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课程观指导下的“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建设研究

2021-11-27韦惠芳

魅力中国 2021年27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整体旅游

韦惠芳

(郑州财经学院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一、引言

“整体课程观”是反应当代世界特别是美欧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课程观综合化的趋势。通过博彩诸多课程观之所长、避其所短而产生的一种课程理论取向,也是面向未来的中国高校课程及其教材建设的指导性理念。这种取向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坚实的现实基础与深刻的逻辑反思背景。在世界旅游发展呈现出全新的格局与发展态势的背景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需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在借鉴美欧大学21 世纪以来的课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克服同质化倾向的高校分类体系”,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探索“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融合发展”,专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更需要创新课程建设。

二、相关理论反思

(一)“知识本位”课程理论

“知识本位”课程理论将“学会认知”作为课程教学的宗旨,依照学会认知有赖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有赖知识学习,知识学习有赖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进行课程建设。这样的宗旨和思路在今天也有生命力。学科导向所坚持的课程设计纵向组织原则,即要求在课程设计中依照逻辑次序循序渐进地展开知识内容。比起工作过程和人类知识产生的时间次序,这个逻辑次序更接近学生认知的心理发展次序。作为知识本位最高存在形式的整体知识观反映了当代科学发展分化与科学并行的总趋势,实现了由“专识”到“通识”与专识融合的提升,这是二战以来美国高等教育课改中最重要的指导性理念。

“知识本位”课程理论侧重于学会认知,相对忽视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它诉诸逇学科导向,主张依照学科的纵向并行结构展开教学内容。整体知识观轻视整体能力观,具有局限性。

(二)“能力本位”课程理论

“能力本位”将学会做事作为课程教学宗旨,着眼于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发掘被学科导向课程忽视的职业工作要素,有助于克服传统学科导向课程观的片面性。通过导入横向组织原则,将工要素融入课程设计是其亮点。但该理论主张学校复制企业,教学模仿工作,学生模仿工匠或工程师,反过来又向企业输送克隆工匠或克隆工程师,从而陷入克隆怪圈,导致产业结构落后和人才结构僵化的风险。整体能力观无视整体知识观的积极作用,舍弃通识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文化底蕴单薄,发展后劲不足。

(三)“两级互渗”理论

从学术性向职业性延伸,传统知识本位课程观在发展的过程中,出于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内在需要,已通过职业性要素的导入而渗入另一极。在职业性中导入学术性。由关注特殊技能进向关注综合技能、系统技能和统整能力的能力本位课程观,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也不得不考虑导入学术性或普通性的认知要素,从而指向另一极。

三、推进“整体课程观”指导下的中国高校课程建设

面向未来的中国本科及以上高校课程建设应当把“整体课程观”作为一个指导性理念来定位,其中包括课程类型、课程目标、课程方法、课程设计、课程组织、教学途径、教学方法及训练与考核等层面的多元整合取向。

(一)课程类型取向

在课程类型上,应着眼于从学校到生涯,与时俱进地选择人类高等教育职业活动的历史积淀与现实发展各种要素之精华,扬弃传统高校课程中整体知识观与整体能力观、学术性与职业性、人本主义与工具主义、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等两极对立,推进以课程觅母建构为信息基础,以整体课程观为指导,类型不同各有侧重的多元整合高校课程建设。

(二)课程目标取向

在课程目标上,应当借鉴新世纪教育基本要求,扬弃传统高校课程中重认知轻做事与重做事轻认知的两级对立,推进以健全人格为高等学力框架、兼顾学生发展后劲、不同类型各有侧重的多元整合高校课程。

(三)课程方法取向

在课程方法上,应当扬弃传统课程模式学科中心与工作中心、知识中心与活动中心、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两极对立,推进以觅母表达(指浓缩在高校教材的“课程觅母”中被编码的“人类高等职业文化信息”,通过教师备课和授课和学生的学习与训练,到学生“高等职业胜任力”建构的信息流动过程。)为中心的课程建设。

(四)课程设计取向

在课程设计上,应当通过借鉴新世纪的学习框架,扬弃传统高校课程“目标模式”与“实践-历程模式”的两级对立。需要既承认传统型课程目标的中心地位,也承认基于教师和学生问题思维、研究探索和实践活动等创新型、创业型课程目标的否定性作用;兼顾情境模式,就是兼顾课程设计对诸多内外情境要素的高等文化选择。推进兼顾“情境模式”,类型不同各有侧重的多元整合型高校课程建设。

