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2021-11-27侯海涛
侯海涛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杜店街道办事处,山东 滨州 256600)
前言
玉米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及经济价值,其适应性、耐旱性及耐贫瘠性很强,在我国各省份均有较大的种植面积,尤其在东北、河北、河南等地的种植比例较大。玉米种植在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显著差异,但从整体来看,其产量和质量均比较稳定。一直以来,玉米均作为粮食作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玉米用途也变得更加丰富,不仅可以加工成玉米胚芽油,还可以采用其他工艺方法对其进行加工。此外,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玉米出口量也越来越大,对玉米产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玉米栽培技术的常见问题
(一)种子质量较差
玉米种子质量是保证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玉米高产,选择的玉米种子应该具备高产的潜力。目前,市场中的玉米种子质量千差万别,甚至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恶劣现象。如果使用这种种子进行播种,很难实现玉米高产目标,甚至导致玉米绝产。
(二)落后的玉米栽培技术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但是农民在玉米种植方面,有些还是按照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经验来进行种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很多传统经验都被证实是错误,因此,落后的玉米栽培技术是导致玉米产量不高的一大原因。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农民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盲目的使用化肥、农药,这不仅无法对玉米的栽培起到促进的作用,更是会增加玉米的使用安全问题。例如,近年来专家发现,过度的使用化肥农药会使得土地出现成分不均衡的现象,进而影响翌年的玉米产量。
(三)不完善的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生长过程,会经历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在进行玉米栽培的过程中,每一阶段都不能大意,尤其在花粒期阶段,是玉米开花、散粉、受精的关键时期,有的农民不具备日常的田间管理技术,如果在此时遇到虫害泛滥,或是恶劣天气时,就会大大降低玉米的产量,从而对农民的经济收入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玉米田间管理的过程中,农户就需要对玉米的花朵进行适当的保护措施。
(四)肥水管理措施不当
当前,一部分种植户肥水管理措施不当,存在一次性施肥及浇水的问题,没有根据季节特点进行栽培管理工作,导致玉米田间杂草丛生,水肥无法满足玉米正常生长发育需求。除此之外,施肥方式不当,撒施方式偏多,导致肥料田间利用率较低,玉米生长营养不足,玉米粒和穗较小,最终影响玉米实际产量。
(五)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到位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有些农户只关注早期拌种和包衣防治措施,却忽略了后期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而根据多年实际农业生产工作发现,很多病虫害都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出现。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最终直接影响玉米实际产量和质量。
(六)收获时节不适宜
实际生产中如果收获玉米的时间过早,对于其生长后期的光热条件会造成浪费,同时不利于后期的灌浆处理,最终导致玉米颗粒不实的问题。
二、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化措施
(一)准备工作
1.土壤。土壤是植物种植的根本条件,也是植物生长的温床。想要种植出高产玉米,土壤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优秀的土壤可以让玉米的生长情况更加健康,而这其中,清理耕地是使土壤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环节。清理指的是把残留在土壤当中的残根和塑料薄膜全部都清除干净。平整是通过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把土地进一步修理,防止在进行灌溉的时候发生受水不均的情况。
2.水分。水分决定了玉米能否正常发芽和健康生长。如果玉米长时间得不到水分的滋养,其种子的出芽率就会直线下降。特别是在比较干燥的土壤中,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大大减低。所以要对种植土壤的干湿度有充分的掌握了解,同时定期给土壤浇水,保证土壤的水分保持充足的状态。
(二)选择高产的玉米品种
应进一步加强玉米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禁止市面上出现劣、杂、差的玉米种子。广泛宣传玉米栽培技术,保证农户有效掌握辨识种子优劣的方法。根据种植地区的环境条件,从而选择适宜的地段开展栽种工作。对于买回的种子需要将其置于阳光下充分晾晒,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还应在早期进行包衣处理,在晾晒和拌种过程中杀灭病菌,营造出适宜的生长环境。
(三)种子处理
种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对播种后种子发芽率有直接影响。可以采取干湿循环的方法,提升玉米种子的抗旱能力,尤其在干旱少雨的地区。具体处理方法如下:将玉米种子放在2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48h,将种子捞出放在通风处自然晾干。此外,也可以使用药剂或者种衣剂进行处理,目的是提升种子的抗逆性,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四)播种
