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改革初探
2021-11-27刘燕
刘燕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0712)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总书记还特别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些论述表明高校在注重育才的同时,还必须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培养。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我们需要深刻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到我们的专业课堂中。本文依据个案工作的课程特点,分析开展个案工作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并就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将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责任。
一、“个案工作”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个案工作》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育的范畴,在讲述实用的个案工作专业方法的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了解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价值体系,掌握个案工作的辅导方法和技巧,为今后开展个案工作专业化服务打好基础。《个案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能够同时发挥育德和育才的功能。
很多学生认为在大学学好专业技能就行了、学思政有些浪费时间。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较高的政治素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公务员、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民间社会组织、社区居委会等工作岗位,即将从事社会服务、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社区规划与服务等工作。一个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助人动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善用法律法规,尊重社会文化差异,能够因自己被服务对象所需要的而感到满足。因此,在个案工作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工作者是很有必要的。
二、“个案工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新尝试,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特色,也具有不同的课程思政资源,要达到理想的立德树人效果,就要明确“课程思政”不是强行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是结合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有效融入育人内容,使得专业课有情怀、有味道。结合个案工作课程的特点,本文尝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四个方面作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进行实践探索。
(一)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以往的个案工作专业课教学方案普遍聚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缺乏价值引领目标,没有从源头上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因此,要把思政教育目标明确写进个案工作教学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改进。例如,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价值观念;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意识。
(二)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结合个案工作课程特点,有效融入育人内容,既重视专业知识传播,又强调价值引领,使学生接受正能量的熏陶,才能让课堂更有吸引力,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融合。
1.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个案工作过程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即工作者用积极、乐观、接纳、欣赏的生命去影响案主消极、悲观、否定的生命态度,并激发其生命潜能的过程。作为一名个案工作者,要明白工作者本身就是助人关系中的关键要素,一个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工作者才能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2.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价值观念。高登斯坦将个案工作者描述为被价值注满的个人,作为一个理想的个案工作者,价值是其生命意义的全部,社会工作价值是规范工作者职业行为的一种道德标准和理想信念。因此,在个案工作课堂教学中,应尤其注重对学生专业价值的培养,包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服务对象有参与的权利,公平的社会和公正的对待等。同时,要明确社会工作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职业,工作者要时刻以求助者的利益为导向,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和需求。
3.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个案工作者在职业过程中必须要遵守一套伦理守则,该伦理守则是指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道德行为准则和标准,是引导与规范助人专业活动的依据。工作者的首要责任是增进案主的福利;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隐私且促进案主的自决权;工作者不应从任何专业关系中获取不当利益;工作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以和案主发生性行为。这些职业伦理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
4.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产生并发展壮大在欧美的专业和职业,其理论基础、价值体系均受到了西方社会思潮的诸多影响,而我国社会工作的产生基础、发展模式、社会的价值体系、本土文化、民众的思维方式等均与欧美社会截然不同,如若照搬欧美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显然行不通,因而要进行个案工作的本土化,结合我国主流的价值观,构建中国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和实务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和研究。同时,为了满足技能型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适应国家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作为专业课老师,要带领学生自主完成创新性的社会服务项目,制订适应不同服务对象问题及需求的个案服务计划书。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采用分组教学,使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鼓励其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其互助友善合作的精神,并将团队协作成果纳入考核内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加喜欢自己的专业,利于职业素养的养成和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的形成。
(三)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革新,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微课、慕课、混合式教学等形式取代。教师应丰富教学方法,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1.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大学生喜欢上网和玩手机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前将精心设计的带有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以课前任务的方式发布到平台,要求学生去浏览和了解。例如,在讲到个案工作的价值时,可以从网上下载《死囚漫步》电影片段,引发学生思考个案工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价值观,借此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
2.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个案工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作为主体加入到课程中来。比如,在讲到“建立专业关系”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分饰盲人和聋哑人,再互换角色,并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引导学生讨论阻碍盲人信任聋哑人的因素以及聋哑人用了什么方法带领盲人前行等问题。通过角色扮演,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还使其认识到良好的专业关系有助于助人过程的开展以及助人效果的体现。此外,还可通过设置情境,进行个案会谈模拟,从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利用第二课堂平台,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个案工作课程的实务取向决定了第二课堂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校内兴趣小组和校外实训等第二课堂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接受思政教育,寓教于乐,事半功倍。例如,通过组建校内的兴趣小组,从中选拔学生参加社会工作技能竞赛,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带领学生到校外优秀的社工组织或机构观摩学习,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一线个案工作者身上具备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
(四)引入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
要实现课程育人,就要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引入思政内容考核机制,采取过程考核和期末试卷考核两种形式。过程考核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完成思政教育作业的次数、质量,以及分小组讨论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期末试卷考试让学生根据案例背景,结合思政知识,分析案例中个案工作者存在的职业操守问题,以及应该如何提升职业素养。
个案工作课程思政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专业课教师要不断创新和突破,使思政元素贯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教学全程,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高尚价值理念,较强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