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1-11-27李璇璐刘霞
李璇璐 刘霞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高职院校学生是高等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群体。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创新,由于当前外界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导致高职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断增加,比如自卑、性格脆弱、自私狭隘等,此类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职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到现阶段下高职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并寻找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并表现出以人为善和奋发向上等较主流的思想理念。家庭及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期待值较高,但因其尚未拥有成熟的心理,所以很容易在同时处理求职、求学与求偶三大事项时,感受到巨大压力,如果未能及时疏解其内心的负面情绪,就可能会爆发心理问题。而且高职学生的生源主要由普通高中、中专和职业高中共同组成,参差不齐的基础情况,会导致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波动较大。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得知,现阶段下,学生们常见的心理相关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角度。
(一)心理自卑
由于高职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差强人意,读高职是其无奈之选,所以部分高职学生在面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时,会产生心理自卑的情况。且当前大部分民众也都片面地认为高职就等于落榜,形成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也将高职和落榜划等号,所以导致高职学生会经历外界否定与自我否定两个环节,而且还存在少部分学生自身的文化成绩较差,不得不选择分数线相对更低的高职就读以获取文凭。且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及设置相对不足,所以在展望未来时,学生普遍表现出极为悲观的情绪,以玩乐和游戏麻痹自己,所以常出现上网、逃课及无节制消费等情况。
(二)性格脆弱
存在高职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差的情况。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脱离熟悉环境、失去父母庇护,所以出现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人际关系处理糟糕、重大和关键事情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还存在部分学生的抗打击能力较差,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不顺心的事情,就容易心灰意冷,甚至破罐子破摔,导致高级院校中每一年都出现由于恋爱受挫、人际关系矛盾和就业压力较大而退学、休学的情况。
(三)自私狭隘
存在部分高职学生排他性较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宽于律己、严于律人,日常表现为冷漠、固执、自负和盲目自尊,无视他人情感。此类学生普遍存在较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经常出现与他人吵架,被他人愚弄、误解和侮辱时,容易失去理智,酿成大错。部分学生还存在较强的叛逆心理,热衷于挑战规则及制度,对于家长及教师的教导较为排斥,对所有事物都存在强烈的批判心理,希望以此方式彰显自己的独特个性。
(四)认知功能有所欠缺
部分高职学生存在感知迟钝或过于敏感的问题,难以较为客观地看到外界的事物。因其可能存在记忆过强、缺损与错误等问题,导致其无法准确地进行思维判断,在语言能力方面存在性格内向、语言刻板、情商较低和自闭症等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
尽管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且错综复杂,处理过程较为烦琐,但心理健康问题并非一出生就存在,也不是无法完全规避,其关键是以预防为主,坚持学生为本,做到对症下药,如此才能够确保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一)充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特点,对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高度重视
高职院校要能够做到为国家未来发展高度负责、为学生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原则,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心理健康相关教育进行融合应用,对当前的思路与心态及时调整,调整自身心态,强化调研工作,使得心理健康相关教育及管理措施成为高职思政与校园德育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如可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此课程的实践应用,充分应用其落实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做好心理健康相关理论知识,根据职业教学相关需求,从校园生活、工作实践及未来职业发展等多个角度,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工作
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合理调整当前的思想理念,除了需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重要行为,还需要合理疏导学生的思想,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位为德育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由全新的朋友角色替代传统教学的“保姆”“师长”等角色,确保师生之间拥有和谐的关系,从而能够获得高职学生的认可,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之外,对于重视专业课、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需要予以严格制止,高校方面需要构建拥有过硬专业素质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其在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对于较为年轻的心理健康教师,高职院校应当对其提供适当的再教育培训机会,确保其能够快速地成长,有效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
(三)同步落实显性及隐性教育
当前高职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较为复杂的状况,不应当简单看待,而且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同步落实显性与隐性教育工作,从整体角度入手,切实提升其心理健康的层次。显性教育,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相关教学活动共同组成,显性教育的影响是正面的,其影响效果较好;隐性教育,主要涉及校园文化、课堂学习氛围和思政教育等多方面,其运用内隐、隐目的、间接、无计划的教学活动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态度、思想、道德与情感的方面,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所以隐性教育,实质上是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所应用的无法被其心理察觉的无意识教学模式。例如在校园文化方面,校方可以将人文景观作为切入点,通过人文景观,将自身的办学理念和特点充分体现,而且还能够凭借其中的名言警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举止言谈,还可以参照属于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要求,开展具有针对性、丰富的校园活动,吸引学生们主动参与其中,让其内心的压力得到有效疏解。
(四)结合家庭、学校与社会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
学生从高职院校毕业后,就开始融入社会生活、参与企业生产工作,所以社会中的各类信息很容易吸引高职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注重充分发挥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的功能,让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形成助力,有效推动教育的稳步发展,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学校方面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获取实习单位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做好互相之间的沟通工作,通过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充分应用,确保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一致开展,深入关注高职学生当前所存在的潜在心理问题及不良行为习惯,综合应用预防与治理两种措施,切实保障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总结
高职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相关教育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所以要求高职院校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对目前高职学生所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相关问题深度分析,结合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体现出的问题,确保所制定的相关优化措施具有较强针对性,通过充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特点,给予其高度的重视,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工作,同步落实显性及隐性教育,结合家庭、学校与社会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切实促进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