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AC认证的工业设计系所核心能力构建

2021-11-27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核心专业

陈 静

(三明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一、专业核心能力构建的背景与意义

为了满足新工科建设的需要,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过程中,学者们不断在新方法、新模式、新理念上进行尝试。而各大设计院校因各自的办学特色、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侧重点不同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校、因专业发展找到各自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1]。其中不乏有借助专业认证规范做出课程体系改革并收到较好成效的例子。数据显示,参与台湾IEET认证的境内外高校共628所,其中通过EAC认证系所474个,占总比75.7。通过DAC认证系所29个,占总比4.6。至2018年度参与IEET认证的大陆高校共48所,其中福建省通过IEET认证的院校共22所,占据一定的比例优势,但是通过DAC认证的院校较为缺乏。基于此,本研究以专业认证三大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以产出为导向理念、持续改进理念)为基础[2]。提出在专业认证之设计教育认证(DAC)驱动下支持培养目标达成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藉由DAC认证机制进一步促进设计教育改革,保障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活力,使优异的教育质量得到国际的正式认可,培养学生在工业设计专业应用领域里的核心能力。

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一系列的认证标准,即为既定的教育质量规范。它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3],它可以在培养制度、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形成院校特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4]。本研究在设计专业认证(DAC)理念指导下,在人才培养体系层面对问题展开多层次的思考,以产出为导向,从社会需求着手经由需求——培养目标——学生能力指标——课程体系——课程地图等过程确定课程体系规划路径[5]。为了适应职场和社会的需求,要注重以下几项教育特征,如跨学科思维的能力,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强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非结构化问题的解决能力,并具有强大的服务意识,以学生实际掌握的能力为目标,灵活设置课程并突出课程的实用性。面对新工科建设需求,专业认证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提升教育品质,提升学生的就业从业能力,促使高校院系找到本专业的明确定位,建立起基于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转型发展,加快高校与国际接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二、工业设计系所核心能力构建的根本任务

工业设计系所核心能力构建的根本任务是整合和完善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系以及内容,确保教育质量;强化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设计教育核心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2017年在“复旦共识”达成中提出了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路径[6]。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以及一带一路等战略需求,则需培养新兴的工程科技人才。而设计学是实践应用型学科,其范式的形成依赖于产业环境,设计范式也取决于产业范式[7]。

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设计专业认证(DAC)为依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教与学的理念(学生主动的学替代教师被动的教,能力课堂替代知识课堂);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体验式的教与研究性的学,学思结合);优化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多元评价与全面评价)。第一,认证标准应以学生为中心,提出具体的培养要求,明确培养目标。用学生的满意度和适应度来解释教育质量水平。课程设置也应以学生经验为中心,注重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使其在本专业的学习中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分析的能力。第二,以产出为导向,关注产出成果,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效的收获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创造力。加快教学由知识目标导向转化为能力目标导向的进程。第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持续性的改进,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不断发现错误,寻求改进机会及时反馈。

为了实现新工科背景下设计专业的转型要以调整专业教育结构、发展新兴学科专业、推动人力资本结构转变为核心要素,加快发展新工科。通过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立完善特色工程教育的新体系,推动设计学科的跨界融合。工程教育认证之设计教育认证(DAC)适用于设计相关学程,以培养设计专业人才为目的,各学程可依据教育目标、学生核心能力、定位及特色并参考IEET认证规范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规划。(如图1)

图1 专业认证机制Fig.1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mechanism

三、工业设计系所核心能力构建的举措

构建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产业需求的设计教育总整课程体系。首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打通专业课程设置,科学重组和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其次,从知识导向转变为产出导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环节。铺设整合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习惯,保持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并能融会贯通;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主导调研的能力以及规划产品的能力;设立总整课程,以复杂专业问题为主线,覆盖人文、社会、美学、科学、管理等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进入周期性评价环节,并实施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PDCA循环,确保教学质量管理形成一个闭合循环的体系,以持续改进教学。