(五)课程组织取向

在课程的要素组织上,应当扬弃传统高校课程中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直线式与螺旋式等两级对立。用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纵横交错的基本原则取代传统知识本位课程的纵向组织和传统能力本位的横向组织原则,推进立足于高等职业个体发生机制的高校课程建设。

在结构组织取向上,为从容应对不断加速的知识更新、技术更新和生产更新的挑战,应当探索使知识结构合理化、内容结构无限化的高校课程建设。使高校课程中知识结构层次合理化,就是合理配置深层、中层、浅层知识,通过深层知识度中层知识、中层知识对浅层知识的一般性、稳定性和指导性作用,赋予课程以应对知识流变的必要弹性。使高校课程中知识内容结构无限化,就是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通过学会学习,导入关于学习理论、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等否定性的自主学习机制,赋予课程以应对从学校到生涯的知识流变之无限潜力。

(六)教学方法取向

在教学方法上,应当着眼每种方法的特定适用性,推进将各种方法兼收并蓄的课程建设。将学导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诸多教学方法,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方式有针对性地运用于相应教学环节,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借以克服教学重鱼轻渔,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和学生轻交流、少体验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四、《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建设

在课程建设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不论是国际旅游发展格局,还是国内旅游发展态势,都发生了不少改变。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消费背景下,尤其是各行各业日渐重视创新创业、“互联网+”成为风靡全球的商业模式背景下,国内外旅游业态不断推陈出新,旅游消费者行为也相应地发生了诸多变化。国内外学界对这些新的旅游业态(例如,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在线消费等)和旅游消费现象(例如,中国内地出境游客行为、家庭旅游等)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涌现出不少高质量的成果。这些业界动态和学界进展都必须要及时反映在《旅游消费者行为》的课程教学中。另一方面,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文件,对“教学过程规范”“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及“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等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新要求应尽可能落实到课程建设中。

(一)课程内容

该课程应以旅游消费者的旅游过程为主线,全面展开旅游消费者的感知、动机、情绪情感、态度、决策、体验、满意度与忠诚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经济与文化因素对旅游消费者行为影响等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诸多内涵,并且需要专门介绍旅游消费者行为的跨文化比较及全球消费趋势下中国特色的旅游消费行为。需要同步反应“体验经济”“分享经济”意义上的“旅游体验”和“互联网+”在旅游消费领域引发的变革,并将它们提炼和聚焦于相关的教学内容中。

(二)课程观取向

借鉴当代美国大学整体知识观指导下的专识与通识互相融合课程改革的基本内核,力求专业知识以“通识”为基础;借鉴当代欧洲大学整体能力观指导下的专能与通能整合课程改革的合理内核,将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融入本课程专业能力训练中;将整体知识观、整体能力观、整体道德观三位一体的整体课程观,作为中国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类课程建设的指导性课程理念。

(三)学力建构取向

应引导学生建构以整合专识与通识的全识、整合专能与通能的全能和整合行业道德、职业道德和做人道德的全德为三重本位,以健全职业人格为最高整合框架的旅游管理类高等学力。传承型训练与创新型训练并重,学术型训练与职业型训练并重,认知性训练与实践性训练并重。

(四)职业核心能力训练

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需要熟练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急需知识信息;需要广泛搜集、整理、开发和运用信息,善于学习、接受新的事物,以适应复杂工作和终身发展的要求。

在信息处理阶段,能分析复杂信息任务,比较不同信息来源的优势和限制条件,选择适当技术、使用各种电子发现和搜寻信息。能辨别信息真伪,定性核校、分析综合、解读和验证资料建立较大规模数据库,用计算机生成信息。能用新闻方式发布、平面方式展示、网络技术传递,利用信息预测趋势、创新设计,搜集信息反馈,评估使用效果。

在解决问题阶段,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时,能分析探讨问题额实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验证这种方案的合理性。在制定计划、实施解决办法时,能制定并实施获得认可的详细计划与方案,并能在实施中寻求信息反馈,评估进度。在检查问题、分析结果时,能优选方法,分析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方案。

在革新创新方面,学生能通过客观分析事物发展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揭示事物的不足,提出首创性的改进意见和方法。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并实施创新工作方案,并在条件变化时坚持创新活动。能按常规方式和专业要求,对创新方法和结果进行检测和预测风险;针对问题调整工作方案,总结经验,指导他人,提出进一步创新改进的方法。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整体旅游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旅游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