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21-11-27兰梅花闫西徽

魅力中国 2021年47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兰梅花 闫西徽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 来宾 546199)

引言

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是高校发展特色思政教育、构建思政教育新格局、获得思政教育新成效的重要保障,也是时代赋予思政教育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担当[1]。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结构的改变、互联网思潮的冲击等,都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转变思想,重新构筑思想政治育格局,坚持从“新方向”、“新要求”、“新成效”中谋划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道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引领学生思想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研究为支撑,就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了以下具体阐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入新的阶段,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关系到高校“教书”与“育人”两大核心工作的推进。从发展效能的角度看,新时代思政教育正不断蕴含新的时代价值,其价值要素的多元化体现,正是其发展的重要结果[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构建,主要表现为开展思政教育是强化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需求,是实现青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高青年学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保障。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构筑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需求

在新的社会及教育环境中,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高校应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全面推进对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可以从“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与实践中构筑新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架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高校在对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中,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以文化精神食粮的供给为保障,让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接受意识形态教育[3]。这既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始终根植于爱国主义等优秀思想品质的培养,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全面发展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通过思政教学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教授,通过思想政治课外实践、职业规划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维度空间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专业学习能力。当前,“00 后”大学生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足。在实现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加强对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主体不重视,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度不高

新时代,网络信息的发达给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难题[4]。高校教育主体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他们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没有太大的教育价值,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上。比起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更注重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度不高。有的高校虽然开始推行了相关的改革,努力搭建思政教育的平台,但还不能充分发挥平台的教学价值,教学效果不理想,与构建科学的教育机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教学模式较传统,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还是比较传统,以教师灌输式的讲授模式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近几年,围绕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开展学习;通过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兴趣等,但是取得的效果还是不是很理想,学生“低头族”现象较普遍。

(三)教学内容固化,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较固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趋向理论化,学生主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缺少实践教学内容;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趋向知识化,大部分学校在思政理论课程设置中,过度集中于品德认知教育、品德情感教育、品德意志教育和品德行为习惯教育这一知识理论体系[5]。此外,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以网络和手机客户端为主体的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越来越深。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凸显思政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开展思政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在新时代,高校应该在教育体制内明确思政学科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纪教育等的培养,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教育提升到同等高度。通过提升教育主体的重视程度,积极建设强大的思政课程教育体系。根据高校思政教材内容,结合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提升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境界,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思政教学活动,培养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促进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够及时传递信息,特别是积极健康、具有正向引导作用且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同时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及国家民族观念,并积极鼓励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跟踪学生的网络使用轨迹、捕捉相关动态数据,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相关人员须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首先,应从管理机制层面入手,有效整合各部门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对思政教育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其次,从数据机制层面入手,通过信息标准化的构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面收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最后,建立预警机制,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偏好进行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学生受到网络环境中负面思想的不利影响。

(三)强化理论与实践并重,强化思想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过程,不仅需要有理论知识的教授,而且需要有实践锻炼下的获得。首先,高校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从理论教授与实践锻炼两个维度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更好地内化于学生的知与行中。其次,高校要做好思政课程建设,通过“校—院—班”三级联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形成更贴地气、更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例如,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教育内容,并明确实践教育的学分要求,引导学生创建社团组织、成立学习小组等,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活力。最后,以文化活动为基础,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青年宣讲团等主题活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

(四)搭建桥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和新载体

高校思政教育须跳出传统教育形态的禁锢,需要搭建“新桥梁”、培育“新阵地”、构建“新载体”,谋划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一是“多而新”。高校应从内容创新中盘活思政教育的活动形式,搭建多维度、多空间的互动桥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对“新载体”的内在需求。例如,高校以“共青团+”为载体,搭建“共青团+社团”“共青团+社会实践”等教育新阵地,让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二是“专而精”。思想政治教育正转向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要求搭建符合时代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教育体系,确保思政教育体系的“专而精”,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内化于学生的思想品行中。

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推进,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载体。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应通过正确的思想道德引导,让大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知行合一的思想引导中,实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未来的发展道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克服功利主义和盲目主义倾向。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多样化的教育内容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