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进高校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2021-11-27黄静王宇
黄静 王宇
啦啦操运动以其艺术与体育的高度融合深受青年人的喜爱。作为一种极具青春、自信、张扬的体育运动进入高校体育课程成为了高校体育需求侧改革探索中的一个范例。这不仅将使高校体育更受学生的欢迎,也将使得高校体育课程更加地丰富。然而这需要从理论到方法上的系统构建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啦啦操进高校体育课程这一根本目标。本文就啦啦操运动的起源及国内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就啦啦操进高校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维度进行了总结,将为这一运动在高校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从供给侧的思维谋改革、从需求侧的要求谋出路,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重要导向和根本出路。现阶段,各高校紧跟时代脉搏,积极促成课程改革在高校教育中的推广,开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高校教学的课程革新。广大高校体育教师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展开课堂的教学,践行对体育教育的普及。啦啦操运动是体育时代的大气候与高校运动推广小环境相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能够满足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青春运动”。
1 啦啦操运动进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1.1 啦啦操运动进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
随着中国开放大门的逐步开启,啦啦操运动也传到了中国。这一体育与艺术的融合体以其多方面的价值迅速被青年群体所接受,并保持了相当上时间的运动热度。一代又一代的天之骄子参与其中,运动其中绝非偶然。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实践出发,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开设的体育课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健身、健美的要求,还要符合个性化、多样化及终身体育的需求。而啦啦操运动的特点恰好与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一致,因此非常适合在学校体育课堂上引进啦啦操运动。把啦啦操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不仅丰富了高校体育课程,激发大学生对上体育课的激情,而且一旦学生对啦啦操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坚持锻炼,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1.2 啦啦操运动进高校体育课程的时代环境
此次研究当中,有高达45%以上的大学生明确表示非常喜欢这项运动。他们参与到这项运动中的出发点也是较为多样的,从高到低依次是强健体魄、交际交友、休闲娱乐、塑形健身。在被访问的大学生当中,女大学生在参与的热情及喜爱的程度上要更高一些。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啦啦操运动走上了快车道,开始迎来了一个发展上的小高潮,一些专业的运动队伍开始出现,一些具有着较大影响力的专业比赛也开始频繁的举办,这在进一步点燃运动激情的同时,让啦啦运动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 啦啦操进高校体育课程的探索
2.1 啦啦操的课程定位
对于高校而言,将啦啦操这一体育项目引入到高校体育课程当中,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对于其课程地位的定位。只有课程的含义及性能得到了清晰的确定,课程才能够被固化下来,成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认为,可将啦啦操课程的定位为一门传授啦啦操基本知识、理论及技能的课程,其培养目标设定在培养学生具有啦啦操教学、训练以及竞赛组织、节目创编等,以运动的推广为主线聚焦项目素养的培养。这一课程可以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体育必修课程。
2.2 啦啦操的课程目标与任务
在对啦啦操课程的前期探索当中,多是将啦啦操作为健美操课程中的特色模块来进行教学,即健美课程是主体课程、啦啦操是其中的特色附属内容。这一模式实践较好的有武汉体育学院等。随着啦啦操在中国高校的风靡以及社会上啦啦操行业的初步发展,对这一原有的培养目标需进行一定的深化,以使其能够更加契合当前啦啦操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对于啦啦操进高校体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当中,要对啦啦操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予以定义。
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啦啦操课程的学习,掌握啦啦操鉴赏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对啦啦操的审美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趣。其任务主要包括:通过啦啦操课程的学习,需能够掌握啦啦操的基础理论、专用术语、竞赛规则以及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发展趋势等。并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基本掌握啦啦操规定或者示范的成套动作。
2.3 啦啦操课程体系构建的内容
有了明确的课程定位以及清晰的课程目标和任务,只是完成了课程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前端,要想让啦啦操真正地走进课程、走进课堂还需要通过对内容体系的探索,使定位、目标、任务落地。从行动目标论的角度出发,在啦啦操课程理论的构建当中,需要解决好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三个核心问题。
