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之江新语》中感悟创新发展的伟大变革

2021-11-27朱吉羽莫非

魅力中国 2021年15期
关键词:之江新语总书记

朱吉羽 莫非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前言

《之江新语》是总书记在2003 年2 月至2007 年3 发表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的短论集,是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独到思考与求实理念的集合,体现出总书记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现代化建设不断追求。在书中,习总书记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他不止一次的提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众多优势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成功。的确,在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制度优势下,只要全国人民上下同心、目标一致,运用科学发展观,脚踏实地的进行各类建设,必然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回顾这十年来生活的亲历变化,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从爷爷辈那时的一穷二白,到现在奔向小康生活,这其中饱含了多少父辈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任何的成功和进步都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的,如何将他们的工作成果和劳动经验进行细致的归纳和总结,运用中国智慧进行分析与提炼,是我们能否得以不断进步的关键所在,而我在《之江新语》中找到了答案。

在书中,习总书记用不到每篇400 字的篇幅,围绕理论学习、领导艺术、生态建设、科学发展、文化经济等将社会生产和发展规律与其中所蕴藏的哲学道理与处事原则进行了生动而又准确的表达,通读全书,再将其与身边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与比对,我恍然大悟,哲学世界中看似难懂的逻辑关系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懂、看清、看透这之间的必然联系,抱着一颗平常之心,再读《之江新语》,体味其中的治国方略,感受总书记不一样的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是感动、是顿悟、是崇敬、是憧憬,更是受益匪浅中对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未来的渴望。

一、复兴之路上的中国奇迹

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曾说到:“战略机遇期由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而成,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能否把战略机遇期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宏观的战略决策”。我国在改革开放40 多年来,经济发展飞速,正是抓住了国际形势下的重要战略机遇,广大科技、制造业工作者,用火一般的热情和不怕苦、不怕累的民族精神,冲破了外国公司的层层壁垒,彻底告别连一颗螺丝钉都要进口的时代。中国的科技实力就像中国高速、中国火箭、中国高铁一般不断提速,无论是产品的科技含量,还是生活的科技水平,无不改变着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一个个的中国专利,如离弦之箭,扶摇直上九万里,在复兴大道中创造着一个个令人生畏的中国奇迹。

我的家在金华永康,作为中国著名的五金之乡,永康人正利用科技发展的红利改变着五金之乡未来发展的道路,从之前的手工打磨门、螺、竿、板,到利用科技的手段,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精度,五金产品的门类也越发多样。从手工作坊到全自动化机械操作,从一锤一钳到智能设备设计、生产一条龙,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让这个昔日以低廉劳动力为主要成本优势的五金小城,逐渐在国际国内的五金生产和制造中占据先机。随着国家高铁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这个浙中小城带来了无限生机。在高铁未建成前,永康的五金产品运往其他地区,由于道路运输不够发达,货物运输只局限在货车,方式极为空白,火车运输车少车慢,劳累的运输里程,使人身心俱疲,哪怕是将五金产品运往台州发向海外,前前后后都要2 天时间。而现在,由中国智造、引领的高新科技发展正在将永康带向全国走向全世界,2020 年前永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4.04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位居金华各县市首位。

《之江新语》使我清晰地认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生产力的创新与变革,政府慢慢摸索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和长远思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可以驱使发展,变革可以引导发展。但这代表的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也是各个机制的变革,更表现在制度创新与坚持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我们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中的科研投入,已经显示出了令人望而生畏的赶超速度,勤劳的中国人不断发扬“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钉子精神,使我国一步一步成为世界制造业之大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创造出一个个载入史册的奇迹。

二、绿色发展中的中国声音

在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追溯这个观点,我发现,在《之江新语》中习总书记多次提到“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既要GDP,又要绿色GDP”。的确,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国家长远规划的重中之重,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否能不断生生不息建设的关键所在。近二十年来,在党中央的不断重视和努力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上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全民动员到全民动手,再到全社会达成共识,为子孙后代多留一点遗产,为中华大地多奉献一份责任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统一目标。

