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果导向法指导下的基础日语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探讨

2021-11-27谭菊仙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重构课程思政

摘要:基础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培养人才的重要核心基础课程,以成果导向法为理论指导构建的基础日语课程思政体系符合我国“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目标和要求。同时有利于实现课程思政指导纲要的目标和要求。成果导向法知道下的课程思政体系宏观上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法以及评价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重构。同时从微观上,在成果导向法理论指导下,对每个环节进行设计。这样的体系探索有利于实现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是针对目前课程思政研究中的难点和痛点进行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成果导向法 基础日语 课程思政 重构

引言:

基础日语课程开设在第一学年,包含上、下两个学期的课程,每周8课时、共256课时。基础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的起步课程,是日语专业教育的起点。此时的学生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个人情感价值的形成都处在一个需要引领、塑造和促进发展的时期。而基础日语课程由于其特殊性,是教师接触学生最多,直接和间接影响学生最多的课程。因此,基础日语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也就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基础日语课程思政教育是整个日语专业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基石,我们有必要对基础日语课程思政的模式进行探索。

一、先行研究

课程思政的概念是我国为了培养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而提出的要求,是对我国教育实现“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目标的具体指导。因此笔者尚未找到直接对此进行的研究以及成果。但是,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教育理念上,“成果导向法”的育人观与我国“课程思政”教育的要求有契合之处。例如“成果导向法(OBE)”教育理念中有如下说法:OBE理念具有6个特点,其中包括成果不仅是学生所知、还包括能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以及涉及的价值观或其他情感因素;成果应兼顾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技能,并注重其实用性。并且,在成果导向理论下,成果导向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学从知识课堂发展为情感课堂,让教学实现空间、时间和内容上的开放,让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将低层次的教学活动发展为高层次的教学活动,即从低阶知识的学习发展为高阶知识的学习。笔者认为,以上理论观点与我国以学生为中心、混合模式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等观点和要求不谋而合,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处。

其次,国内近年来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1、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探索,2、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问题探索,3、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探索,4、课程思政中教师角色问题的探索。另外也有课程思政中局部探索,如1、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问题探索,2、课程思政评价问题探索等。高德毅、宗爱东指出“专业课程,注重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开展育人工作。”,“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仍处于局部探索,未能形成整体设计”的阶段。目前,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剥离仍然普遍显著存在。此外《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度”、“三环”与“三不”》一文指出: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多,文章多,案例多,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推进“不系统”,设计“有短板”,实施有误区等问题。

基于以上现状,国内研究者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一方面要根据课程性质,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编写试点课程方案和教学指南。另外,《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度”、“三环”与“三不”》一文提出:课程思政要有高度、深度和热度,重视教学设计环节、难点在内容重构环节,痛点在教学实施环节的观点。此文还提出思政建设要走出三个误区:不是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不是思政元素的“课内+课外”,不是理论研究的“论文+总结”。笔者认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度”、“三环”与“三不”》一文深刻反映除了当下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和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为今后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具体有效的参考。

另外,笔者发现有少数的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文章,但主要是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挖掘。现有的基础日语课程思政建设尚不能体现全面育人、过程育人的要求。基础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广度、深度和体系性都有待加强。

二、基础日语课程思政的内容及目标:

首先,从总体内容和目标来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提出,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围绕学生理想信念,围绕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制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课题针对目前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痛点,吸取目前已有经验,尝试避开容易产生的误区,使用成果导向法(OBE)教学理念体系作为理论指导,构建结合教学设计(重点)、内容重构(难点)、教学实施(痛点)、切实可行、有效的基础日语课课程思政有机一体化体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目标。

其次,从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及目标来说:基础日语课程要充分以指导纲要为依据,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全方面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从教学目标来说,要根據成果导向法理论指导,重新定位人才培养对基础日语课程的要求,明确基础日语课程对人才培养的贡献,通过重构教学大纲的形式明确本课程的心目标。同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方面也要在教学大纲中重构,考虑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中思政育人实践。

三、基础日语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构架:

1、总体框架:成果导向法提倡根据反向设计原理,根据整体学习成果即毕业目标,明确本课程的具体成果即课程、单元学习成果。之后根据整体和具体的成果要求,对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手段进行重构,实现课程思政的宏观体系。

2、具体框架。

具体框架包括了具体目标的重构、教学内容的重构、实施方法的转变、评价方法的转变。根据成果导向法,可以将以上内容具体图示如下:

首先,通过下图,我们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重构,同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在目标重构环节,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集中体现在情感目标的达成上。

其次是实施方法的转变。实施方法的转变是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功能的重要体现。实施方法的转变是教学手段和方法转变的集中体现。实现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从重教轻学课堂向以学习为中心、从低阶课堂向高阶课堂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目标和内容重构之后,只有采用新的实施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机融入和全面实现。

在教学评价方面,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进行评价。在“构建基础日语多元化评价体系中文件夹评价法的运用”一系列文章中,筆者对文件夹评价法进行了探讨,文件夹评价法主导由传统卷面考试以及平时成绩进行的评价转变为平时成绩、卷面成绩、文件夹评价成绩的综合评价。文件夹评价能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其运用有利于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四、小结:

以上内容从先行研究、基础日语课程思政研究的内容及目标,宏观以及具体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方面,根据成果导向法理论指导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在成果导向法指导下构建的基础日语课程思政体系使得思政育人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结合了思政课程的“三度”、“三环”与“三不”,是对目前课程思政研究成果的实践以及探索。同时,本课题也还要进一步在具体环节进行实践和探索,进一步完善具体过程中的课程思政实施构架以及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常俊跃,于如航.外语专业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外语与翻译,2017(04)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

3.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003)

4.刘正光,岳曼曼.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J].外国语,2020(05)

5. 杨蔚.外语专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研究[J].当代教育了理论与实践,2020(05)

6.于深.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专业与课程建设[C].知识产权出版,2020年12月

7.岳曼曼,刘正光.混合式教学契合外语课程思政:理念与路径[J].外语教学,2020(06)

8.张嘉伦.浅论“课程思政”视角下在外语教学中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以日语入门教学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8(003)

9.周子明,李奇涵,黄向东.成果导向学生中心综合改革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03)

10.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度”、“三环”与“三不”[EB]

1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

项目来源:2021年度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OBE理论视域下基础日语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

项目编号:2021XYB05

谭菊仙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重构课程思政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农产品供应链重构赋时层次有色Petri网建模与仿真研究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重读《重构》,呼唤匠艺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