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发展幼儿审美品质
2021-11-27朱爱琴
朱爱琴
(苏州市姑苏区红苹果实验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008)
“生活即教育”思想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宝库中的光辉篇章。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他将美育视为“生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办学实践中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他认为人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感受和认识美的能力,才能成为有着审美素养和高尚情操的人。因此,他的“生活教育”思想也蕴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部分强调指出: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就告诉我们,幼儿美术教育的宗旨是引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让幼儿既能得赏美之趣,又能获享美之乐,从而丰富他们的审美感受和经验,并充分发展其创美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具有初步的审美品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艺术领域的导言中深刻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显然,《纲要》和《指南》倡导的这些理念和提出的要求,都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十分一致的。而以幼儿的生活为取材之源,让幼儿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参与美术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想象,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拓展生活的经验,体验生活的乐趣,从而加快实现审美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一、调查研究着手,参照《纲要》《指南》精神和要求,制定幼儿审美品质发展目标
目标的正确确定对幼儿能否顺利获得预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我们从调查研究着手,了解我园幼儿审美品质发展的实际状况,并依据《纲要》《指南》的有关精神和要求,来确定符合我园幼儿审美品质的发展目标。
(一)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调查,全面了解本园幼儿审美品质的发展状况
为了全面了解我园幼儿审美品质的整体发展状况,为确定切合实际的幼儿审美品质发展目标,我园对照《纲要》《指南》的有关精神和要求,拟定了调查问卷,先后开展了两次问卷调查,着重了解幼儿的审美感受、艺术表现、想象创造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两次调查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
1.审美感受方面
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家庭背景差异,因此我园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参差不齐,半数以上的幼儿缺乏审美主动性;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参与审美欣赏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
2.艺术表现方面
我园幼儿使用绘图工具和美术材料情况都不太理想,只有小部分幼儿可以熟练使用画笔进行线条绘制和涂色,对于美术材料的使用也较为局限,撕贴、泥塑等艺术表现手法运用较少。
3.想象创造方面
我园大多数幼儿模仿能力较强,但根据主题、材料进行添画和创作的能力较弱,想象力与创造力有待提高。
(二)参照《纲要》《指南》的相关要求,确定体现“生活教育”思想的幼儿审美品质的发展目标体系
在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按照《纲要》《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初步确立了《幼儿审美品质发展总目标》框架,细分了具体目标并形成了文稿。
目标框架分为四大方面:喜欢美、理解美、爱表现、会表现(详见附录)。
这一目标框架符合幼儿的实际经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了“生活教育”思想的幼儿审美品质。
(三)按照不同年龄层次,初步探索了幼儿审美品质的发展目标
在目标框架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层次,探究了四个方面细化要求(详见附录),以使教育目标具体明确,富有高效的操作性,便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实施。
二、源于幼儿生活,按照目标要求,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挖掘适合幼儿的题材内容
(一)遵循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审美题材内容
在审美题材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发展特点等原则,我们每个班级制定班级小专题,如小班幼儿好动好奇,手部肌肉协调性较差,因此我们选择了“拓印”作为班级的小专题,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我们设计了“玩具协奏曲”这个活动,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蘸取自己喜欢的颜色,在一张大纸上进行随心所欲的拓印,一起合作“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个活动不仅贴近幼儿的生活,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培养幼儿对于艺术创作活动的兴趣;又如中班选择了“实物装饰”主题,利用本班幼儿喜欢收集一些废旧材料为出发点,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常见的生活材料,如瓶子、纸芯、光碟、纸杯等等,搭配一些辅助材料进行艺术再创造,这样既突出了课题研究的主题,又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班幼儿相对于小中班各方面能力比较强,我们选择了“综合材料”为题,综合材料包含内容比较多,主要从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如前期使用了水粉颜料进行扎染活动,幼儿兴趣比较高,于是我们又设计了旗袍湿拓画这个活动,利用湿拓画材料(油性颜料、特制水),尝试绘画纸进行制作,晾干后剪出旗袍图样。在随后的美工区延伸活动中幼儿又尝试使用不同的材质(棉布、绸布等)进行制作,这既拓宽了幼儿对材料的认识,又延续了幼儿对创作活动的兴趣。
