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2021-11-27孙林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孙林江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散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所学的知识不是课本上枯燥的字,而是在生活中能得到运用的东西,就像空气一样随处可见。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现在依然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珠穆朗玛峰高8848.86米、某地冬天最低气温达到-28O、高速道路上小汽车的行驶速度达到120km/h……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自身要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概念,明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把生活素材实实在在运用起来,令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生活中的数学。

一、从抽象到具体,运用生活素材

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以“生活”为镜呈现数学亮点,以“生活”为桥,连接数学知识间的关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运用生活化素材,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复为简单,降低难度,激发兴趣,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确保学生积极、高效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学生对熟悉的事物天然就有好感,对此,老师要转变知识本位的活动设计原则,关注教学内容中的生活场景、生活现象等素材的开发利用,为学生活动思维的展开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素材中理解和探索数学新知。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课时,要让学生建立实物与视图的转化关系,需要大量的观察和体验加以辅助。对此,老师收集了生活中常见的毛绒玩具并发放给各个小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从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合作学习活动巧妙规避了因观察素材过少、观察角度不一致而导致的视图差异等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对数学课堂上的生活活动设计,老师要综合考虑课堂的时空条件,既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又要确保每名学生的有效参与。老师可以用生活物品取代一般教具来设计课堂观察活动,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观察学习的兴趣,发挥生活物体各个面图案明显不同的观察优势,进一步凸显不同视角下观察视图的差异性,帮助学生正确区分不同视图,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准确性。

二、从认知到实践,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一般都从例题讲解入手,老师可以设计接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锻炼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把小明、小芳换成学生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而且需要老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紧扣教学内容,用心找到生活中合适的素材,选择合适的载体,以贴合小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习惯的方式呈现出来。设计符合教学的合理的生活情境,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习生活化,让课堂趣味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由于现实生活中虚拟货币的普及和流行,如今的学生对人民币纸币的理解与运用很薄弱,特别是买东西、找钱这样一个过程被越来越忽视。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老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去完成购物这一活动。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真实地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元、角、分进率的认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购物中付出的钱-物品的价钱=找回的钱”这样的数量关系。这样的课堂是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舞台,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思考。

三、從教学到生活,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还为老师的教学反思提供参考,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课后作业不仅仅是笔头作业,生活化作业更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起到巩固知识、加深印象的作用,使整体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要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以促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更能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与作用。

例如,在教学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后,老师立足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学生提供了“统计班级学生参加社团种类的情况”“统计小组成员体重(或身高)情况”“统计家庭一周的开支情况”等多个实践课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做好数据整理,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尝试提出自己对数据内容的看法。兼具生活性和开放性的课题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获得了预期的训练效果。在该课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条形统计图绘制,但数据分析能力稍显欠缺,可能无法全面把握统计信息背后包含的信息资源。对此,老师以基础知识巩固为主线,着重强调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实际运用,同时关注对学生信息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活动主次分明,契合学生实际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表现。而在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老师相对学生来说是先行者,需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启发学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个“苹果”,找到下一个“圆周率”“自然数”,发现下一个“万有引力”……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学内容应该来源于教材,但不应该拘泥于教材,要摆脱“教书人”这一刻板印象。数学知识应该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数学语言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习数学是为更好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陶冶。总而言之,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数学课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老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指导。教无定法,老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创新地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有效地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切实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