在理论构建当中,应以资源基础、学科特点为基础,通过对啦啦操教学目标的结构将其以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细化,并对每一个教学节点进行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对应建设,进而使得啦啦操的教学主體获得确定的同时,教学内容得以细化和落实。
在实施原则层面,要秉承这样的两个原则:一是啦啦操的课程内容构建要坚持全面性的原则,即要求啦啦操课程内容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这项运动的要素及功能等位。但这一全面性也是相对而言,要根据不同的实施对象对于其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以更好地反映高校体育教育的精准性和应用性。二是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要在啦啦操内容体系的构建过程当中,实现对不同梯度、不同能力的学生的总体兼顾,为其打造是核心的内容,以针对性突显啦啦操课程内容构建的科学性。
在课程内容层面,要立足于啦啦操课程进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全面探索,其教学内容体系的设定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当中得到了固化。它可以分为理论内容、技术内容及鉴赏内容三个一级指标。三个不同的一级指标又可以细分为多个二级指标及与其相对的三级指标。在理论内容版块可以细分为啦啦操概述、啦啦操术语、啦啦操安全准则等三个二级内容。啦啦操概述包括了啦啦操国内发展、运动基础知识、发展趋势三个三级指标。啦啦操术语涵盖了啦啦操术语种类及术语运用两个三级指标;啦啦操安全准则涵盖了啦啦操安全要求、救护急救预案以及技术安全规定四个三级指标。在技术版块可以细分为基本手位动作、翻腾、托举、舞蹈元素、成套动作等二级指标。基本手位动作涵盖了36个基本手位;翻腾包括了1-10级的原地翻腾及1-10级的行进翻腾两个三级指标;托举涵盖了底座、尖子动作、位置、方向等四个三级指标。舞蹈元素涵盖了个性舞蹈组合等元素。
3 啦啦操进高校体育课程实践对策
3.1 制定科学的课程
高校需要不断地提升啦啦操的课程地位,将其从健美操的附属特色内容提高为公共必修课程,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不断地加大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索,通过对啦啦操课程的含义与性质、课程设置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深化对这一运动的全面推广。因此,要制定出科学和完善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这有助于大学生能够系统体理解、领会、掌握啦啦操的技术动作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在规范化的课程实施下大学生对于啦啦操的认知将得到全面的匡正,以更为正确地认知从事到啦啦操学习中来。
3.2 传达正确的理念
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往往对啦啦操的理论训练、体能训练、战术的训练过程中较难保持持续的兴趣投入,这就要求啦啦操教练员能够在啦啦操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训练、体能训练、战术的训练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得以实施,寓教于乐,以乐促学。同时,对于教练员而言,科学地改革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也是十分关键的。新的教学思想的接受和应用,将使得教练员更愿意以大学生的发展为导向,以兴趣培养为切入點来展开教学。教练员综合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学校或培训机构的大力支持。学校和培训机构应尝试建立起教练员的长效培训机制,通过校内交流、校际互动、外出学习、定点委培等方式,有序提升教练员的素养。
3.3 提升啦啦操运动影响力
啦啦操运动的推广工作中,应有效开拓大学生啦啦操推广的平台,通过校园竞技等手段,提升啦啦操运动文化。广泛地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啦啦操运动上来,并通过培训校园体育“裁判”、体育“专家”等校园体育的“明星”,在榜样引领下推动啦啦操运动的深度开展。同时,学校应积极谋求啦啦操运动在教学策略和宣传途径上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新媒体技术植入啦啦操教学流程和形式的构建之中,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提升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校也可以借助这一新兴的平台,将学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情况,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组合形式以QQ群、微信工作平台为支点传播出去,在更广泛的程度上提高啦啦操运动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啦啦操运动的课程构建。
4 结语
高校体育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一门学科,它不仅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抵抗力,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啦啦操因其体育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运动其中。随着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参与到啦啦操运动中的人数不断攀上,它也由一种被推广的运动成功的转型成为了高校体育课程的“考察对象”。啦啦操进高校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从理论到方法进行系统的构建,才能够使得高校体育课程丰富的同时,让学生的发展受益。同时,这样的一场探索对于其他项目与体育课程的渗透与融合也具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