小的时候,听爷爷说过,他的童年,家门前的永康江是永康人一辈子的幸福,钓鱼的大叔、游泳的小孩,还有提着水桶来江边打水的人群络绎不绝……而我却鲜有见到如此景象,五金工业的不断发展,五金厂址密密麻麻扎根在江两岸,使得昔日爷爷奶奶嘴中梦幻的清澈江水一度成为墨绿,各种颜色的污水顺着各类管道混杂在一起排入江中。江边的人少了,鱼也不见了踪影,有时水面漂浮的垃圾堵塞了桥洞,还发散出阵阵恶臭,我的童年是在这样的景象中一步步长大,心里时常梦想着回到爷爷奶奶那时对清澈江水的憧憬。初中那年,我慢慢发现身边的永康江有了改变。在集中开展的“五水共治”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治理污水,保护环境中来,一系列的防污治污举措出台,我的母校也组织师生一起参与其中,两年里,治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仿佛又回到了爷爷奶奶站在永康江边对着江水深呼吸的情景。

的确,近十年来,党中央,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对生态文明建设更是紧抓不放,在《之江新语》中,习总书记多次提出:任何规则的遵守,既需要外在的约束,也需要内在的自觉。因此,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必须建立在广大群众普遍认同和自觉自为的基础之上。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前,已经充分感受到生态建设蓝图的无限动力,不但鼓舞人心,使人奋进,更让人充满信心。在这新的起点,我们将恪守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观念,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励志成为绿色环保的代言,积极践行绿色生产,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态文明国家而笃定前行。

三、民生福祉里的中国信念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时代,当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确,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在所有这些成果之中,民生幸福是最为直观也是最令人赞叹的成果,说到底,人民幸福是国之基础、社会和谐之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策与方针中多办惠民实事,不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从穿的暖到穿的美,从吃的饱到吃的好,甚至住处都发生了极大变化。我的爷爷那辈住的土房子潮湿寒冷,几年前乡村面貌大变革,家家户户建起了舒适温暖小洋房,老人享福,全村跟紧党的方针,小康致富。随着有车一族不断增多,“买车容易停车难”成了越来越多人的无奈玩笑。我住在居民楼遍地的小区集中地,车根本没地落脚,周边车位少,想找个车位非常不容易。去年,街道联合小区物业,以民生为本,优化小区周围环境的同时,增设了不少停车位,大大方便了周边居民。以前爸爸妈妈回家,要绕上好几圈才“抢”到一个车位,现在几块未做硬化的空地被改造成车位,停车不只方便了一点点,更是沁人心田的民生实惠,这是我身边看的见的喜人变化,也正体现了党中央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人民至上、为民实事、惠民安生的工作态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衣食住行是党中央始终牵挂的重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保障人民成为我们浙江老百姓最引以自豪的骄傲。我家所在的江南街道,努力在推动更好的民生发展中办好各项民生福利事业、补齐民生短板,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全面纳入永康市民的生活之中。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家的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升,爷爷奶奶所在乡镇也已经实现了全范围覆盖,现在无论爷爷奶奶有什么身体不适,村卫生院的大夫都会主动上门问诊,以前爸爸妈妈每过一个月都要去老家看看他们,生怕会有什么问题,现在5G 技术下的线上问诊又已出台,无时无刻关注着长辈的身体,让儿女放心。我很自豪我生在中国,在这个世界上最大、覆盖人群最广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安全和保障。民生是党和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而社会保障是人民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基石,奠定基石,方能增加民生福祉。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是党在进行民生福祉建设过程中的坚定态度。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写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心用情传递城市温暖、托起城市幸福。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福祉保障不断迈向新的高峰。

