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

2021-11-27刘佳

魅力中国 2021年47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管理工作

刘佳

(重庆市渝中区文物保护管理所,重庆 400010)

引言

文物的最大价值在于其蕴含的内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文物能够代表某个时代某个领域的发展特点,通过文物人们能够了更多有关于该时代的人文、社会或者是政治等方面的特征。博物馆是收藏、展示和维护文物的主要场所,科学地管理文物是发挥这些文化价值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博物馆运营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文物管理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很多文物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发生损坏或者丢失等问题,因此对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创新十分必要。

一、现阶段我国文物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

(一)人才资源匮乏

博物馆内的文物管理工作极为严谨,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目前,国家虽然对博物馆管理建设工作投入了足够的支持,然而其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们认为与文物管理相关的工作属于冷门职业,很少有人专门学习此专业内容,相关的从业人员较少,博物馆很难招收到专业的管理人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博物馆内工作任务繁重,人们不仅需要针对文物进行烦琐的编档管理工作,而且需要针对不同的文物进行分类维护保养。例如,华侨博物院陈嘉庚珍藏文物展中有陈嘉庚先生耗费毕生心血从全国各地收集的文物,在经过漫长岁月侵蚀后较为脆弱。因此,这些文物对于存放环境有着特殊要求,在进行日常保养工作时要极其谨慎,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二)数字化水平待加强

博物馆的文物展示通常都是以传统、简单的方式进行布置,形式单调没有亮点,通俗的来讲,无法给参观者一种视觉冲击力,更无法发挥出展品的特色。过去的博物馆文物管理方式由于是纯手工进行,工作形式相对复杂,过程繁琐,导致管理混乱,诸如重复登记、漏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藏品信息不完善,没有定级。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藏品的研究、陈列布展、馆际交流。如果这种状态维持很长时间,对后期资料的整合,完善信息也是十分不利的。为了满足整合工作的需求,我国大部分的博物馆逐渐将纯人工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管理模式发展,大幅度地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虽然管理事业转型的初衷是为了藏品管理能更好地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由于博物馆的设立和开放重在宣传文化教育、历史的变迁、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属于公益事业单位的性质,与科研单位在财力和人力上有极大的差别,因此,建设的藏品数据库规模也比较小,与博物馆的实际发展难以协调跟进。而这种现象在中小博物馆中更为突出,相应的其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和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数字化实质是将高科技与精品文物相结合,考虑到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的管理模式,但如果发挥不好,就只能是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人力上的压力,一味地在强调传统博物馆的实物管理阻碍了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博物馆文物数字化建设应该把数字化和智慧化融进文化特色,明确目的是为了借助现代化手段去打造具有特色的博物馆。

(三)资金投入十分有限

管理资金是管理工作进行的基础,如果缺乏足够的管理资金,那么管理的效果必然降低。目前很多县级博物馆在文物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一是因为这些地区发展落后,财政收入水平较低,因此在资金划拨方面相对较少,二是因为上级领导对于文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因为我国大多数的博物馆是免费对外开放的,因此博物馆带来的经济收益十分有限,而一些地区将主要工作集中于发展经济方面,造成了资金投入匮乏。总体来看,资金问题是影响文物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资金不足意味着管理技术、维护技术和人力投入等无法达到理想的水平,最终的结果将是文物管理工作越来越无法满足博物馆发展需求。

二、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提高策略

(一)固基与创新并行,加强数字智能化建设

加强数字智能化建设首先要做到以实际为基础。与传统的博物馆发展模式不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要结合每个博物馆藏品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当地需要程度,根据地区各自的特色建立数据库。在具体工作中进行信息整理,划分类别,建立文物索引,保证数据采集和保存顺利进行这是进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根基。根据线下数字展示的建设需要,以现有的硬件设备为基础,新增采购满足文物资源管理和展示的平台,提高文物的线下数字化和民众的兴趣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博物馆的文物实施数字化管理更多的是发挥技术和网络的优势,使该项管理工作更为便捷高效。合理的利用现有技术,将文物信息存储的同时进行备份完善文物的数据信息和输出服务。其次要做到创新,从信息社会,网络技术,甚至是数字革命上引入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考,寻求科技支撑,突出特色,主要落实到文物展示的网站建设上。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来的文物“云展览”,争取财政支持。博物馆立足自身的特色和其他馆的需求研发出一个可以互通的文物数字化系统,一来解决藏品查询问题,二来解决信息无法共享的问题。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将声音融入文物图像,虚拟投屏,三维扫描藏品,完成数字化采集工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建立标准的运营框架,强化政策保障和业务导向。对馆内的网站管理而言,要完善信息搜索机制,实时传输数据,获取大众意见,打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展示平台,增进公众对博物馆的认同。对文物的修复工作来讲,时间和人力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二次损伤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让文物的存在具备更大的不确定性,数字化管理让文物修复有了基本的保障,比如自动还原原貌,匹配信息大小创新文物的保护方法。

