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管理的现状及创新途径

2021-11-27曲丹

魅力中国 2021年27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图书现代化

曲丹

(大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图书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复杂工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只是单纯地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保管,保证图书资料不丢失即可,而是要从图书资料入库开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长期动态管理,其中也包括图书使用信息的开发利用。这点很多图书管理人员都存在误区,新时期背景下,图书管理模式逐渐转向数字化,这为图书管理途径创新提供了良好机遇。

一、图书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现代化图书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管理岗位的人员都是年龄资历较久的老员工,受到我国长期以来的图书管理模式影响,他们对于图书管理的方法比较单一,但是却不愿意学习新的现代化图书管理知识,对于现代化图书管理模式的认识意识不足。导致传统图书管理方法不能及时向数字化图书管理方向转型,严重制约了图书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建设现代化图书管理环境,丢失了很大一部分年轻的读者用户。例如,具体管理过程中,有关管理人员只负责书籍的维护、保护、借阅登记等。虽然能够达到管理图书的目的,但管理模式单一,缺乏与时俱进的特点,制约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究其原因,即管理者没有认识到现代化图书管理的重要意义。

(二)图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需要完善的制度支持,图书管理也不例外。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图书管理现状来看,很多机构组织在图书管理方面的制度都比较混乱,甚至很多图书机构都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多少藏书量,没有充分发挥出图书管理的作用价值。即便一些图书管理机构有制度规定,但是内容也都已经落后陈旧,没有根据时代需求进行完善优化,失去了制度本身的促进和约束作用。例如,图书管理过程中,由于借阅人数相对较少,管理人员存在疏忽管理的现象,相关书籍的丢失现象较为严重,一些重要藏书的丢失,不仅影响到图书馆的利益,对于图书馆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针对相关问题现象的分析可知,导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即管理制度存在问题,不够完善,不利于图书馆的与时俱进发展。

(三)基础硬件设施不足

虽然现代图书管理工作已经能够实现全数字化管理,但是也仍然有很多图书资料还没有来得及完全转化成数字形式,而且我国历史悠久,发展至今积累而成的图书资料数量非常庞大,由传统图书管理彻底转化成数字化图书管理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过渡期,在此期间内,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是共存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从而保证过渡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但是实际上我国很多图书管理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都比较低,导致图书管理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四)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现代图书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已经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从业者的技术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只需要具备图书管理知识或者经验的人员即可,而现在则需要同时具备计算机等电子识别操作能力以及图书管理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但是现在很多图书管理人员在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技能水平显然有所欠缺,导致图书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达不到预期目标。

二、新时期背景下图书管理的创新途径

为了能够改变当前图书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就必须采取创新途径,以创新理念进行图书管理模式改革,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图书管理模式创新:

(一)树立先进的图书管理理念

要想创新图书管理模式,提高图书管理水平,相关行业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传统的图书管理思想,树立先进的图书管理理念。尤其是领导层管理人员,要首先起到表率作用,充分认识现代技术应用在图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督促下属员工探索创新管理路径,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为后续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树立图书管理的创新理念,领导应起到带头作用,在明确先进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后,应针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实际特点,加强先进理念的培训工作,让员工了解创新管理理念的重要价值,从实际出发,优化管理方式,进行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进行借阅方式的优化升级,同时注重宣传推广,使图书馆的业务量增多,促进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二)完善图书管理制度体系

管理如果没有规矩,必然会导致管理秩序混乱,管理结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树立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之后,相关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还应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管理机制,制度条例要根据实际管理需求而定,且应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促进图书管理水平的进步,而不是限制图书管理效率提升。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组建监督管理队伍,以确保制度规范真正落到实处。完善图书管理制度,应落实责任制,如划分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等,使工作人员能够认真负责。具体而言,落实相关岗位责任制度后,工作人员会认识到有关工作的内涵、要求,给予切合实际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各个方位都能够满足图书馆的运营需求,势必利于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而基于各个岗位职责的划分,也利于追究相关责任,切实保障图书馆的利益。另外,针对管理制度体系而言,图书馆还应加强有关先进管理制度体系的学习,如借鉴有关先进单位的经验,使管理制度的完善具有合理性,真正为图书馆的运营质量提升、现代化建设提供帮助。

(三)加大基础硬件设施投入力度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新的图书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等现代科技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电子图书管理方法,在管理模式创新前期,必然要投入比较大的资金量来购买电子设备,比如电脑、扫描仪、监控设备以及数据存储服务器等,基于该需求,相关管理者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于资金确实不足的机构组织,要积极争取项目投资,为各项创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后盾支持。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以及有效应用具有重要的保证意义。但为了使资本投入具有科学性,最大化地节省成本投入,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员还应注重预先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坚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呈现出经济性特点。如针对图书管理的实际运行需求,相关基础设备的选择应选择适宜的,而非最贵的,以避免资本投入的浪费现象发生。此外,结合图书馆的安全考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还应注重完善监控设施,全面监测图书馆的实际状态,利于维护图书馆的安全。

(四)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除了上述几方面措施以外,各大图书管理机构或组织部门,还应当积极组织图书管理人员定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互动,鼓励员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服务意识,将图书的整理和收藏作为基础工作内容,而将图书的利用和传播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与此同时,还应多提供一些岗位进修机会,对于愿意自主学习和提升自己技能的人员,可以凭借相关学习凭证,领取一定的补助,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现状可知,应积极给予思想教育工作,动员工作人员学习现代化管理方式,如学会使用计算机操作技术,能够完成有关图书信息的查询、登记等。具体的培训过程中,还应加强员工特点的分析,对于不适任的员工,应就积极给予转岗分配,或给予劝退,为图书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另外,还应注重人才的聘用、培养,以利于图书馆的与时俱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图书管理工作中,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优化改进,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图书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相关行业工作者需要对既有图书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探索,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从而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图书阅读的需求。与此同时,图书管理人员也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以便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发展对图书管理的需求。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图书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