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信承载的红色记忆
——浅析《跨越时空的回信》的审美特征

2021-11-27李根胜

魅力中国 2021年27期
关键词:赵一曼书信时空

李根胜

(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生活频道,山东 济南 250000)

历史,是记忆,是过去式,但不意味着与现实的隔断。“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1】这就是历史的价值!中国共产党100 年栉风沐雨,100 年的风雨激荡,100 年的荡气回肠,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优秀党员。他们舍家卫国、无我利他,以坚定的信念,用自己的铮铮傲骨和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无比忠贞,在民族解放和国家复兴的道路上,书写着壮美而绚丽的人生篇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更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为了实现初心和使命,实现始终坚持的理想和主张,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前赴后继的不懈奋斗,作出了巨大的自我牺牲。”【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千千万万先烈和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长期牺牲奋斗的结果。”【3】如何将这段血与火的历史融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洪流中,成为中国人民奋斗和拼搏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对先烈的缅怀和对所有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英雄们的致敬,《跨越时空的回信》做了一次挖掘红色素材,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的有益探索,这无疑是成功的,收到的效果也跨越了编导们的预期,成为深刻影响人们价值观、教育人们思想的红色教课书,开启了人们追寻党史足迹的强烈渴望。

一、主体性明确,是讲述红色故事的逻辑要求

电视节目的创作,在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时,要具有鲜明的主体性,《跨越时空的回信》(后简称《跨》)很明显具备这一特征。电视这一载体,不是简单地记录社会生活,而是在客观真实记录的同时,要渗透创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注入创作者的主体意识,可以说,一个电视节目的最终呈现,就是电视创作者的一次思想表达,一种情感的倾诉。在江西,牺牲的革命烈士达到23.3 万余人,占全国烈士总数的1/6。于是,节目《跨》的创作者们,把挖掘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他们的使命和责任。如何把节目做得好看,不是灌输式的说教,和循规蹈矩般地说理,要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这需要对固有电视思维的大胆颠覆。最终,他们发现一条线索:这些革命先烈在战争年代写给亲人、战友、组织的书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对亲人的万般不舍、对孩子的殷殷嘱托和希冀,这些信件都还没来得及回复就已成了绝笔。而这些信件里字字句句,都将先烈的形象从书本中跳脱了出来,他们有革命理想,也同样有着细腻的情感和牵挂,他们有着坚韧和刚强的意志,也同样有着内心最脆弱的亲情和友情,只是在国家和个人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由此《跨》的创作者们决定将革命先烈的书信作为切入点,提出了回信的创新的表达手法,来实现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空维度的情感和故事的连接,通过跨时空对话这一颇具仪式感的形式来重温信仰的力量,传承爱国主义情怀的集体记忆,激发观众家国情怀的同步生长。从创意到节目完整的呈现,就是节目创作者的主体意识的反映,正是在一次次的采访和挖掘,到演播室的对话中,浓郁的情感一次次打动着创作者,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世界,才能拨动观众情感的琴弦,实现观众的思想、情绪上的强烈共识和认可。节目的第一季主持人张羽这样说:“这是我们的节目和大家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我们和先烈的一次特殊的相逢。在这里我们沿着时间的刻度,读懂烈士的家信,再用一封后人的回信,来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就是创作者主体性的表达。

