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探究
2021-11-27范成伟
范成伟
新课改影响下,教育体系对高职院校发展尤为重视,对该类型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需以综合素质建立为主,而体育课程综合性较高,因此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模块教学属于新式教学法,该教学手段可有效避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也可促进高职阶段体育课程教学发展。而将职业需求为高职体育教学导向,是为确保学生后续成长符合岗位用人需求,提升职业竞争力。本文主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社会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人才需求日渐多元化,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也愈发明确。当前社会企业人才引进过程中更为关注个人能力素养及專业知识并且部分岗位对个人身体素质也有明确要求,基于此,高职院校体育人才培养需立足于职业岗位要求,对该学科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及课堂教学效率,将模块教学与高职体育相结合,在保证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促进该阶段学生身体素质有明显提升,并积极培养与社会要求相符的优质人才。
1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为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一步开展,应对该学科教育功能进一步拓宽,使体育教学中学生身心变化更为有利,对与人体科学知识相关的体育锻炼及各项体育活动全面掌握,深入强化高职体育教学特点,将娱乐性、健康性、社会性、文化性等特点优势进一步挖掘,完善该课程知识理论体系,并对高职体育课程实践操作加以优化。通过该课程特点,加强学生职业认知及职业素养养成,推动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明确岗位差异性及个人能力重要性。此外,院校更应重视素质教育执行力度,将高职学生个人素质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将强身健体作为学习基础,并为学生后续职业发展及需求提供服务与支撑。通常将体育课程看作是高职体育的主要教学载体,通过对该课程进行科学指导,将学生日后岗位需求及发展特点进行针对性结合,并将体育锻炼优势充分发挥,以此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及个人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全面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将“提升兴趣、健康为主、服务专业、个性发展、强化素质”作为本课程的基础教学目标。
2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与本科院校略有不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注重职业技能,明确教学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但实际体育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却以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课程设置基础,从而导致该课程教学缺乏学科特色,对教学质量与效率严重制约。此外,高职体育培养需强调教学职业性及实用性,明确突出职业导向特点,将本专业课程教育以职业需求为基础,有针对性且合理化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但据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对职业教育渗透不够全面,并未将其充分结合,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所降低,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效果。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也是影响该阶段学生专业知识及个人能力掌握的重要影响因素,单一的教学内容严重缺少可行性,无法满足学生的职业岗位身体素质需求且自主锻炼能力较差,该课程教育优势也未全面发挥,因此,体育课程教师及相关院校人员需对职业需求及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将两者进行充分结合,并在课程教学中重点强调,将此作为体育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
3 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的主要形式
所谓的模块化教学,其主要就是在职业需求的引导下,遵循高职院校内部专业教学的大纲内容,从而对相应的教学流程以及教学内容作出必要的调整优化,而目前高职体育课程的木块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3.1 基础理论模块
基础理论模块,其不仅属于整体体育课程模块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属于其他各类专业课程模块构建以及发展的基础所在,通过对于基础理论模块的优化处理,不仅能够保证基本的教学效率,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这就需要根据高职院校内部学生未来发展的基本职业需求,适当的拓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基础理论模块的设置内容,比如生活方式教育、运动卫生理论以及职业病预防等多方面内容,其对于学生未来的健康生活以及职业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身体素质模块
高职院校内部的体育教学,其所设置出的身体素质模块所针对的主要就是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不断提升,更好的满足日后的职业发展需求。而由于体育课程具备着一定的特殊性,这也使其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却较为常规的耐力素质之外,还囊括了恢复素质、力量素质以及爆发力素质等多种内容,通过系统化的锻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其能够以一种更加健康的状态来迎接社会中的职业挑战。
3.3 体育技能模块
体育技能模块属于整体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虽然在这一模块当中,其包含了多种单项的体育技能,但将这部分技能进行整合处理过后,也能够进一步形成一种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在职业需求方面存在的差异,也能够对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转变,比如足球以及篮球等球类技能的培养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要注重其他各类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对于跆拳道等竞技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就需要做好学生的技能培养工作,其相对于那些球类技能教学的理论知识来说,可以适当精简理论学习内容,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