在专业核心能力构建过程中引入SBC系统架构,借此能更为直观的展现课程体系中的行为与构件。并能更清楚的指导专业课程规划(如图2)。架构阶层图中展现了一个系统的多层分解与组合,将原本复杂的体系透过分解与组合变得简单明了。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规划路径中,借由自上而下的阶层将整个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应用层级、数据层级、技术层级。专业课程体系的认证也正是通过这三大层级完成。在应用层级中又包括展示层和逻辑层两个小分支,在工业设计课程体系认证的应用层中展示了专业课程体系金字塔。构建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产业需求的设计教育总整课程体系。核心在于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总整课程三类课程的实施。在数据资料层中依托设计专业认证的相关标准与要求,明确教育目标,将相关专业课程按照层级划分。在技术层级中,运用了原为企业管理方法中的QFD质量屋作为教学成效的评量工具。QFD,即品质机能展开。原本是企业中将消费者需求转化为高品质的商品的一种方法,在转化过程中,可以通过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等环节的协调整合,提升跨部门的沟通与共享。在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规划中引入QFD这一评价方法,其实质就是将师生教与学的需求转化为合适的技术需求或者是可视化的数据,借此提升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竞争力。运用QFD评量教学的首要步骤就是用户访谈,问卷调查,明确学生需求。其次确定教学质量要素的重要度,形成评价矩阵。提取质量要素,制作质量要素(如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应用情况等)展开表。构建要求质量与质量要素的关系矩阵。最后根据演算法求得数据,确定目标值。

图2 基于DAC认证的工业设计课程体系规划路径阶层图Fig.2 Path hierarchy of industrial design curriculum system planning based on DAC certification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核心能力与培养目标

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从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出发,根据目标和核心能力的要求,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工业设计专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创意思考的能力、创新和实践工业设计概念的能力、善用工业设计语言的能力、综合多元领域能力、洞察工业设计价值的能力,据此构建能力需求和课程矩阵。将工业设计的核心能力与就业结合起来,以课程地图的方式让学生更了解本专业以及相对应就业方向[8]。以适合学生的职业发展为目标,更好的为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导向,为学生的课业提供多元选择,以符合未来的职业需求。(如图3)

图3 核心能力与教育目标评估框架图Fig.3 Core competence and education goal evaluation framework

(二)加强集群式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内容

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改革核心,引入成果导向理念,通过课程地图规划重构课程框架。强调基础课程的思维和方法,加强课程之间的互相渗透和有机结合。(如图4)

图4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规划框架图Fig.4 Curriculum system planning framework of industrial design

根据工业设计专业定位适当减少纯理论内容,增设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上强化工程实践和方法的应用,提升学生分析人本问题的能力。在总整课程阶段加强对市场和文化因素的考量,统整与深化大学所学。提升学生在实际需求的制约下创造性的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满足专业认证对学生在社会、环境、和人文素养方面的要求。在专业课程结构调整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强调其综合能力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课程地图的实施,帮助教学管理者审视专业的课程分布与时序,准确把握专业发展,并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9]。

构建课程矩阵和能力需求雷达图,并以课程地图的方式形成系所核心能力及相对应就业方向的空间联系。在课程内容上注重选择性,建设集群式、分类式课程体系。根据不同的学程分化延后实施总整课程,并采用直接评量和间接评量检视学习成果。在教授内容选择上更为灵活,特别是交叉性比较强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涉及到科学、艺术、心理、医学、环境、技术、管理等多元层面。教学内容可以按照重要度以及层次面向不同接受力的学生。此外可以尝试借助相关技术软件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以保证课程的有序有效进行。

(三)优化教学评价监测体系,注重持续改进

在改革中融入教学测评和管理机制,优化教学供给结构。通过教学过程性和结果性对比评价以及同行评价形成各项毕业要求达成评价项目,保证每个具体教学环节实现相应毕业要求[10];在评价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使评价的时间呈阶段性展开,使评价的项目通俗化,使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以此形成连续的动态化评价监测体系。在教学计划层面,通过师生的反馈与调查促进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在专业层面,可以根据QFD等数据化的评量管理方法制定质化与量化评价表格,根据大数据的反馈来改进相应教学环节。在评估环节采用FAQ以及QFD质量机能展开的评量方法,并在多种真实性的评估任务中借助科学的软件和模型进行量化评价,精准到点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另外,借鉴专业认证可建立校内自评机制。通过专业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专家意见反馈等环节不断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四、结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能力的优势不能得以顺利发挥,并且在新方法和措施上也会遇到瓶颈;整合之后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总整课程,可能会面临配套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此外,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专业认证驱动下的课程体系评价需是发展的、动态的、持续的;根据不同的整改阶段进行追踪式的评价以及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会耗费巨大精力。针对上述改革难点,尝试提出可以系统的培训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的方案,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可以互相吸取经验和方法,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培养。强调教学中素质、能力和实践的锻炼,注重在专业体系中适应性、可塑性以及创造性的培养。使学生达到适应力强、创造力强、综合素养强。

以DAC专业认证的视域来评量和重新建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专业认证中以成果为导向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范式由“内容为本”向“学生为本”的根本转变[11]。坚持育人为本,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在专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先建人再建物,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以符合社会的需求为改革诉求,基于设计教育质量工程构建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核心专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