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资料实现网络信息化的重要性
2021-11-27王丹慧
王丹慧
(大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所谓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实际上就是基于信息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诸多先进的科技水平,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一种方法。相比较于传统图书管理方法而言,信息化管理手段具有诸多优势,比如可以提高图示管理效率与图书资料信息的准确度,同时还能实现信息共享,为广大读者提供足不出户就能方便快捷获取图书资料的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价值。
一、传统图书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具体而言,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过于保守落后。传统图书馆服务主要是靠读者自主上门,服务手段单一化,且过于被动,不能给读者以更好的阅读体验;其二,传统图书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图书馆的馆藏书籍数量以及种类都比较少,内容缺乏丰富性,无法满足更多的读者需求;其三,传统图书资料的借阅过程比较繁琐,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图书资源利用率;其四,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下的图书管理工作者个人专业素质能力不高,不愿意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逐渐被新技术所淘汰。
二、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满足了新时代发展需求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传统的图书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心理诉求,因为线下图书资源获取,不仅需要花费时间,而且还要到指定的地点,具有一定的空间局限性。更多的读者希望能够满足随时随地,不出户就能借阅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料。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图书服务,人们只要通过电子终端设备,比如手机和电脑,就可以线上对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下载使用,这种方式深得读者喜爱,受众人群数量不断增加,由此可见,实现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管理,是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
另外,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互联网技术的覆盖层面越来越深、范围也越来越广阔,对此,进行图书馆资料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具有必要性。如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可知,对于图书资源的需求量较大,随时随地都可能应用图书资源,此时,存在网络模式的图书资源,学生借助手机、电脑等设备,登录图书馆网络网址,便能够查询到相关资料,其间省去了大量的路程时间,提高了效率,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势必利于教育工作的进步。结合相关其他行业而言,在查询图书资料时,借助网络技术,也利于加快查询速度,提高查询效率。这表明,图书资料进行网络信息化管理,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进而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时代的发展,也要求图书资源进行网络化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
图书资源管理服务是一项系统化的复杂工作,包含的内容比较繁杂,尤其是在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于图书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资料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图书管理服务的内容与形式都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格式的资料内容,除了常规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外,还可以提供影像以及音频信息,图书服务质量大大提升,这对于构建优质图书馆服务模式,打造良好的图书馆形象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促进图书馆长效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热衷于上网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对此,相关对于图书资源具有需求的用户,也希望图书资源能够实现网络化建设,资源共享,方便应用、查询,这也利于图书馆的发展。对此,图书馆提供网络图书资源服务,则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形象,让大众形成对图书借阅过程的满意,进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质量。图书馆服务工作质量提升,则利于用户的推广,形成良好的口碑,为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三)有助于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效率
传统人工模式进行图书资料管理,由于个人工作精力有限,所以管理效率也难以得到有效突破,再加上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图书资料数量与日俱增,如果再单纯采用以往的人工管理手段,显然管理效率会被大大降低,而且也难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而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等设备对图书资料进行自动化管理,工作人员只需要将相关信息输入或者扫描到管理系统当中,计算机便可以根据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对图书进行智能分类整理,而且还能同步检索图书资料内容的完整性,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工劳动,提高了图书管理速度,而且也简化了后续读者进行图书借阅的流程,直接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进行图书资源快速定位。
基于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模式,还利于减少有关图书资源的消耗、磨损等,这对于确保图书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结合信息化管理模式可知,相关信息以电子文件为主要方式,这对于资源的收集、管理、利用而言,可以大为提升管理速度,如结合电脑,便能够实现图书资源快速回收、发放等,相关工作只需要一人或二人便可完成,大为提升管理效率,节省管理成本。
三、实现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的策略
(一)图书馆应提高图书管理模式数字化的认识
基于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信息技术越来越熟悉,上至老人,下至学生,对于信息技术都不会陌生,并能够有效操作信息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对此,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应提高认识,了解社会的发展情况,积极进行图书资料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拓展经营渠道,以使图书馆不被时代所淘汰。对此,作为图书馆领导,应从实际出发,将眼光放远,分析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途径,推动图书馆发展的与时俱进。
(二)强化图书管理数字化水平
自从人们迎来网络时代以后,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当中,图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也都逐渐转换成互联网管理模式,数字图书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取代传统图书资源。数字图书馆多以光盘,多媒体出版物以及网络图书等数据库这几种方式存在,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读者的借阅和查找更方便简洁,同时减少了对图书馆场地的需求,进而节省了空间,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阅读效率。这种数字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只有图书馆存在大量的图书资源时,才能够吸引到更多读者,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对此,为了能够使图书馆与时俱进地分分钟,提升竞争力,管理者应注重图书资源的拓展,强化图书数字化的管理水平。具体而言,为了能够有效进行数字化建设,应给予足够的资本投入,聘用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以能够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快速将有关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版本的图书。另外,这也要求相关既有管理人员加强信息技术背景下图书管理方法的学习,熟练操作,快速为用户提供服务。
(三)读者服务开放化
实现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因此,在构建网络信息化图书管理平台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要尽量秉持读者服务开放化的原则,将各项服务功能设置为多元化选择模式,由读者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服务项目,而非将所有服务类目都固定成统一模式,否则也只是对传统图书管理模式的搬运而已。只有采取开放化管理策略,才能为读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内容,让读者获得自由地阅读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还应建立相应的反馈渠道,广泛收集读者的建议反馈,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和改进网络信息化管理方式。
四、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阐述可以发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传统图书管理服务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多,实现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且这种管理模式无论对于图书馆而言,还是对于读者而言,都具有非常突出的应用优势,对于促进图书管理行业的转型发展更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因此,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应当对此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