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探讨

2021-11-27杨锦娜

魅力中国 2021年27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数字化

杨锦娜

(东莞市文化馆,广东 东莞 523000)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留下来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对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非遗传承发展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为此,我国就需要采用数字化管理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进一步的保护与传承,实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一、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和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文化自信发展道路,注重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注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不断推进非遗保护实践工作,不断深化非遗保护理念。广东还通过全媒体等技术,实现对媒体的高度融合,如广东于2013 年,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地图”,以电子地图形式标注非遗项目、传承人等的地理位置,上传相关文字简介、图片、视频等信息,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轻点手机屏幕就能了解和欣赏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主流媒体的宣传,注重对当地文化的发展,灵活运用当地历史文化,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献,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奠定基础。

二、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依靠互联网将其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向大众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依托互联网技术,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推动数字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优势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数字化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能涵盖较多的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涵盖的内容是较为广泛的,其中包括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1]。在对其进行保护的过程中,采用数字化技术,能结合不同文化的特征,为其选择合理化的保护措施,确保在对文化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实施全面记录。第二,数字化的保护方式较为便利的,能更加灵活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产生的数据等进行记录和更新,防止在时间的推移中产生文化资料流失等问题。第三,利用数字化技术,除了对文化进行保护之外,还能在各种渠道中对文化进行传播,能更好地实现文化的宣传作用,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传承。

(二)劣势

第一,数字化的文化保护方式缺乏完整的数据库,我国当前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没有较为专业化的数据库对文化中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与管理,因此,可能会产生数据流失或者缺乏保用户资源等现象。这一问题的产生就会对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造成不良的影响。第二,在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文化保护的过程中,上级部门以及社会相关部门不能给予相应的指导。当前数据库管理中心负责对数据库中的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但是这一部门在进行保护工作运行的过程中,不能对内部管理人员的职责与义务进行明确,可能会导致其管理能力的下降,制约了其进行资源储存以及管理的力度。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工作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专业化的技术无法使用、相关的软件无法顺利开发等,制约了保护工作的实行。同时,资金的制约也导致了相关机构的服务工作无法顺利实行。第四,在对文化进行保护的工作中,相关工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因此,可能会导致信息在传播与储存的过程中存在可靠性下降等问题,影响了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策略

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加推广渠道、突破传统的区域限制、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面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还有利于创造经济价值、加深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思考,使人们能够正确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主动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合理、科学、规范地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优化建档方式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并保护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能通过以下几个方式进行。第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产生的各种文献以及图片,需归入到相对应的数据库中,通过音频、影像等方式将其转换成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储存。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以及格式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对其进行分类以及储存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工具的使用、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的格式进行分类储存。第三,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非遗资料进行储存的时候,需要及时了解到该项非遗的实践活动,并且能根据其具体化使用方式进行立体层面的储存,实现储存工作的全面性。

(二)建设专业化的保护职能部门

当前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部分管理部门不能对这一工作产生较为深刻的重视意识,因此,在进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就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工作[2]。因此,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也就能对相应的责任进行落实。需要加快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建设效率,针对不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建立适应当地发展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需与相应的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相配合,进行相关工作的检索,并完成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工作,并顺利地使用相关的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保护。

(三)投入更多的资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数字化建设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关的职能部门以及各级政府都是资金的支持对象,能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在这一支持下,就能实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能促使资源库的建立更加完善,保证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序。按照《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要求,将非遗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需省市县各级政府增加非遗保护专项经费投入。二是多元化引导社会投资。通过政策定向保护等方式鼓励传承发展;制定非遗项目进入市场经营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税费规费、人事编制等方面给予支持,以发展促保护;鼓励社会乡贤、华侨等投资非遗基础设施,并给予一定荣誉。同时,在进行多媒体资料以及文化影像资料建立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先进的数字化资源、管理方式以及技术水平进行更好的掌握。在资金的支持下,还能促使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四)提升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为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非文化进行保护,需要对相关的数字化技术以及文物保护技术进行学习。为此,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就需要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严格的技术培养工作,通过对其进行专业化的技术培养,提高业务水平。相关工作人员要定期参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促使其专业化技术水平提升,达到提升文化保护质量的作用,使文化保护工作高效化。此外,还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让其能意识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部分少数民族的非遗项目进行宣传,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加有效面向人民群众。在开展这一工作的过程中,还能促使人民群众意识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重要性,提高民族凝聚力。

(五)优化传承措施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首先需要重视的工作就是对其的传承与教育,也就是通过让传承者之间针对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通过对文化进行图片配置以及视频流传的方式对扩大其传播范围,这一方式是达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作用。在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之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的效率却大大提升了。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对道与术的统一,所谓的“术”实际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工艺以及技术。“道”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的传承观念等。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应该在这两点的基础上进行传承,通过对数据采集方式的分析与思考,实现对传承者心理变化的考察,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

四、结论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记忆,对其进行保护的工作是我国人民群众义不容辞的责任。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对我国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了对文化的融合、保护、继承、创新等的方式,是构建新型传播方式与创新传承趋势的体现。而文章结合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方式,分析出了使用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的重要性,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数字化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