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

2021-11-27陶冶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9期
关键词:青铜保护技术

陶冶

摘 要:青铜器是文物藏品的重要门类,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青铜文物修复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馆藏文物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青铜器保护技术也取得了新的进步,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保护技术体系,为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青铜;保护;技术;应用;研究

我国青铜器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经历了夏、商、周以来数千年的发展历程,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青铜文化。比如“青铜鼎”就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被称作“国之重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很多家喻户晓的历史成语和典故例如“三足鼎立”“问鼎中原”等,都蕴含着青铜文物的相关知识。青铜器的制造技术精湛,青铜器的品种也较为丰富,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元素,体现了各历史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宗教等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背景和发展状况,和其他文物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虽然青铜器最早不是在我国出现的,但我国青铜器的数量和工艺都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如后母戊鼎、曾侯乙编钟、四羊方尊等,体现了我国青铜器制造工艺的精湛,在世界青铜制造技术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1 我国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青铜器的成分来看,青铜器是一种青铜合金,是由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一般来说,其铜锈多呈现青绿色。考古资料显示,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代表人类文明步入了青铜时代。以青铜器的器物类型划分,青铜器包括炊器、食器、酒器、兵器、祭祀器、装饰器等。青铜器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许多青铜器文物都是国宝和珍贵文物,保护好、传承好青铜文物是国家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由于青铜器埋藏于地下数千年,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很多青铜文物侵蚀、风化较为严重,成为濒危文物,有的出土时就已經面目全非或残缺不全,要想让青铜器展现原有的历史风采,避免青铜文物受到进一步的侵蚀和破坏,就需要文物专业技术人员对青铜文物开展修复和保护应用技术研究,按照科学合理规范的操作规程来实施青铜文物的修复工作。比如青铜器修复工作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清洗、除锈、整形、焊接、补配、做旧等,经过专业修复人员的精雕细琢,才能使青铜文物的本来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国青铜器修复和保护技术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多个门派,比如北京派、潍坊派、西安派、苏州派等。经过历代文物保护人员的努力,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文物保护修复已经成为一项专业的技术工作,在我国文物博物事业发展中不断完善,为推动国家文物保护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城乡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各省市都相继出土了大量青铜文物,也急需要保护和修缮,通过修缮为博物馆的展陈提供良好的藏品来源和基础条件,使其展示在社会公众面前。

以江苏省为例,近年来,江苏省文博系统对青铜文物的修复工作成果较多,如江苏省邳州市2007年启动了“修复研究课题”,对考古发掘出土的一批珍贵东周时期的青铜器开展文物修复工作,这批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但很多器物修复前破碎严重,甚至无法辨认出造型,新建成的邳州博物馆为开馆陈列需要,委托中国科学院文化遗产科技认知研究中心进行攻关,采用科学合理的修复工艺和材料,对这批珍贵的东周墓葬出土青铜器进行修复,昔日风采被重新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保护了这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此外,还有江苏丹阳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江苏苏州窖藏青铜器、江苏涟水三里墩青铜错金银牺尊、南京六合区程桥东周墓葬出土的青铜剑等珍贵的青铜文物,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修复和保护。

2 青铜文物修复工作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

青铜文物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具有很高的考古和艺术价值,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文物的保护和科学应用关系到我国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文博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和保护工作,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文物修复工作也做出了专门的规定,如“修复馆藏文物,不得改变馆藏文物的原状;复制、拍摄、拓印馆藏文物,不得对馆藏文物造成损害”。这些法律法规对加强文物修复工作,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法律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文物考古工作成果丰硕,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濒危青铜文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至少有1000多万件待修复的各类文物,其中青铜文物大约50万件,数量十分庞大,且有相当部分文物破损严重,而我国文博系统专职的文物修复人员却不到三千人。青铜文物出土以后,受到环境影响,自身的风化和腐蚀程度会更加严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专业修复,会受到二次伤害,导致青铜类文物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文物修复工作是当前文物保护和应用的重要环节,只有切实加强文物修复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文博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国的青铜文物修复技术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凝聚了数代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青铜文物修复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工艺修复技术。随着现代文物理念的更新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青铜文物修复技术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艺。国外青铜文物保护措施逐渐被我国吸收与应用,而且还加入了许多现代材料,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了上述技术得以不断传承。

3 我国青铜文物修复的传统步骤和方法

青铜器的成分主要是铜、锡和铅,同时含有其他少量杂质。青铜文物由于经历了千年的环境侵蚀,一般青铜文物表面都呈现淡绿色的粉状锈迹,成分主要是氯化亚铜,也被业内称作“青铜病”。青铜文物的传统修复步骤一般包括清洗除锈、稳定加固、整形补配、作色做旧、缓蚀封护等多个方面。比如,清洗除锈就是对青铜器表面污物、锈迹进行清理,通常有机械或化学除锈法,一般利用蒸馏水进行清洗,借助凿子等金属工具进行处理,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除锈工具也更加先进和丰富,包括激光技术的应用。

稳定加固就是为防止青铜器锈蚀的进一步加重,采用清漆、石蜡、丙烯酸树脂等材料和化学制剂对锈蚀严重的青铜器进行保护处理,将青铜文物表面的有害元素快速去除,在青铜文物表面形成保护层,较好地保护青铜文物。为青铜文物做稳定加固处理,如同给青铜器做了一层防护服,可以有效阻断外界环境对其氧化而导致的腐蚀。以南京博物院为例,目前南京博物院采用了氟橡胶处理技术,也是该院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效果很好,自1997年开始,南京博物院就采用了这项技术,其中还修复了战国时期的九女墩编钟,十分安全环保,用于青铜器保护其防护效果十分理想。