(二)提高文物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防范意识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文物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丰富的管理方式,可视化工具创新了有关信息材料的获得方法,提升了文物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可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加大了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博物馆必须搭建文物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方法安全防护系统软件,提升文物档案管理的安全系数。管理者要按照标准实际操作,提高安全意识,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技术管理能力。另外,应该利用有效的木马查杀来提高文物档案管理安全系数,不断学习文物档案安全管理的最新知识和技术,形成严谨的安全实际操作观念。应用一台或几台服务器虚拟机,根据电脑硬盘、云储存等多种方法进行信息的储存,做好文物原始记录的扫描和储存工作,防止文物档案管理信息内容丢失[1]。

(三)引进先进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直接决定了文物管理的质量,博物馆要围绕着管理方面进行创新。首先,要增加管理项目,特别是文物复原和修复工作,对于一些残缺性的文物要加大研究力度,尽可能将文物复原,发挥文物本身的文化价值。其次,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博物馆可以向省级博物馆或者国家级博物馆学习,将这些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中的优势之处学习并应用到文物管理中,在管理时可以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第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明确各项管理内容,对管理人员形成较高的约束,对于每一项文物管理工作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记录的方式最好采用录像的方式,防止出现文物丢失问题;最后,加强文物结构缺陷研究,通过文物缺陷能够对文物产生更多了解,也能因管理不当造成文物损坏,这对于文物管理工作的发展十分关键。良好的管理方法能够推动文物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因此县级博物馆应该不断加强管理方法的研究,在借鉴他人的管理方法基础上改进自身的管理方法,切实使得管理方法变得更具针对性和更加科学化,解决管理不当带来的各类问题[2]。

(四)加强博物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优秀的思想素质,不单单是要加强对文物方面的知识学习,同时还需要了解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发展路线,如此才能够在接触文物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物的人文内涵,进而更好地将其社会效益开发出来。以华侨博物院为例,在为参观者介绍某样馆藏文物时,管理层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能够详细地介绍该文物的历史背景,更要为参观者说明该文物蕴含的人文价值与历史价值,并在工作过程中坚持“双语讲解制度”。同时华侨博物院建立了“华侨博物院之友”服务平台,每年招收一部分志愿者团队协助博物馆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其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注重不断地自我提升与充实,通过了解馆藏文物的历史价值,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了解各种类型文物的保养与修复知识,培养具有修复技能以及保护设计的双技能型人才,同时完善当前博物馆修复设备,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硬件支持。再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发展观念,积极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侨务论述提出的核心内涵,确保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围绕“根、梦、魂”三项概念全面展开。并将工作的目光投向如何向人们阐释华人华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上,特别是强调干部群体,需要在此过程中坚定信仰以及认识,体现出新时期勇于担当的全新干部形象。最后,博物馆需要重视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养,定期为员工组织培训活动[3]。

(五)做好博物馆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

作为加快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统筹整合资源,做好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明晰定位,设立标准,实施效能评价,通过一个系统,将全国各地的优质文博资源全部浓缩进来,建立统一入口的总平台。同时,建立各重点国家博物馆子平台,通过云连接、云操作、云平台和云整合等技术,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和统一的建设运行体系。以此实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文化资源互联共享的目的,强力助推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博物馆承载了人类发展的文明史,博物馆文物承载了更多文化价值,发挥这些文物的文化价值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提升人们的认知范围,也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作为博物馆体系中重要组成的县级博物馆应该切实发挥自身的作用,进一步将文化保护工作做好,不断加强文物管理方面的投入,从资金、人才和方法等方面入手解决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升管理质量,使得县级博物馆文物的价值得以更好体现出来[5]。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管理工作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