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合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2021-11-27周万科
周万科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锁南学区乔文学校,甘肃 东乡 731400)
引言:小学生其实是情感非常细腻的群体,他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非常敏锐,所以针对一些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在一定程度的引导下可以激发学生的共鸣,还能够帮助塑造良好的品质性格,这些都可以在语言文化的浸染熏陶之下慢慢达成。情感教育其实并没有固定的切入点,其实任何文章中都有情感的影子,可以说不管是借景抒情还是故事怡情,都有情感教育的细节融入其中,教师只需要做好引导并且方法这些因素,让学生纯真的内心能够感受到牵引和共鸣,从而有了深刻的感悟,也为之后的文学进阶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有助于调节身心平衡,感悟力提升其实也是综合能力的进阶,非常值得培育涵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融入情感教育的发展性探讨
小学生正是处于童心未泯但却十分容易受感染的年纪,对于一些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在情感的牵引把控中也会有情绪激昂的情况在,大多数时候,教师都可以借助学生的个性以及年轻热血的特点来进行情感教育。语言文化其实就是以情感作为索引进行传播教育的,毕竟文化就包含了人文情怀以及精神内核,小学语文教材也是由无数教研人员根据学生的成长状态精心编排出来的,自然很符合学生的各方面需求,其中就包括到情感的激发和牵引,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个人品质涵养,而素养这种东西大多都需要从内心情感中感悟出来。
语文课本中的素材其实大多都有着情感教育的影子,就连文章中心思想的总结也需要与作者的想法挂钩,无论是什么题材,其深刻的内核定然离不开情感表述,有大有小,有豪迈也有细腻,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尝试延伸分析这些情感走向,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解二字,最好还能有所感悟,这就是语言文化学习的最高境界——通感。小学生正处于身心灵成长的重要时期,情感教育其实也是观念构建的先决条件,让学生的内心充满温暖细腻,甚至可以扩大格局去引索大义之情,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良好的帮助,更是对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有所引导,所以既是语言文化浸润,更是品质素养培育,需要教师 从细节处融合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如此,注重学生的各项发展,也是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融合多元文化的必要性教学尝试,让学生真正涵养核心素养并且提高综合能力,还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需要教师多做精心设计去尝试融合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融入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探究
(一)画面延伸,触景生情,增强阅读感悟力
语文课堂对小学生来说多少还带着传统教学模式的拘谨,尤其是阅读理解教学方面,会让学生有一种压力骤加的感觉,所以教师不能够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输出,反而应该顺应学生的心态去进行教学调整,在良好的氛围中牵引情感才是好的方式。其实按照小学生的心性而言,画面场景与记忆想象的重合才能够引发他们的共鸣,就比如说动画片形式或者是游戏活动,往往都能够激发他们的热情,兴趣牵引总是能够加深理解。而对于阅读教学而言,从画面延伸情感共鸣就是不错的选择,一来能够加深视觉感官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所见所感,二来也能够借助画面触景生情,加强理解感悟力。
以《童年的水墨画》一文为例,其实文章是类似于诗歌形式进行画面描写,都是孩提时代玩乐的场景,非常优美且富有童趣,教师可以将画面通过图片或是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边进行内容教学边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想象,毕竟这种美景外加嬉戏玩耍的场景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教师就是要借助画面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毕竟对小学生而言,这种美景游戏最是能够激发内心的激情,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深有感触,这种感触是由内而外的,因为他们的日常活动就如文中所写,而教师进行场景还原也算是一种触景生情式情感教育。对小学生而言,这种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感牵引很好渗透,保留学生的一丝童心,同时也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激,这种温暖细腻的情感对涵养学生的内在而言非常有效。
(二)家国大义,澎湃热血,大局观念注情感
