 制订相应的体育考核制度
体育课程大多都是每堂课结束了教学任务也就结束了,体育课结束就代表体育教师任务的完成,同其他课程不一样,别的学科都能够通过考试的形式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而初中体育课结束之后就几乎没有任何考核了。不管是什么运动项目,如果学生把它仅仅看成课堂任务去完成,对体育运动逐渐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整体效果。因此,学校对体育课程考核方面要有一定的重视,不能仅通过运动项目本身进行评价,还要适当结合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和各项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综合考虑,更好地检验学生体育运动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根据当前学生的不同情况适当改变体育活动中的教学方法,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要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拓宽训练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要通过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品质,落实相应的体育考核制度,提高学生健康意识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初中体育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锤炼学生的意志品格,让学生在运动中收获学习的快乐,锻炼的快乐,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三中东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