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2021-11-27赵珊珊
赵珊珊
(海阳市育才小学,山东 烟台 265100)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是顺应国际形势的需要。2014 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体系”。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是落实核心素养中“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是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需要。
一、立足调查,精准把握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师生现状
本次研究对20 名数学老师和1200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对3-5 年级各20 名学生依据问卷内容进行了谈话调查。
(一)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根据问卷分析可以看出,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接受程度较髙。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态度上,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回答“非常感兴趣”的比例高于学生,而学生回答“一般感兴趣”的比例高于教师。这说明,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感兴趣的,但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向往不是很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根据问卷分析数据显示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比较单一,主要是按照座位组合。按照座位来分组,优点是速度快、简单、方便;但组员之间的学习水平不一定能够互补,不能很好地发挥互助学习的功能。
(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如果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争论,老师会怎么办?”针对这一调查问题的分析,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意识的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但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教师组织开展的力度还是不够,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的机会还不多。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在小组展示汇报成果后,教师以什么形式进行评价?”针对这一问题,70%的教师既有小组又有个人的评价,30%的教师仅对小组评价;学生选择前三项的人数相差不多,比较平均。小组展示、汇报的结果,是个人智慧与小组智慧的结合产物,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对个人、小组都进行评价。
二、深入思考,理性分析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师生问题
通过对问卷调查、谈话记录、课堂观察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认为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突显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作学习前准备不充分,课堂合作学习组织混乱
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缺乏合作学习的相关经验,大多数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前的准备工作上都会出现混乱无序、缺乏对学生的指导等问题。学生无法提前得到本节课合作学习的相关信息,无法做充分的课前预习,学生们不明确为什么要坐到一起进行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小组之内分工不够明确,参与度不高。更有甚者,课堂小组讨论时嬉笑打闹、不严肃,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别人发言时倾听不认真。这也反映出教师在“备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作用
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部分教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而用。关注的重点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至于达到怎样的效果则考虑的不多,忽视了教学内容、学生和课堂的实际需求。还有个别教师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缺少实质性的指导。
(三)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合作学习效果
大多数教师对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是传统的、单一的,缺乏针对性。教师的评价仅仅停留在课堂提出的问题的结论上、结果上,对于学生的个人能力、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学习方法及态度方面缺乏评价,有的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讲究语言的措辞,极易误导学生,教师对评价机制的忽视也是造成小组合作学习达不到应有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科学实践,全面提炼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实践策略
(一)不断更新理念,提升合作学习应用技巧。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而言,要与时俱进,加强理念学习,培养自身的教学技能。1.合理设计学习步骤。首先教师要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熟知内容,提炼出教学大纲的要义。其次,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在要求是学习任务要有难度、有争议、有价值,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2.有效实施课堂的合作学习。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限制,学生自身的合作学习能力、意识、水平等都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教学课堂中既不能过于激进,又不能过分保守,保证合作学习在课堂中运用得当。同时,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尽可能让学习成绩较差、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能更多地参与其中,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3.明确教师自身角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单纯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当是合作学习的发起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置身于小组学习中,灵活的运用教育手段为学生制造新颖的问题情景,传授学生一些独具新意的思考方法和角度,鼓励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4.做好课后总结工作。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参与小组合作,还体现在课后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评价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教师必须要做好详细的课后调查,对小组的成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了解学生从而更合理的进行小组分配,吸取经验和弥补不足,使小组合作达到效果最大化。(二)巧用智慧导学,助力合作学习真正发生。智慧导学,就是以微课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以小组合作为平台的新型学习模式。现以小学数学为例进行分析。1.精设导学,引发思考。在课前,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导学内容、录制微课视频,通过将生活情境前置,既实现数学化,引发学生思考,又能更直观、生动地搭建与新知的联系,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比的基本性质》一课,通过微课导学,梳理除法、分数和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复习回顾除法算式中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在课前,已经对于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样的“心中有数”,为新课的学习开了个好头。2.合作探究,深化新知。在课中,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微课导学为基础的新课堂学习模式,学生带着独立学习的成果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直接进入合作探究学习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思维碰撞、取长补短,小组成员在互助中解决独立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展示交流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认真倾听,及时捕捉汇报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和严谨性,关注学生是否会质疑问难,验证小组学习成果,同时解决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拓展师生视野。3.巧设问题,联动课堂。智慧导学就是以问题为主线的联动模式,不是对问题简单的重复,而是新的问题情境的不断涌出。课前的微课导学,自主尝试,生成新的个人问题。课上的合作探究,达成共识,生成解决问题的答案,小组交流中的反复质疑和提问,是在对话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三)坚持反馈评价,助推合作学习不断深入。评价是一种总结,一种归纳,对学生们来说,更是一种鼓励和肯定。1.坚持激励原则。激励机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掌握和了解到学生的长处和他们独立的思考能力,对其表扬和赞许,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能力。2.坚持自我反思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反思自己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同时,组织开展好小组内部成员的互相评价,这是对小组内部成员的自我评价的补充和完善,这种互评不仅可以增强整个学习小组的合作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习小组的凝聚力。3.坚持评价方法多样化原则。在关注结果的同时要更注重过程,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小组成员的有效交流与集体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其次在关注共性的同时更注重个性。实行统一评价和差异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机制,并坚持以差异评价为主。
总之,随着合作学习的深入推进,我们发现,还有一些新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且行且思,相信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将发挥越来越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