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文物名称英译研究

2021-11-27曾达英

魅力中国 2021年15期
关键词:外国游客青铜英译

曾达英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文物将迎来跨文化交流的全新渠道。作为人类文化以及文明的载体,博物馆文物需要对外国游客介绍我国中国本土特色以及传统文化,就文物展览而言,文物可以反映我国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是一项宝贵的遗产。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博物馆内的文物凭借自身艺术特征,深受外国游客喜爱。但由于文物自身具有文化特殊性,同时中西方文化拥有巨大差异。因此,在文物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导致外国游客无法感受到文物的内涵,产生迷茫感。博物馆文物英译不仅需要涉及到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同时更是对文化信息的传递。在进行英译过程中,需要以三个层次分析文物的目的名称,并有效展示出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一、翻译目的基本概述

为了有效的分析翻译整体目的,因此需要对翻译理论进行概述。翻译理论经过后续的不断改良,其自身经历了四个阶段。通过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及核心概念,根据翻译方法以及翻译策略,并依照文物自身的实际使用特征进行决定[1]。对于文物翻译工作而言,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明确,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因此翻译的任何语句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文物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译者的目的以及交际的目的等,通过交际所要达成的效果进行翻译。在文物翻译过程中,需要保证连贯、忠实、客观等特征,要求翻译的译文必须符合原文内容,并适当添加相关的辅助单词,让接受者理解并认知文物的自身特色。在原文以及译文之间,需要翻译的文章要忠实原文,并以相关形式对译者进行翻译,保留译者对于原文的想象信息。通过英文翻译,渗透出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并使接受者明确并基于此基础自动决定。因此,翻译的目的可以突破传统理论的局限,更摆脱了语言中心的本质束缚。全面关注英译在语境文化中的作用,并根据其充分性取代历史的翻译[2]。

二、文物英译的相关特点以及原则

在文物翻译中,根据历史文化的传播,可以基于文物自身的翻译程度,完成二者之间的评定。文物名称翻译属于实用性的翻译,因此其需要保证具有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内涵。翻译区别于一般的文字翻译,根据功能翻译的目的论,文物英文翻译需要遵循交际原则,考虑英文自身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通过英文分析出民族背景文化。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避免英文当中的禁忌词汇。此外,为了判断翻译是否满足翻译目的,也可以总结之前的翻译经验。并根据工作中的实践模式,总结出文化性、简洁性、信息性的特点。文物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3-6]。

其一,文物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了解文物自身的背景文化,并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否则,有可能会出现二者意见不达标的情况。在翻译过程中,可以以“西汉青铜四神炉”为例,“西汉青铜四神炉”是我国古代器具,“西汉青铜四神炉”通过雕刻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表达吉祥、安定、繁荣的意义。相关人员在对“西汉青铜四神炉”翻译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西汉青铜四神炉”自身的寓意,在翻译过程中渗透出其特点。因此,可向其翻译为“Bronze Censer with Hollowed-Out Four Spirits(symbols of auspice)——Westen

Han Dynasty“。通过此翻译,译者在保障语言文化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适当的目的语化。将自己的翻译目的置于语境文化中,帮助阅读者能够判断信息[7]。

其二,判断信息传递的重要内容。在文物英译过程中,部分文物因其名称过于繁琐,因此导致翻译过程出现难点。在参与展览中,西方观众难以理解。因此,需要增加中国文化的传统内容,并保障外国游客在参观后,可以使其与国内游客产生相似感受,充分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

其三,在汉英两种语言文化当中,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英文而言,同一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文化中,其所表达的含义也不相同。而对于中文,同一个汉字,因多音字,在文物中很多常规的汉字都念作别音。译者必须在翻译过程中,筛选出文化信息,并对翻译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对文物中的词语以及传递的重要文化信息等进行准确翻译。例如,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中,需要就“明观音铜坐像”中,可以将其翻译为“Gilt Bronze Statue of Guanyin Ming Dynasty”。通过此英文,读者可以有效感知到文物自身的特色,增加了读者对于“明观音铜坐像”的制作年代以及相关隐藏含义,可以保证游客分析“明观音铜坐像”文物,获取必要的信息[8]。

三、在对文物进行英译中的可操作性翻译策略

(一)文物英译方法——直译方法

通过文物的英译直译方法,可以保持文物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信息。在相关的英译中,找到形式以及内涵对应的单词,并理解其抽象概念。通过读者的自我想象以及翻译的相关含义,符合翻译模式原则中的“忠诚原则”。例如,可通过以下文物进行直译,例如:广西北海合浦汉墓中出土的随葬品相当丰富和珍贵,陶瓷器、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炻器、玛瑙、水晶琥珀等,如:龙首金带钩、蓝色圆形琉璃串珠、深蓝色玻璃杯、铜提梁壶、金花球串饰在直译中,分别为:龙首金带钩Gold Hook with Dragon Head,蓝色圆形琉璃串珠String of Blue Round Coloured Glaze Beads,深蓝色玻璃杯Dark Blue Glass Cup,铜提梁Bronze kettle with Handle,金花球串饰Stung Gold Beads。

