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021-11-27张威
张威
(吉林 长春 130000)
现阶段,城市道路在人们交通出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服务作用,提供便捷出行的基础设施。面向未来发展以及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引入人性化设计理念,提升道路的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分析,涉及很多内容,要围绕整体与细节做好严格把控,提出贴心的服务。
一、城市道路的需求分析
从使用者的角度分析,对城市道路的几大需求如下:(1)安全性。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加之自行车、电动车、行人等混合存在,使得道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人们对道路的安全期望很大。基于此,开展城市道路设计,要做好安全性的规划把控,为使用者提供安全度较高的基础设施服务。(2)便捷性。城市道路空间资源有限,如何有效疏导交通,同时保障出行的便捷性,成为设计人员研究的重点。在道路人性化设计方面,要做好整体的把控与保障,切实保障城市道路的价值得到发挥。(3)智慧化。基于智慧城市及生活背景下,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运行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采取智慧化技术手段,对提高交通运行管理,提高服务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未来,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环节将会关注到智慧化基础设施,成为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增强人性化水平,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人的因素
第一,人类生理需求对设计的影响。城市道路环境设施与人密切相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有必要在澄清相关数据后,了解人体的相关维度,包括人在某一空间的范围和需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和规模,以满足人的需求。因此,在设施设计过程中,既要保证艺术的感性,又要注重理性的表达。
第二,人类行为需要。不同的活动内容决定了人们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和依赖。因此,对于不同的城市道路,有必要根据实际需要提高其针对性。通过优质的设施和服务帮助用户满足其行为需求,从而引导和提示人们的行为。城市道路作为一种公共空间,面临着巨大的使用者差异,因此可调设计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从而提高游客的体验。
第三,人们的心理需求。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还应适当考虑人们的心理因素,如私密性和归属感的设计。城市道路设施不仅要满足群体的心理需求,还要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当人们在城市道路上行走时,他们不仅要确保周围环境的空间体验,还要实现情感共鸣。
(二)特定区域因素对设计的影响
第一,自然环境因素对设计的影响。首先,地理因素是影响设施设计的基础。由于城市地形地貌等地理因素差异较大,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地形优势。对于山地城市的设施设计,可以根据地下的起伏创造节奏感;对于平原地形的设计,可以通过使用颜色来提高层次感。第二,气候因素。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气候环境,因此在设施设计的材料和物理性质上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高原地区,应注意材料的抗紫外线性能,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扩大城市道路设备的综合效益。
第二,人文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物质因素的影响。人文因素所包含的物质要素与城市的历史特征密切相关。因此,城市道路环境设施的设计需要尊重城市和地区的历史文化演变,以及人们的行为与生活需求之间的关系。其次,心理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域环境在宗教信仰、历史发展、民俗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也是反映城市特色和活力的主要因素。而人们往往对具有深厚地域文化底蕴的生态景观印象深刻。
第三,空间尺度对设计的影响。由于空间范围的不同,在设施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调整设备的数量、设置和形式。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各民族、各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差异很大,对规模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规模空间设计已成为当前城市设计过程中的主要特征。目前,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设计。这一概念的发展和变化也将影响设施的设计。
三、城市道路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应用
(一)人性化设计在人行道设计中的应用
