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措施
2021-11-27楚治斌
楚治斌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其逐渐渗透到了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也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对此,高职院校需要给予思政教育更多的关注,并立足于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改革。
一、信息化背景下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需要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下,意识形态领域间面临着尤为激烈的竞争。高职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得源于网络的不良思潮以及不同声音带给了学生极大的影响,同时因为高职院校环境较为封闭,具有显著的群聚效应,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1]。特别是当前高职院校规模越来越大,学生层次复杂性更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思政工作难度。思政课是将意识形态守好,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因此急需积极改革高职院校思政课。
(二)适应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想特点发展的需要
首先,高职学生上网调查分析。截止2020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70.4%,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9.32 亿。同时,据中国青年网通讯社调查显示,全国1220 名大学生以手机上网为话题参与了调查。最终结果显示,25%以上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五小时。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极大地影响了高职生的生活,加大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推进力度,是与当代高职学生现实发展相适应的需要。
其次,高职学生特点分析。现阶段,高职学生通常为“00 后”,年龄处在18~20岁,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且家庭条件较好,个性鲜明,思维独立,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强,能够大胆尝试。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主要借助网络媒介获取信息与知识,不再一味地盲从教师的观点,而是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所以,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高职思政教学加强针对性,注重学生的关注点,进而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活动。
最后,高职院校学情。第一,高职院校生源复杂性较强,学生底子不强,缺乏较强的自制力。但又喜欢新鲜事物。若是不能给予其正确引导,很容易变成“手机控”,在手机上投入较多的时间,在上网时间充裕、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情况下,不良思潮风气很容易影响学生;第二,高职院校比较重视自身专业课建设,同时因为高职院校开设了诸多专业课程,在设置课程方面出于对专业课程的考虑,而将思政课压缩,如此,便忽视了思政课教学。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原则
高职院校立足于信息化背景改革思政课教学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教学方法服务教学内容的原则。现阶段,教学方法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这属于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由于思政课中包含许多与国家政策、发展相关的内容,所以无论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均需要服务教学内容。同时,立足于整体对教材内容进行把握,准确认识教材的主体以及主线;其二,思想和政治教育结合的原则。通过对两者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思政教师对各类信息的过滤和筛选,并根据思想和政治教育落实好教学工作,保证教学符合教材内容。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措施分析
(一)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改革
高职思政教育存在着时效性强的特点,需要教师将各类历史资料作为教学资源,并关注国家政策方针、国际形势等出现的变化。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要想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应展现出互联网学习平台的作用,整合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的资源。具体整合时,应合理运用现有教学资源,并结合各类新媒体平台,保证优质网络资源的共商、共建以及共享,规范网络教学模式与资源共享机制。同时,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移动终端教学系统以及构建资源共享库等,夯实信息化教学的资源基础,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互动性差、受众面窄等相关问题。另外,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还可以运用蓝墨云班课、微信、QQ 等软件,和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加强线上和线下教学之间的结合。如此一来,学生可以采取线上线下与课堂内外学习的方式,在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共享库中查找各类学习资料,挣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于网络教学平台而言,涉及许多教学资源,诸如习题考题、视频音频以及案例实例等,可加强线上线下之间的融合,夯实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2]。
(二)融合多种教学途径改革师生地位关系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需要将自身所具备的主导作用展现出来,将学生作为主体,启发学生学习,并调动其学习兴趣,进而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实现创造性学习,顺利地将课堂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3]。尽管立足于本质进行分析可知,思政教育指的是向学生灌输各类社会意识形态,但依然需要重视方式方法。结合互联网平台采取微课、慕课等相关方式将思政课程知识呈现出来,属于思政课信息化改革的初衷,此种播放途径存在着自由多样的特点,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播放辅助讲解,抑或是课下运用互联网平台观看学习,进而在加强学生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之外,让思政课教学更具趣味性。同时,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手动的方式进行考勤登记,但思政课通常是几个班的学生同时参与,人数较多,人工点名的方式会消费大量的时间,且难以保证效率。若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那么就会变得十分简单,例如某学校运用了二维码签到的方式,即上课前教师在黑板上放一个限时30 秒的二维码,学生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证明自己已来上课,如此便能够让课前点名变得更加简单,节约时间成本。
(三)重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
近两年受疫情的影响,许多学校运用了线上教学的方式。学生每天都需要在APP 中打卡学习,教师则利用钉钉、微信、QQ 等开展教学活动。此种教学模式在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使得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真实案例,调动学生爱国情感,深化家国情怀。同时,在真实案例的作用下,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且,还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政课结合在一起,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线上组织学生进行云班会活动,采取视频、音频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逆行”的事迹,宣传与防疫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尊重和热爱生命,为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4]。另外,在信息化平台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实时交流与合作探究,进而丰富了学习活动类型。回归校园后,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可加强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师模式的探究,做到与时俱进,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四)促进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体验的改革
对于传统思政教学方式而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对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注重对此现象的改善。教师正式教学前,可将教学内容上传到班级群或网络学习平台中,让学生提前预习。教师再在后续教学的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将重点放在实践方面,而不是一味地对理论进行讲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政课学习情况。运用此种教学模式,可有效加强思政课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效果,并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在思政课信息化改革方面,教师应做到因势利导,运用各类信息技术,加强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并拓宽覆盖范围,进而让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地丰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另外,教师可凭借各类多媒体工具,收集与学生学习状况相关的数据,多方位考核学生学习成果。信息化的教育模式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外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教学场景,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许多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均尝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但是,部分教师所具备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不高,信息意识也有待提升。并且,某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实施信息轰炸,不但无法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对学生学习造成影响;部分教师则过于依赖教学课件,导致教学成为PPT 放映课,PPT放映结束教学就随之结束,甚至于离开幻灯片之后,不知如何上课。因此,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需要积极地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形成科学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不断加强信息化素养,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要想发挥出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作用,需要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现阶段,学生才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教师主要发挥着引导的作用。并且,思政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扮演着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人生道路的引导者等相关角色[5]。为了能够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运用好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丰富教学资源,并掌握最新前沿动态,形成自己的认识,然后在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能动的、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同时,立足于信息化环境,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进行学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辩论等思想交锋形式,最终在思政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信息化技术所展现出来的作用与价值属于不可估量的。为了能够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高职院校需要运用好各类信息化技术,优化思政教育过程,将信息化发展理念和学校管理结合在一起,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领域中,促进思政课教学信息化普及程度的提高,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获得感,从而使得高校的思政课程教学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