(二)合理建构分类,服务于审美活动的开展,建立园本赏美、创美教育资源库
各个班级根据“生活化”主题,制定小专题,设计小专题相关的美术活动。每月教师将活动方案和照片汇总,填写生活化资源卡,将美术活动分成五大类别:染织工艺、画绘工艺、剪拼工艺、综合类工艺和雕塑工艺,根据生活化资源卡汇总成目录,并且进行编号,建立园本生活化资源库,为后期幼儿审美活动提供了条件。
三、利用生活化题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意美术活动,促进幼儿审美品质的有效发展
(一)充分利用生活化题材,注重创设富有创美启示的赏美环境
《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环境是很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创设给予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共享环境。共享环境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发展特点,我们创设了集美观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幼儿园大环境。教师们精心创设了“百变艺术树”“蒙特里安的秘密”“向日葵之家”等富有审美性教育特色和园所文化的共享空间。结合园本特色,我们围绕“生活化”这个主题,布置了大厅、走廊环境,如端午节的“纸箱龙舟”、春天主题的“青蛙泥塑”、富有苏州特色的“湿拓画”旗袍等等,既充分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又突出了课题研究的主题,题材贴近幼儿的生活。
(二)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赏美活动,丰富幼儿审美经验和技能
艺术源于生活,幼儿赏美、创美活动必须是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每个幼儿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幼儿通过观察和发现,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提高自己的创美技能。我们每学期都会组织幼儿参观美术馆、博物馆,了解艺术的不同形式,认识这些艺术形式的历史,从而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经验;我们还在幼儿园的一片空地上开辟出种植园,让幼儿亲自播种、浇水、松土,到了丰收的季节,幼儿一起亲手采摘果实,体验采摘的快乐;大班幼儿还可以进行写生活动,把植物的生长记录下来,不仅加强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而且进一步让幼儿感受了大自然的美。
(三)立足生活化题材,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提升幼儿创美表现力
我园教师在设计创意美术活动中,除了立足生活化主题和材料外,在过程中十分注重提升幼儿创美表现力。每个幼儿的基础和能力各有不同,我们在设计活动比较注重层次性,例如,小班拼贴活动《小小雪人》中,教师将材料进行分层,根据幼儿的能力分为一星材料(圆形纸片、蜡笔)、二星材料(有圆形图案的白纸、剪刀、红黄蓝纸若干)、三星材料(白色海绵纸、卡纸、皱纹纸、毛根、活动眼睛),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进行创作。通过分层材料,幼儿逐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提升创美表现力。
四、结合生活化创美活动,探索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实际的审美品质发展性评价实践
(一)参照幼儿审美品质发展目标,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幼儿审美品质发展性评价方案
根据《幼儿审美品质发展总目标(试用稿)》,按照不同年龄段幼儿设计出了一套评价方案,主要分为“审美品质发展过程性评价”和“审美品质发展终结性评价”两种类型。“审美品质发展过程性评价”主要适用于美术活动,在具体的美术活动中,教师从“审美感受”、“艺术表现”和“想象创造”三个方面观察幼儿,对于幼儿的表现进行星级评价,如小班幼儿在“审美感受”方面的目标是“乐意观看生活中色彩鲜艳、造型简单的物品和简易的艺术作品,初步感受色彩和形态之美”,这个目标评价分为三个等第:★★★代表“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代表“在教师指导下愿意参与活动”,★代表“不愿参与美术活动”。“审美品质发展终结性评价”用于学期末对幼儿一学期的审美品质发展进行总结,从“喜欢美”“理解美”“爱表现”和“会表现”四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汇总评价。
(二)联系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评价实践,逐步完善不同年龄段幼儿审美品质发展目标
各年级每学期对美术活动过程性评价进行汇总,通过“喜欢美”“理解美”“爱表现”和“会表现”四个方面观察幼儿审美品质发展状况。以大班年龄幼儿为例,三个学期的各项发展情况如下:
除了“喜欢美”这一项发展持平外,“理解美”和“会表现”这两项数据增长略有下降,“爱表现”这一项是持续增长。从数据反馈来看,幼儿审美品质发展目标需要再度调整,侧重点需要放在“理解美”和“会表现”,加强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表现创造能力。
五、初步反思和下阶段的打算
(一)阶段性的反思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发现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进行调整和优化。
1.由于课题组成员自身理论储备匮乏,一些研究停留于操作层面,缺乏一定的深度。
2.《幼儿审美品质发展总目标》尚属初稿,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以使目标更具体、适切。
3.我园对于生活化美术活动题材内容的开发视野还不够宽阔,应该多学习一些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以获得有益的启示。
(二)下阶段的研究设想
1.加强“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借鉴同类课题的研究理念,形成指导本课题研究的理性认识,联系研究实际进行学习心得的撰写和交流,
2.进一步验证、完善《幼儿审美品质发展目标》,细化不同年龄段幼儿审美品质发展的目标要求,并调整、完善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3.继续深入挖掘生活化美术活动题材,进一步充实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不断完善《幼儿审美品质发展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