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分析
2021-11-27贾晶晶
贾晶晶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教育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0)
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本身必然需要占据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指导,这样才能在保障游戏活动正常进行的同时,令幼儿充分感受游戏乐趣,并在活动实践中实现快乐成长、全面发展。这意味着采取科学合理的指导策略,是保障幼儿游戏活动顺利推进以及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教师必须准确意识到自身在游戏活动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优化及改善,持续提高指导水平,让游戏活动能够成为引导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科考活动。
一、幼儿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幼儿教育的不断创新、进步与发展,教育目标逐渐从基本的科学知识、生活经验传授,变为了综合化引导,强调引导幼儿实现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全面成长,而幼儿游戏活动正是促成这一教育目标的必要活动。首先,幼儿游戏活动能够吸引幼儿兴趣,带给幼儿乐趣。由于幼儿自身身心特征的特殊性,并不适合通过传统教育方式对其进行教育,而是要以更加契合他们天性的方式展开引导,这样才能确保幼儿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之中,而非对教育活动进行天然地排斥。而游戏作为幼儿天性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围绕游戏展开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自然能具备吸引幼儿兴趣的优势,促使幼儿主动在游戏中感受乐趣,实现快乐成长。其次,幼儿游戏活动能够让幼儿实现自主成长与发展。每位幼儿作为一名独立的个体,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只有充分尊重幼儿个性,给予他们自主成长与发展的机会,才能促使幼儿实现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而幼儿游戏活动本身具有极强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幼儿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充分释放自身天性,基于自身的兴趣、喜好、乐趣等进行自由探索,从而实现自主化成长、个性化成长。最后,幼儿游戏活动能够促进幼儿实现综合化发展。在现代幼儿教育体系中,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积累生活经验、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挖掘艺术天赋、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团队协作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等。而幼儿游戏活动本身作为以实践为基础、以乐趣为点缀的综合化活动,其本身可以包容多方面内容,有助于幼儿在活动探索和实践中实现综合化成长及发展。
二、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常见指导问题
(一)过多干预导致幼儿丧失自主性
幼儿游戏活动应当是幼儿自主玩耍、实践、探索的丰富活动,需要对幼儿的自主性加以保护。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充分释放自身天性,无拘无束地进行全方位探索,实现个性化成长。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部分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过多地进行干预,忽视了对幼儿自主性的尊重,让幼儿完全按照自身的指导和要求开展活动。这样会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到较为强烈的约束感,甚至容易令幼儿产生厌烦感、抵触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幼儿自主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导致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收获的乐趣有所减少。长此以往,幼儿可能会逐渐失去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自然也很难在活动中实现良好成长。
(二)活动观察不到位
对幼儿游戏活动进行全面、认真观察,准确把握幼儿表现以及活动开展情况,是幼儿指导活动的重要基础。但是部分教师对活动观察的要点掌握不到位,没有清楚理解活动观察的重点,也没有在观察活动的同时合理做好记录工作,导致观察过程中难以全面掌握游戏活动开展情况,也难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无法为后续的活动指导乃至改善提供有力依据。
(三)介入指导的时机不合适
在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介入进行指导往往意味着打断活动节奏,轻则影响活动正常进行,重则导致幼儿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成效。不过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合理调整介入时机的方式,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合理指导,帮助幼儿突破活动中遇到的种种障碍,解决种种问题,还能化解幼儿之间产生的矛盾,在正确的时机进行有效介入和指导。但是部分教师对此缺乏重视,忽视了对介入时机的把握,介入游戏游戏活动较为随意,反而容易造成反效果。
(四)指导方法不够科学与合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能够引导、帮助和保障幼儿顺利高效地完成游戏活动,确保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游戏乐趣,同时收获更多知识、技能,发展综合素养。但是不少教师的指导方式较为单一与死板,不够科学与合理,基本上就是生硬地向幼儿讲解游戏活动规则,纠正幼儿在游戏中犯下的各种错误,要求幼儿按照活动规则进行操作。这使得活动指导往往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严重影响活动的正常、有序推进,也会大大削弱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幼儿的创新创造性。
(五)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不到位
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进行指导,往往需要通过与幼儿进行互动的方式完成,最好能以教师作为活动中角色的方式和幼儿展开互动。这样能够让幼儿在不知不觉间接受教师的指导,最大程度的减轻幼儿对指导命令的抗拒感,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不过部分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活动时不注重与幼儿进行互动,完完全全将自己当作局外人,不关注幼儿的实际感受,导致指导的实际效果较差。