四、高校教育中的中国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一个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在我的大学学习生涯中,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我们的重视与关心,我不但能学习到丰富的专业技能,同时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如何对下一代展开细致而又全面的教育,成为延续古老文明、继承优质文脉的重要命题。建设手眼并举、心眼共鸣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技能教育体系,成为党开展全民教育的重要体现。总书记也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智慧在教育理念上的一次突出表现。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为例,综合职业教育对学生在舞蹈技能、思维创新等各环节上的紧密联系,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政治素养教育、责任担当教育、规矩意识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五大主题展开创新舞蹈思政教学模式,将中国人、中国事与中国舞紧密结合,同时贯通党史、建国史和舞蹈发展史,将重大历史阶段和重大历史事件与之紧密融合,形成了“三史两重”的思政教育新创举,从而健全舞蹈人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和舞者精神观”,不仅授以学生生存之道、创新之本,更提升舞蹈人才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和政治觉悟,明确当代舞蹈大学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以舞蹈剧目作为技能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进行舞蹈人才的全面培养。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原创的舞蹈作品《红船》,甄选了具有“丰富思想内涵、鲜明时代背景和经典传承元素”的红船精神作为舞蹈作品创作、表演和推广的初心,将舞蹈技能训练和思想道德训练完美融合。作品由新中国的革命发展历程为故事起点,将红船精神浓缩在舞台上,一个个鲜活的革命先烈形象通过立体的塑造、情感的交织和戏剧的结构,清晰震撼的呈现给观众,将其打造成为一部主旋律题材作品,将舞蹈艺术于思想情感的完整统一,坚守源自对红色优良传统的信念,恪守爱国初心,既是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手段,更是中国智慧在知识、技能合二为一共同进步,进而激活全体莘莘学子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觉醒的良方。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改变,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发展中国化的先进文化并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需要由党史中的红色精神和传统文化创新上的支撑。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动向,围绕聚民心、兴美育的使命任务,并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坚持创新性发展,激发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具有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强大文化。

五、抗疫征程中的中国精神

2020 的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侵袭了大半个中国。在习总书记亲自指挥与部署下,全国人民同时间赛跑、与病魔做斗争,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成功扭转了局势。这场战“疫”吹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号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疫”精神。

疫情以来,浙江省为贯彻“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号召各学校采用线上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我校师生积极响应,舞蹈系学子在家也不松懈,紧跟网课内容与老师授课速度。浙江人民从开始的惶恐不安到后来的科学精准,浙江抗疫保卫战的成果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团结有序的中国、站着14亿中国人民,无论是绿码大数据下的数字抗击,还是在医疗物资保障中的内外联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凭借果断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弹无虚发精准防控,经过不断努力,用几个多月的时间初步控制了疫情蔓延,在疫情防控战中取得巨大成效。全国人民在万般危机之时,闻令而动,听党指挥,全力以赴,在这场新冠阻击战中,共克艰难,为世界人民的疫情防控作出了示范与榜样。

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刻随时都有人会受到感染,那一刻随时都有人会失去生命,那一刻所有中国人都心连心。在肆虐又痛心的死亡数字面前,任何事情都没有生命更为宝贵。也正在这艰难时刻,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现出的不平凡的伟大。医护人员抱紧又松开自己的挚爱,毅然奔入疫情战场;建筑工人放弃了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的机会,连夜奔赴武汉,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心意相通,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团结互助的传统精神。人类文明史原本就是一部充满灾难的斗争史,在这场关联到全人类健康福祉的战斗中,团结与坚持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全国人民向世界传递团结合作的中国声音,全世界命运与共、同气连枝。

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写道:“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的确,此次疫情既是国家应急能力的重大考验,更是中华民族危急时刻伟大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在党的领导下,14 亿中国人牢牢拧成一股绳,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劲往一块使,齐心协力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如国歌中所唱到的那样:“我们万众一心,发出最后的吼声”,五千年传承至今的中国精神,爆发出无人能及的伟大力量,党领导全体人民成为了这场战役真正的英雄。

六、结语

在我的《之江新语》笔记中,有这样的一片摘记:“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社会总是在解决矛盾中不断前进的。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这些不稳定、不安定因素的过程。”

《之江新语》不仅仅是对国家政治层面的短评集,它更是教会我怎么为人处事、遇事沉着的启示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了解中国之治的智慧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更应该在学业上克服困难,负重前行。习总书记说:“看一个人的能力,不仅要看他在顺境基础上的表现,也要看他在困境中的作为。”困难是一道分水岭,逆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路上所有的经历,所有的困苦,都是成长最为宝贵的财富。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之江新语》常读常新,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大学生,理当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发现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不足,依照习总书记指明的方向,与时俱进,不断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奉献自己的热血与青春。

猜你喜欢

之江新语总书记
川之江造机株式会社
《边城之江舟横渡》
杭州之江书画院培训中心优秀学员作品选登
杭州之江书画院培训中心优秀学员作品选登
《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
学林新语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