二、避免以事信人、以理服人,注重“以情感人”的艺术内涵

这是《跨》节目创作的又一显著审美特征。“艺术与非艺术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以情感人;后者,是以事信人或以理服人。”节目的一开始,片头的设计就很有时空感,泛黄的书信在时空的隧道由远至近,由近至远,色调和音乐很有代入感,创作者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在画面语言和艺术语言上,将情感做得很足,主持人的解说词,富有内涵而不华丽,讲究艺术而不高调,当这些语言撞入耳鼓的同时,内心已不平静。比如“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泪流满面,无论亲历与否,我们都会震撼于人生选择的勇气。有时人生很长,长到会迷失方向,叹人间不值得。有时人生很短,短到一次选择便可付出终生,清白人间。我们敬重先烈,在于他们的选择以不可为而为之,承民族兴旺之责。我们缅怀先烈,在于他们的选择,已成为今日你我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信仰。”在第一季第一期节目《选择》中,情感的直抒胸臆和流溢,将赵一曼烈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祖国深情的爱,充分地展现出来。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安排到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5 年11 月为了掩护部队撤退,被日军俘虏,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对她进行了长达九个月的非人折磨,未获得任何情报,最终日本人决定将赵一曼押解至珠河县杀害。她在世期间,和儿子宁儿有一张合影,也是唯一一张,在儿子一岁多的时候,赵一曼便不得不离开儿子,选择做名战士。当她的生命快要走到终点时,赵一曼选择把最后的希望和温柔留给自己的孩子,在去往刑场的火车上,赵一曼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这封信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被表演者如泣如诉地朗读出来时,现场的年轻观众被深深触动和感染了,眼眸里的泪花是对先烈赵一曼的敬仰和怀念。当赵一曼的孙女陈红女士讲述这封绝笔信的前前后后时,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被人们知晓,赵一曼作为母亲柔情的一面更是立体地将一个钢铁般的女战士刻画的有血有肉,英雄不是不可追及,榜样不是无法学习,他们一样平凡,只是在平凡中坚守了自己的信仰,在信仰中成就了伟大。当陈红用朴素而真挚的情感读出给奶奶赵一曼的回信时,整个节目的情绪达到了高潮,这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是理想信念的一次传承和接续,是生动、具体、真实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情感人,以情动容,是因为人物形象的可亲,是因为一样的血肉身躯却有着伟大而高尚的灵魂,是因为他们对祖国对党对人民深沉的爱。

三、知识量丰富了节目内容,时代和背景脉络更加清晰

一档好看的节目,不仅仅是有“情”,还需要满足观众的求知欲,否则感动过后,也是转瞬即逝,只有把人物放到他所处的时代中,人物的情感、思想才会有根基。比如,在第一期《选择》中,对烈士陈毅安的历史背景是这样叙述的:1928 年,一发正中敌军指挥部的炮弹为本处于战斗劣势的红四军赢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这发炮弹正是陈毅安指挥发出的。在第二期节目《黎明之前》中关于烈士李白,是这样描述的:李白,原名李华初,从1937 年到1948 年间,他的电台是上海连接党中央的最重要的信息传输通道,日军和国民党的诸多重要情报都是经由李白之手输送到了党中央。1948 年12 月30 日凌晨,国民党特务利用最先进的侦测设备检测出了李白的位置,最终李白被捕入狱。从这两期节目中,我们都通过上述信息量,在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结果的五要素中了解到了观众最需要知道的基本信息。1928 年2 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个时期。1948 年12 月,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夜,而李白就是在黎明前倒在了黑夜里。这些信息简短涵盖的内容却异常丰富,观众看节目的同时也是对每一段历史的记忆和感悟。有了这些知识点,观众对人物的整体把握会更丰满和详实,对人物的理解会更有宽度和深度。先烈为何会在白色恐怖中依然能看到新中国的曙光,他们为何宁可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他们为何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他们为何能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创造难以置信的奇迹……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读党史就可以找到答案,《跨》节目以书信为载体,以人物为抓手,做了一次党史知识的普及。

主持人张羽在开场白里有这样一段话:“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定格先烈的形象,用彼时的书信,读懂心迹里的取舍,读书洪流中的进退。彼时,他们那般年轻,却慷慨赴死或忍辱负重。唯留字里衷肠,行间澎湃,这种义无反顾是信仰的力量。此时,我们将新时代的图景,万里江山,再次浓缩成一封封书信,告慰初心,用信仰的传承,致敬先烈!”电视节目的审美,要积极表达主体的思想意志、融入情感、以知识为依托,才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传播力,才真正经得起时间推敲和验证!《跨》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将历史和现实兼容,把红色故事讲得荡气回肠、令人奋进!

猜你喜欢

赵一曼书信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赵一曼:用“红枪白马”书写抗日传奇
致敬钢铁女战士:赵一曼鲜为人知的原名曝光
镜中的时空穿梭
失窃的书信
打分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
共 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