3.4 道德操守模块
尽管体育在本质上属于一种以技能竞技作为核心的学科内容,但在具体的时间阶段中,仍旧与团队合作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再加上体育学科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中,学生都必然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疼痛以及损伤,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阶段当中针对性的强化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因此,在高职体育课程的模块教学当中,也应当提升学生的操作当做独立的模块进行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自身基本的道德素养与到的道德操守,使得学生能够实现全身心的稳定发展。
4 职业需求为导向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设计
4.1 以职业特点为导向,设计课程模块
进行模块教学需对具体专业岗位职责与基本技能要求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设计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大纲的科学正面引导,将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并将模块间进行充分联系,从而形成模块教学,确保通过该教学手段可有效培养学生个人专业技能及基本职业素养,并完成各项专业教学目标任务。该课程模块教学设计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将其作为模块教学设计依据,有目的的对课程理论、体育项目动作技巧、身体素质、职业能力等进行具体模块划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模块设计,需将相关课程知识进行融合,例如,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评价内容、运动设计理论、运动保健理论、职业岗位健身内容等,而职业病预防尤为重要,需将此内容作为课程融入重点,发挥其影响力;身体素质模块设计,该模块主要教学目标是为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个人柔韧性、肌肉力量与耐力,因此,可充分利用体能健康测试,定期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身体测试,并以此提高该阶段学生身体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力;运动技能课程模块设计,该模块教学主要由多种单项类型运动模块组成,每项运动项目均是独立的教学模块,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体育技能作为培养目标,选择高职学生认同度高的体育项目,例如:篮球、乒乓球、散打、跆拳道等项目;职业能力模块设计,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及学习能力作为目标,以该模块教学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及职业技能,并通過体育项目训练提高学生意志力及忍耐力。
4.2 确保课程模块设计具有全面性
将社会发展需求与职业岗位需求作为体育课程模块设计导向,培养建设能力、生产能力、管理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人才。体育课程模块教学更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有针对性的对相关课程进行设计,对学科特点、社会职业需求、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充分考量,将各项体育运动的社会性质及健康特点与之全面融合,从而创建课程模块,模块教学内容设计初期应对各模块的科学性及全面性进行考虑,从根本预防体育课程模块教学问题,从而增强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确保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有明显提升。
4.3 确保课程模块设计具有实用性
体育课程模块教学应确保模块教学内容具备实用特性,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明确,根据不同学生专业特性、职业需求及身体素质设置系统化教学模块及教学内容,让体育课程教学发挥真正价值,内容选择上应选择与学生专业及后续就业特点相关的体能训练,确保高职院校学生成长与职业需求一致。此外,高职体育课程对学生后续择业、就业安全应进行充分保护,因此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学生个人防护意识,当前社会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较长从而对身体产生一定危害,为改善这一问题,模块教学对此应充分考虑,将职业特点与需求作为重点,设置更为符合体育教学纲要的教学内容,并有效预防后续工作对学生带来的身体健康危害。
4.4 高职体育课程模块设计注意事项
高职体育模块设计应重点突出教学大纲设计,修订并优化相关大纲内容,并将专业特点、学科内容及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融合,有目的性完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除教学内容外,教学工作开展也要有针对性设计,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内容,将专业技术及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培养模块相融合,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与其要求相符。模块教学中需特别强调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并对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从而更加全面的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便于高职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指导,并严格遵循教育指导原则,对当前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确保教材内容符合学生成长需求,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5 结论
综上所述,受新课改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所改变,更为注重学生综合素养,而各高职院校为进一步促进学生个人素质提升,将职业需求作为体育课程创新导向,以职业岗位特点为依据,对体育课程教学模块加以设计,需确保模块教学具有全面性及实用性,从而将体育模块教学优势全面发挥,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就业几率。
(作者单位:阳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