(二)文物英译方法——加注方法

在文图加注翻译中,英汉双方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二者对于历史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差异。针对部分文物而言,在翻译中,需要将其准确翻译成英文,具备较大困难,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其他的英文,或找到的意思相近的英文自身的表达力不足,无法准确描述汉语的意思。在部分文物中,其错误的英译甚至有可能会引起西方群众的误解,产生不良影响[9-10]。因此,可以进行适当加注,对空白区域的语义进行弥补。作为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加注,可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加注翻译可以有效解决翻译过程中的困难文物或无法翻译文物的翻译问题;其二,在加注翻译后,可以更好的完成辅助翻译。因此,通过相关读者的自我认知,可以解释文物的背景文化信息,展示出博物馆文物传播的作用。例如,可以以下4 种文物进行分析。石磬、青铜戈、青铜箭镞、铜鍑在加注翻译中,分别为:

石磬:Stone Qing(musicalinstrument);

青铜戈:Bronze Ge(weapon);

青铜箭镞:BronzeJianZu(arrow);

铜鍑:Bronze Fu(cooking vessel);

因此,通过这些文物的加注翻译,即可得知石磬、青铜戈、青铜箭镞、青铜弩机、秦权、铜鍑均是我国的特有物品。其中,“罄”是我国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有乐器;而“青铜戈、青铜箭镞、青铜弩机”等属于我国的武器。这些文物是我国冷兵器时代的发展证明,同时也是我国冷兵器、战国、唐朝等时代的发展佐证。因此,对于我国的历史而言,其自身的意义非常重要。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加注翻译,可以保证文物的翻译能够具备明确的意思,并与之对应。在实物参照下,国外的游客可以通过加注达到一看即懂的效果。使外国游客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有兴趣,通过传统文化,有效渗透我国的文化基准,改善外国游客对于我国的固有认知,以实现中西方的良好相处。

(三)文物英译方法——意译方法

在文物翻译中,需要明确部分中文的思维方式以及比喻等特点均是按照文物的形状、用途等进行直接定名。因此,有可能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表达不畅、无法找到有效词语的现象。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就英文中的空白领域,通过相关的意义、多样性的文字标明。在意译过程中,不必拘泥。在强调翻译过程里,通过特定目的,可以使文本以及译文在相同环境下发挥作用,符合翻译的目的以及翻译法则。例如,以下文物为例、陶耳杯、瑞兽葡萄纹铜镜,在意译中,其为:

陶耳杯:Pottery Cup with Crescent-Shaped Handles;

瑞兽葡萄纹铜镜:Bronze Mirror with Pattern of Animals Playing among Intertwined Grape Vines(symbolizing people’s expectation for aprosperous life);通过以下文物,可以得知在我国墓葬中,“镇墓兽”是一种随葬器具。“镇墓兽”可以通过自身的外形,震慑古人所认为的妖魔鬼怪,也可以保护墓主人的灵魂。并祈求后代昌盛以及保护平安。因此,镇墓兽大量的使用了花纹,如葡萄纹。葡萄纹通过模拟葡萄硕果累累的外形,融合相关意思。通过花纹,阐述了我国居民对于生活美满、后代昌盛的良好向往以及综合追求。

在广西合浦汉墓出土的文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合浦的海外舶来品,说明在汉代就开展了与东南亚、印度洋以及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其中以青铜器中的铜凤灯,陶器中的庑殿顶陶楼为例,在意译中:

铜凤灯 Copper Phoennix Lamp(avoid air pollution)

庑殿顶陶楼 Chinese Hipped Roof of the Pottery Building(show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in Han Dynasty especially in the Lingnan area)

铜凤灯通体细刻羽毛,栩栩如生。除美观外,既可以调节灯光,又可以通过腹部的水净化烟灰,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考虑到了防止空气污染的问题,而庑殿顶陶楼结构布局合理、门窗样式实用,也反映出东汉时期岭南的建筑样式。在后续翻译中,相关的翻译工作者明确基本翻译流程,根据文物的使用场景、使用模式、使用意义等完成讨论。并在翻译中,翻译者需要掌握灵活的译法,描述文物的中层以及表层文化信息,更加有效的阐述文物的深层概念,以实现符合读者要求的译文。在意译中,照比“直译”、“加注”两种模式,可以更好的考验翻译者的文学功底,更帮助翻译者对于西方文化以及中方文化的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文物的英译中,可以通过“直译”、“加注”、“意译”等翻译策略,完成有效的翻译。且保障大部分翻译流程精准、有效。因此,其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重视中文语言、西方语言的差异。同时,也要根据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与语言习惯,开展切实可行的分析流程,掌握文化背景基础,规范文物翻译工作。

猜你喜欢

外国游客青铜英译
生僻字里识青铜
青铜之光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青铜古鼎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越南书贩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