播种是玉米种植的重点环节。鉴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有所不同,应因地制宜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为玉米高产提供重要保证。在玉米播种方式上,最有效的途径是单粒播种,若种植面积较大,则可以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播种,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能提升播种效率;反之,则可以选择人工方式。另外,合理密植也是保证高产的关键点,应合理选择行距,可以选择等行距或者大小行。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0~50mm 之间即可。玉米种植模式:(1)宽窄行交替种植。根据耕作应用推广情况,结合《长春市玉米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及农业部保护性耕作实施要点,为了有效提升土壤中的含水量和含氧量,提升农作物春季抗寒能力与抗风能力。这种种植方式保留了传统种植的行数,且将传统种植的形式作出适当变化,将原有均匀分布的垄沟转变成宽窄行的种植形式。在第一年种植中,同一垄沟的相邻两个垄沟内侧,传统种植宽度是65 厘米,此时的种植宽度扩展为80~90 厘米,为宽垄种植,而一部分垄沟的距离变为40~50 厘米,为窄垄种植,二者在不同的种植时间交替实施。这种种植形式俗称“大垄双行”。(2)玉米沟、垄交替休闲种植。玉米沟、垄交替休闲种植是我国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种植形式,与传统的垄作法相似,使用垄沟上和垄沟下交替种植的形式,前一年在垄沟上种植,而后一年在垄沟下种植。上年种植之后采用机械联合收获秸秆均匀抛洒地表的地块,能够避免农业种植对土壤的消极影响,下一年在垄沟下种植,且使用相应的养地措施,两年之间两种种植位置交替使用、周而复始,具有良好的种植效果。
(五)苗期管理
1.间苗、定苗。幼苗3 叶期间苗,保证苗齐、苗匀。4 叶至5 叶时定苗,实现苗全、苗壮,以增加叶、茎、节分化的作用,促进营养吸收。若发生虫害,应延迟定苗,根据玉米品种特性留足苗数,去弱留壮,增强植株整体抗性。或在幼苗4 叶期到5 叶期,利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者多菌灵,进行叶面喷雾,以达到预防褐斑病的目的。
2.水分管理。玉米苗期管理中心主要为根系,以出苗齐整、均匀为目标,因此,在“蒙头水”浇施的基础上,应在玉米3 至5 叶期或杂草3 叶期,喷施莠去津水分散粒剂+苯唑草酮悬浮剂+专用助剂,促使植株生长敦实、提高抗倒伏能力,除药剂喷施以外,在玉米整个苗期,以“遇旱浇水、遇涝排水”原则,控制苗期适当干旱,为根系下扎提供良好条件,但在长期干旱时应及时浇施水分。苗期干旱时,开沟注水,亩用水量5 至6 吨,促进玉米根系下扎和蹲苗,田间积水时,应做好排水工作,确保排水畅通,大喇叭口和抽雄期时,玉米需水量大,及时浇水,有利于雌雄穗发育,减少空秆率和倒伏现象的发生。
3.除草。合理除草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基础,也能最大限度降低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养分竞争。减小劳动强度,应结合当地的杂草类型确定除草方式,合理选择除草剂。4 至5 叶时耕除灭草,拔节前2 至3 次中耕,以“苗旁宜浅,行间宜深”的原则,选择无毒高效的除草剂,密封除草1 至3 次。用丁草胺、莠去津类胶悬剂兑水混合,均匀喷雾。或喷施乙草胺、乙·莠悬浮剂,防除一年生杂草。
(六)穗期管理
1.施肥。先将田间小株、病弱株拔除,降低养分消耗量,为正常植株生长创造良好光合条件。在玉米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时期,应追施攻穗肥,追加12.5kg/667m2穗肥或者少量磷钾肥。为了避免出现脱肥现象,可以在距离植株10.0cm 位置开10.0cm 左右沟深施。
2.灌溉。玉米大喇叭口到抽雄期,为玉米植株需水临界期,对水分敏感度较高,此时,应以“卡脖旱”为防控要点,在遇旱时第一时间灌溉,并采取中耕培土措施,以便促进其生根发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植株抗倒伏能力。
3.化控。在玉米7 至11 片叶时,进行化控剂喷施,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植株高度,促进茎秆粗壮,达到防倒伏的目的。5.4 病虫害防治。在玉米穗期极易出现纹枯病、锈病、黏虫、玉米螟等病虫害,可一次性喷施杀虫+杀菌药剂。或者在玉米螟第二代成虫盛发期两次释放赤眼蜂,每次每亩7000 头,实现玉米增产增收。
(七)采取科学的肥水管理措施
玉米施肥情况直接关系着玉米生长过程中对于营养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实际施肥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分期测土配方方式进行有效施肥。这样能够确保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养分的需求,提高玉米产量。如果条件允许,生产中可以选择施加新型的缓施肥。通过早起深耕的用肥方式,配合使用已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确保满足玉米生长后期的营养需求。
(八)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为实现玉米增产的目标,就需对其后期的光热条件加以充分利用,适时晚收6~8d。当玉米发黄时,其茎叶呈现干枯状态,籽粒乳线消失不见,就可进行收获处理。
三、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防治玉米病虫害的常见方法如下,一是农业防治,在此阶段,病虫害防治是通过高产、高质量的种植技术,解决潜在的根部病虫害,从而提高玉米本身的防御能力。种子的选择是农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选择合适的种子,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也可有效地减少虫害和病害的暴发。同时,必须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例如暴晒、翻垄、整地,以减少病虫害的暴发。二是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近年来的一种新的准生态防治措施,其主要用途是利用赤眼蜂防治病虫害。赤眼蜂将自己的卵产在害虫的卵内,并通过摄入害虫卵的营养来生长和发育。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利用敌人控制敌人的方法效果明显,不仅简便合理,并且对环境的危害也较小。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适当控制赤眼蜂的数量,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在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15 万头/hm2,每隔5 的放一次,连放2~3 次。三是化学防治方法。采取化学防治技术十分普遍,在玉米生长期间,种植者根据经验喷洒农药,但是农药喷洒不当会影响玉米本身的生长,并导致过量的农药残留。因此,应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土壤的危害。四是物理防治,当前在我国,物理防治主要是使用紫外线杀菌进行的,尽管此技术可保护环境且高效,但它消耗大量能量,因此不适合单个生产者,仅适用于大型工厂区域。
结束语
总之,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长期稳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必须正确操作各个步骤,合理利用玉米高产种植方式,同时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确保更好的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