整形补配就是对青铜器残缺部位进行整形和补配处理,国外一般用石膏、石蜡、玻璃纤维等材料,填补青铜文物的残缺部分,我国补配技术一般根据器物外形和残缺部分采用打制补配和翻模补配的方法。同时,由于青铜器年代久远,为了展现其历史的厚重,修复实践过程中,也不必去除得特别干净,可以留取部分青铜锈迹作为对比。

作色做旧就是对修复补配完成的青铜器进行修饰和补色的处理,使修补的部位与原残缺的部分实现自然的过渡,提升器物锈色的一致性。经过处理后的青铜器,不仅保持了器物的原貌,而且展现了其本来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有效提升器物整体的美观性和展览的审美需求。随着我国文物事业的发展,现代科技保护手段不断丰富,在今后的青铜文物修复工作中,特别是对传统工艺技术的改进,将对青铜文物修复工作发挥很大的推动作用。

4 青铜文物保护和应用技术发展的对策分析

文物藏品的管理和保护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基础,没有完善的藏品保护和应用管理就谈不上博物馆功能的发挥,因此,博物馆工作必须建立在对藏品有效保护的基础之上。青铜文物是各级博物馆展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引人瞩目的文物精品之一。博物馆要发挥和完善功能,必须做好青铜文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展陈藏品,提升博物馆的展陈特色和质量。新形势下,为探索和做好青铜文物的保护和应用工作,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是编制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方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过程要严格遵循科学的规程,在开展青铜文物修复工作之前,首先根据青铜文物的实际,比如文物的信息、保存状况、价值分析、残缺程度等,对文物的现状和病害情况进行调研,进行相关基础信息的登记和录入,同时,借助现代化检测仪器对文物进行必要的检测,如拍摄X光片,进行锈蚀成分分析,建立档案和文献资料,在修复过程中也要不断补充和完善最新的数据资料,拍摄器物各个组成部分的细节特征、质地、装饰等特色。同时,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修复评估方法,待修复完成后,对修复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并将有关数据录入文物修复档案,为今后的文物修复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来源和分析依据。

二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物修复的科技含量和效果。在传承和总结传统青铜文物修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和方法,借助先进的科技仪器,比如利用荧光光谱仪、电子显微镜等检测设备,对青铜器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对文物表层的锈蚀物成分和残缺面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对症下药,使修复前后的青铜文物呈现一致性和协调性,以求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此外,可借助现代高科技仪器,提升文物修复的准确性。目前可以利用的现代科技仪器较多,比如依托现代流行的3D打印技术,制作青铜器残缺部分的雕塑模型,利用树脂材料建模,有效弥补文物缺损部分。此外,还有可利用真空等离子清洗技术,利用产生的等离子体与青铜器内的铜锈进行化学反应,将青铜器铜锈去除的同时,能够有效保护青铜器的铜面不受人为损伤,做到精准处理,提高文物修复的工作效率。

三是加强对青铜文物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青铜文物修复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技术,不仅要求专业修复人员具备文物历史保护知识,同时还需对化学、物理、美学、光学、篆刻、焊接等技术都要有所掌握,才能成为出色的青铜文物修复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我国各级博物馆普遍缺乏文物修复人才,特别是青铜器修复人才更加短缺,制约了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完善青铜文物修复人才的培训机制建设,比如推进高校增加文物修复专业,加强与地方博物馆之间的人才培训共建机制,将博物馆作为人才实训基地。文博系统定期开展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着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文物理论知识、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学习和发扬大国工匠精神,锻炼扎实的业务能力,培养更多的青铜器保护修复骨干力量,为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各地方组织人事部门要完善人才引进和扶持政策,积极引进大学毕业生,为文物修复专业技术人才在学术、待遇、职称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激励政策,促进文物修复隊伍的发展。

四是加大青铜修复技术所需新型材料的研发力度。积极研究青铜文物腐蚀机理,分析了解青铜锈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研发高效的除锈技术,采用新型材料,降低青铜文物的腐蚀率,为青铜文物腐蚀控制提供必要条件。加强对新型膜类材料的研发,通过应用新型膜类物质,阻断空气内的有害气体和成分,减少有害物质对青铜文物的不利影响。

五是加强对青铜器文物环境进行有效控制。青铜文物由于受自身化学属性的影响,容易受到空气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空气中含有有害气体,会使青铜器表面和内部化学元素产生化学反应,特别是青铜器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往往锈蚀已经比较严重,出土或在博物馆陈列的过程中,现代的空气环境对青铜器文物会继续产生不利的影响。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时,会加重对青铜器的腐蚀。因此,加强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可以有效缓解青铜器的腐蚀。各级博物馆展厅和文物库房应配备相关的恒温恒湿设备,使文物展厅和库房空气环境实现恒温恒湿。

5 结语

青铜文物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国之精品,在文博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大对青铜文物修复技术的研发力度,避免青铜文物受到损坏,才能促进青铜文物实现代代相传,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群杰,潘红涛,邓先钦,等.青铜器文物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26(6):567-571.

[2]张鑫,陈玉华.各类型激光器在激光清洗技术应用中发展现状及展望[J].热加工工艺,2016,45(8):37-40.

[3]郑幼明,俞春尧,张学军.博物馆恒温恒湿文物环境控制系统的建立和优化设计[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20(S1):32-40.

猜你喜欢

青铜保护技术
生僻字里识青铜
青铜之光
青铜史 [外一首]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青铜古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