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2021-11-27唐中波
唐中波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和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是原材料的结构,常用的原材料主要是由钢筋材料和混凝土材料组合而成,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用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因此,在建筑结构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有必要结合新的施工技术来保证基础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研究
1钢筋混凝土结构概述
钢筋混凝土主要融合混凝土、钢材两种材料,改善彼此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达到增强混凝土抗拉效果的目的,同时提高建筑结构抵抗不利因素和荷载增加的能力,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在建筑工程中,主梁、底板位置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的基础上,采用钢筋材料解决结构开裂和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强度,进而实现建筑整体质量的提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钢筋混凝土技术时,应明确结构的特点,包括以下特点:第一,复杂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复杂度高,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和步骤,提高施工质量。第二,脆弱性。在实际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其中施工原材料和环境温度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应加强对原材料和环境温度的控制,以降低钢筋混凝土的易损性。第三,可变性。变异性是指结构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受到过大荷载的影响,导致结构整体变形、弯曲等不利条件。由于工作面施工较多,在施工的不同阶段会发生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变化和调整,同时施工工艺的变化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体系承载力的变化,从而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变异。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优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补充钢筋和混凝土的性能优势。目前,随着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的成熟,钢筋和混凝土的实际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抗拉强度、抗压强度、荷载指数等技术参数得到显著提高,为加快高层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防爆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特定的施工工艺下与特定的结构形成有机体,具有其他结构所不具备的抗震防爆性能,对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起着直接作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经济成本低、施工操作方便、施工技术日趋成熟、原材料来源相对广泛、经济性强、施工方便等优点。
3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3.1施工准备
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好施工设计。注意施工现场的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因素,评估环境因素对房屋施工的潜在影响,设计钢筋混凝土强度,建筑在此基础上应用结构技术,确保稳定性和安全性。二是选择好的建筑材料。选择水泥时应特别小心。由于水泥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有必要根据结构设计严格控制水泥的规格和质量。特别是关于水泥的质量规范,作为钢筋混凝土不可缺少的重要建筑材料,水泥的规格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另一方面,在选择混凝土砾石材料时,要充分考虑砾石的含水量和平均粒径,分析掺有杂质的砾石,选择合适的材料应与实际的建筑设计相结合,确保建筑设计的安全系数符合相关要求。
3.2模板施工技术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模板构建系统。模板施工系统完成后,安装脚手架,控制模板的吊顶高度和设计高度。同时,为了控制脚手架的受力面积,采用强夯法提高脚手架的稳定性,以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安全和质量。钢筋混凝土模板施工完成后,可保证混凝土模板的施工质量。
接下来,要做模板拆除工作。脱模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设置拆模时间、顺序及相关防护措施,确保拆模顺利完成,避免混凝土结构损坏。为保证脱模顺利进行,必须充分掌握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施工温度,解决模板与混凝土表面的粘结问题。同时,要做好混凝土转角等重要部位的保护工作,直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拆除模板。模板拆除后,应进行清洁并妥善保管。
3.3钢筋绑扎技术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在建筑结构施工中,特别是框架-剪力墙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钢筋的绑扎和连接。具体控制措施如下。1)提高钢筋框架的固定效果采用定型模具和铁丝配件,按照施工标准进行钢筋固定处理,并对钢筋固定效果进行检验,以避免钢筋移位影响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2)为保证焊接质量符合要求,对直径较大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方法进行焊接。对于直径较小的钢筋,可采用绑扎焊接的方式。焊接时,必须科学设置焊接距离。另外,在高层混凝土结构剪力墙施工中,钢筋用量较大,梁柱节点较密集,施工中应科学设置梁柱节点的位置和施工顺序,避免因施工顺序不当或位置不当而影响工程质量。在钢筋绑扎施工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图纸审查工作,同时确认钢筋的焊接位置和规格,为后续施工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3.4混凝土施工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施工中的浇筑、振捣、养护是最关键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的质量。
一是混凝土浇筑技术。目前,混凝土浇筑多采用泵送法。在浇筑过程中,首先要科学配置混凝土材料,通过试验确定最佳配合比。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尽量避免间歇,如遇特殊情况必須暂停,然后保护一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继续浇筑并做好振捣,避免出现故障、裂缝等问题。分层浇筑、分段浇筑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常用的方法,如果采用分层、分段浇筑的方法,应注意控制每层浇筑厚度,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有序,应减少施工缝,应及时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进行多次刮压处理。
二是振动施工技术。浇筑混凝土后立即进行振捣处理,以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由于振捣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因此应严格控制振捣作用。根据浇筑区域确定振捣设备,通常采用3~4根振捣棒振捣混凝土结构,移动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半径的1.4倍,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半径的0.5倍,振动棒插入下部搅拌土壤的深度不得小于50mm。振捣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振捣部位有无气泡、泥浆等问题,并对各振捣点进行连续振捣,避免漏振和过振。振动器应快速插入,缓慢拉出,以避免碰撞钢结构。同时要保证振动均匀,按设计标准控制振动速度、时间、位置和顺序。
第三,养护技术。固化过程中最关键的两个因素是温度和湿度。温度是导致施工裂缝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很容易出现温度裂缝。因此,在维修阶段,如果环境温度较高,有必要用水冷却,以达到防潮的作用;如果温度较低,用草帘、薄膜或固化毯覆盖以保持外部温度。在冬季,员工应特别注意保温工作,这通常需要14天以上的维护工作。检测人员要明确混凝土结构强度、稳定性,当拆除标准后才能拆除模板。拆模后继续进行保湿保养,避免出现干缩裂缝。
4结论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住宅建设的重要施工技术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房屋建筑的实际设计进行有序高效的施工,加强技术细节管理,在提高房屋建筑安全性的同时,确保房屋建筑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鹏.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2018(16):5-6.
[2]吴子锋. 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 绿色环保建材,2018(06):161.
[3]杨皓杰. 刍议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18,37(30):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