三、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预先准备,奠定基础
要想对幼儿游戏活动进行有效指导,教师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这样在活动过程中才能有条不紊地加以指导。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减轻由于前期准备不足而造成的各种活动问题,以免给活动指导增加不必要的难度。教师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对幼儿游戏活动的主题、目标、内容等进行合理规划,并提前在活动区域投放相应的材料,充分尊重幼儿主体性,允许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究不同材料的应用方法,从而在增加活动自主性的同时为相应的活动指导提供重要依据。在投放材料时,应当尽量考虑幼儿的智力水平、想象力、动手能力等因素,确保幼儿既能自主完成对材料的简单处理,也能在处理材料的过程中释放想象力,让材料作为增添活动趣味性的重要素材。另外教师还需要提前对活动观察要点进行分析,对需要自己介入的部分进行重点研究,进而为实际活动中的介入与指导提供重要依据,从一开始就确保活动指导的有效性。
(二)尊重幼儿,隐形指导
幼儿游戏活动的一大本意在于激发幼儿天性,让幼儿能够在活动中体验游戏乐趣、实现自主成长。而教师的介入与指导,很可能会导致幼儿产生约束感,导致幼儿不愿意放开手脚参与到活动之中,与活动的本意相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尽可能激发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活动中进行指导时应当遵循“尊重幼儿,隐形指导”的原则,尽量让自身参与到活动之中,和幼儿一同在活动实践中进行探索,削弱自身与幼儿之间的角色差异性,让幼儿能够将自身视作对等的活动参与者。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也应当采取隐形指导的方式进行,尽量避免直接通过口头命令的方式进行指导,进一步削弱自身对活动的不必要影响。通过和幼儿互动交流、共同探索的方式,与幼儿一起遵守游戏规则,同时以协商、交流等方式提出建议,进行点拨,能够有效强化指导的“隐形性”,在尽量少干预幼儿的情况确保游戏活动能够顺利、有序、高效推进,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实现自主探索和成长。
(三)观察分析,实时调整
对活动过程进行全面观察、合理分析,并基于观察结果实时调整指导策略,是保障活动指导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应当在活动开始前便对观察类型、要点等进行研究,并设置相应的活动观察评价表,在观察时需要对评价表中的内容进行重点观察,如幼儿对材料的自主使用情况、幼儿协作情况等。一边观察一边在评价表中进行记录,通过打分的方式对幼儿游戏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简单分析,从而直观地发现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基于此实时调整指导策略,尽量保障指导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同时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及时发现幼儿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加以协调,及时发现幼儿遇到的障碍并进行启发和帮助,及时发现幼儿值得挖掘的优点并加以凸显,尽量在少干预幼儿的情况下进行有效观察和分析,为指导决策的制定以及执行提供必要依据。
(四)适时介入,适当指导
找准介入时机,能够有效削弱教师指导对游戏活动节奏的影响,也能大幅减轻幼儿对教师介入的抵触情绪,更能在活动陷入僵局时进行有效助力,可以说是保障指导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活动的时机主要分为活动前、活动中以及活动后三大部分。其中活动前、活动后这两大阶段的介入较为简单,对介入时机的要求相对较低。而教师在活动中介入时,则需要基于提前研究的活动衔接点以及活动实际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尽量在幼儿需要帮助或者在需要引导幼儿综合素质发展的时候介入,能够以尽可能少的介入和干预取得良好的指导效果。而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也应当根据障碍和问题的难度以及幼儿本身实际情况,合理控制介入时机,并以点拨的方式启发和指导幼儿进行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克服障碍。
(五)优化方法,合理互动
对指导方法进行合理优化,深化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能够明显改善指导效果,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师在对幼儿游戏活动进行指导时,应当尽量基于隐形指导原则采取合理指导方式。通过以契合游戏活动以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指导,往往能够做到事半功倍。例如在“大灰狼来了”这个活动中,教师自身也扮演小兔子,并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对“大灰狼”或者其他“兔子”进行提示,以隐形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同时深化自身与幼儿的互动,让幼儿能够与自身保持良好关系。
(六)全面评估,持续优化
在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做好评估工作,准确把握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并基于此为后续的活动设计、指导等提供参考,推动指导水平以及活动开展水平的持续提升。这意味着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整个活动进行全面观察、记录与评价,基于提前制定的评价标准进行合理评价,务必要做到准确反映活动情况。而且在活动过程中以及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主动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反馈,进一步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可靠性。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分析,有效把握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在之后的活动中加以注意和实践。
结束语
综上可知,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的各种理论与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优化活动指导策略,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推动活动的高水平开展,为高水平的幼儿教育奠定良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