在情感教育方面其实有几个典型需要格外注意,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群体,要为他们塑造正确的三观,就需要从文化教学入手,情感的牵引对观念成型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教师要借助学生对语文课堂的重视来进行情感教育,尤其是对大局观的奠定。语文课本中对家国情怀的着重笔墨不在少数,毕竟语言文化融合的就是深刻的精神内核,让学生在筑基时期就有良好的观念认知以及情怀素养,因此,教师需要注重爱国情怀以及家国大义方面的情感教育。其实对学生而言也是一场热血澎湃的洗礼学习,毕竟赤子之心融合爱国之志,在融合教学方面的影响将非常深远,同时效果也会十分显著,毕竟在学生心中,国家情怀以及英雄榜样的精神力量,从来都非常独到且深刻。
以《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为例,其实针对战争时期保家卫国的文章阅读,教师都不必太过费心思去讲解,因为学生自己就对这样的抗战故事有所了解,从小就耳濡目染一些英雄事迹,对这类历史精神浓重的文章,教师可以直接切入情感教育。从抗战精神、爱国精神一直对比延伸到现代生活需要忆苦思甜、感恩先辈的情感,小学生有着自己的一腔热血,这是时候只需要稍加引导就能够激发情感共鸣,教师做好延伸铺垫即可,用古今对比以及现代生活的富足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从而对比引发更深层次的情感理解。大局观念的情感索引可以从历史故事线、人物精神传记等方面入手,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看画面、思考生活的方式来进行情感教育学习。
(三)细腻深情,有感而发,孺慕之情引共鸣
小学生的心思本就细腻,由于年龄特性和成长环境,他们对于情感的最大感悟大多都来自于家庭,可以说父母亲情对他们来说是感悟最深的,而语文课本中对孺慕之情的描述也不在少数,教师可以借助这种得天独厚的情感优势来进行深化共鸣。情感教育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激发,因为某些情感其实就刻在学生骨子里,而语言文化这种含蓄有精美的表达方式往往更加令人感慨万千,有一种情感升华加成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从侧面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述,同时融合语言文化的修辞以及特殊的表达方式,让情感的迸发更加细腻,也算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另一种衍生。
以《父爱之舟》一文为例,本章叙述风格偏向叙事散文,其实散文恰好是情感表述的载体,因为形散而神不散中的神,大多就是情感牵引,而且是非常深刻的情感表述。所以教师在讲解文章的同时还可以借文中的情节进行情感牵引式延伸,比如文章中提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与本文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回忆往事细节来抒发父爱亲情的孺慕之感,在一定情感索引下进行文学联动其实也是一种情感的深化。可以让学生也联想到自己的家庭,父母亲情何其深刻,借助文学笔触稍加牵引就能够激发出来,所以这种情感教学往往是感同身受的,教师要运用一定的现有条件进行情感主题的升华和共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切身体会,既能够丰富情感认知,也能够有助于文章深意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四)细节浸润,日常涵养,润物无声育感情
所谓情感教育,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内在情感,还有很多衍生性的情感,比如求知欲、探索欲以及审美品位鉴赏之类的分支,其实都是属于情感教育的范围,总而言之就是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多样性指导,让学生能够综合发展。所以除了内在情感牵引激发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日常情感表述,也就是说与人相处交流的态度,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兴趣爱好偏向等,都需要用情感教育作为引导来培养良好的观念和习惯。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语言文化教学和情感教育一样,都需要时间和环境去培育浸染,讲究润物细无声,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综合能力入手,让语文课堂变成情感情绪引导的重要场所。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自主选择入手,也就是通过语言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写作思维能力,从而拓展相处交流能力,而这些往往都要丰沛的情感感悟作为辅助才能够达成。教师可以参考课本中口语交际环节,让学生根据一个主题进行表达,主张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同时也聆听他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寻找共鸣,也可以互相答疑解惑进行进益交流。借助语文课堂给予学生一定的成长空间,也算是一种情感释放的契机,这就是教学留白的有效之处,其实学生不是不明白情感教育,而是需要一定的细节进行引导,还需要一定的思考空间和释放空间来进行转化深入,成长需要慢慢浸染、徐徐图之,教师做好引导教育和温暖陪伴即可,这才是切实的情感教育表现。
三、结束语
语言文化教学融合情感教育可以说有着极大的引导优势,毕竟语言文化就是依靠情感牵引才能更加深入做文章,无论是从哪个方面看,语言文化与情感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成长状态以及现有的教育条件,精心设计情感教育相关的语文课堂联动,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注意自身的内在涵养,真正做到核心素养锻炼培育,也在情感教育中深入理解语言文化的精髓。情感教育无处不在,教师还可以多做尝试拓展,为学生带来更多不一样的课堂体验,丰富学生的身心,促进多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