人行道是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且人行道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行人,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至关重要。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当确定一条道路的人行道宽度时,应结合该道路两侧的地块性质做好人行交通量的预测,合理确定人行道的宽度。若该道路两侧为居住区用地、商业用地、医院用地及教育用地等人流量较大的地块时则应考虑设置较宽的人行道;若道路两侧为工业用地或仓储用地等行人较少的地块时可考虑设置较窄的人行道。2.在条件允许时人行道砖应采用透水砖,采用透水砖可以有效渗透雨水,既符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又可以提高雨天行走的舒适性。3.在交叉口及单位出入口人行道低侧石处设置阻车桩等阻车设施,防止人行道被机动车占用,保证人行道的连续性。4.人行道设施带中不拘泥于种植行道树。在条件允许时可以设置为“树穴连通”的形式,即间隔种植行道树,并种植绿篱或地被植物等。将设施带设置为绿化带的形式(需在绿化带中间隔预留人行通道),既可以明确机动车与行人的路权,提高行人的安全性又可以增加道路的绿化率,美化道路环境。5.要保证无障碍设施的人性化。无障碍设施作为人行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现今在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会考虑到无障碍设计,但是却不能做到人性化,如内蒙古某市的盲道在150m 范围内竟然有十余处直角转弯,这样的盲道只会给盲人“帮倒忙”。因此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不能让盲道成为摆设,要切实为盲人考虑。
(二)城市道路交通标线优化设计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施设计时,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而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计,其合理性与否,直接决定了城市道路通行的顺畅性和安全性。合理的交通标线能够对来往车辆和行人进行有序的引导,确保道路通行畅快,同时各驾驶人员也能够依据标线指挥和个人需求灵活变更车道,保证交通安全。而对于城市交通道路的标线而言,合理的设计能够快速有效吸引驾驶员注意力,而且无论白天黑夜都极为显眼,容易辨别,对驾驶人员安全驾驶起到一个引导和督促的作用。同时将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相结合,其引导的效果更好。
如,可以引入“智能斑马线”,可以采集抓拍来车方向通过路口的所有车辆,将车牌与当前车速绑定,记录没有减速车辆的车牌、车速及视频信息。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时运用智能斑马线,当有行人通过街道时,可以采集抓拍车辆是否按照要求停车、让行。如果行人出现闯红灯的情况,系统可以发出提示语音,提高道路通行的安全性。
(三)人行天桥设计
对于当前城市交通压力问题,很多城市都建设过街天桥,来缓解交通压力。按照人性化设计原则,开展人行天桥的设计,要做好以下方面的把控:①选址。通常来说,此类设施规模很大,选择的建设位置要为人口密集且交通量大的区域,同时与交叉口的距离要适中,以免人们不愿意绕行上天桥,使得天桥失去价值与作用。②做好交通组织工作。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要注重引导措施的设计,引导行人上天桥。例如,设置人行道栅栏,用于阻止人们随意穿过马路。除此之外,要面向特殊需求的人群,设置相应的设施,例如残疾人坡道或者自动扶梯等,实现人流的有效疏通。通过在天桥上加设顶棚,实现遮阳功能与遮雨功能,使得群众能够感受到舒适性。
(四)全天候设计
根据以往规划设计经验来看,早期建设的人行天桥缺乏遮挡装置,在强降雨与高温等恶劣气候下,受到桥面积水与日晒因素影响,部分行人选择横穿地面机动车道。因此,需要在人行天桥设计方案中采取全天候设计措施,在人行天桥顶部设置玻璃顶棚,起到遮挡雨水、吸收紫外线辐射、控制人行天桥内部空间温度的作用。
(五)人性化设计在机动车道设计中的应用
为提高机动车驾驶员行车舒适性、安全性,机动车道同样需要人性化设计,机动车道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当道路为双向六车道及以上且道路无中央分隔带或防撞护栏时,应在道路中央设置对向分隔护栏,此举可以避免车道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安全性。(2)城市道路往往配套有各种市政管线,受道路空间限制,管线不可避免地要设置在车行道上,而检查井周沉降是一个令人烦恼却也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布置管线检查井盖时尽量避开机动车道轮迹带,从而降低车轮碾压的概率,提高行车的舒适性。(3)交叉口是一条道路,想要解决一条道路的拥堵问题,首先要解决其交叉口的拥堵问题,这就需要适当地对交叉口渠化,当次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与其他道路交叉时,应尽可能渠化以增加进口道数量以提高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效率;若受用地限制无法渠化时,借道左转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借道左转即借用对向车道进行左转,这样既可充分发挥道路的功能又可大大提高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平原地区道路自然地面坡度往往较缓,常常不大于0.3%,而有些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单纯为了满足道路纵坡不小于0.3%的规范限制,设置过多的变坡点,造成道路起起伏伏,这样行车舒适性是大打折扣的。
结论
综上所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推广传播,为城市道路规划体系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是解决“人非共板”等历史遗留问题与规划设计缺陷的关键所在。因此,相关单位要肯定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积极落实上述人性化设计措施,积累实践设计经验,构建起完善的城市道路规划人性化设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