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1-11-27汪婷

魅力中国 2021年27期
关键词:师生语文课堂

汪婷

(仙桃职业学院,湖北 仙桃 433000)

一、语文教学困境

(一)教学中忽视师生平等、师生交往

在现在教学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到底该是怎样呢?这一直是教师思考的问题。但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就应该是有距离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千万不要和学生走得太近,不要与这帮小孩子讲什么平等,因为这样会失去教师的权威。新教改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这个课堂是大家的,所以在这个课堂上更要强调师生的交往,积极的互动,以期师生都能得到发展。但有一些教师还是不喜欢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忽视师生交往、忽视师生互动,自说自话。其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反之,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语文教学的课堂不注意调整节奏,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的课堂是一个大舞台,学生和老师都要表演,这就要求教学中调控好适当的节奏,努力营造张弛得法、快慢协同、高低起伏、疏密和谐、错落有致的课堂氛围,即在课堂节奏上体现人文的关怀,就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振效应,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反之,教和学频率相冲,教者孤掌难鸣,学者无所适从,学生或因紧张而疲劳,或因松弛而分散注意力,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这是人文关怀缺失的体现。

(三)语文课堂的讨论流于形式,得不到实效

新课程的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成功地愉悦感。而在课堂上,教师采用最多的就是让学生讨论来获得答案,这本来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发现同学的长处,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好方法,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却流于形式。

(四)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教改要求学生不能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照本宣科传授的知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创新的能力。学生正处于青春花季时,对许多东西都怀着好奇、怀疑的态度,思维活跃,勇于探索是他们的最大特点。在课堂上,往往由书本上的知识他们会联想到他知道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就继而脑海中闪现了智慧的火花。这样在课堂上,他就有可能发表出比教师更新,甚至于相悖的不成熟观点来质询老师。这样在课堂上,他就有可能发表出比教师更新,甚至于相悖的不成熟观点来质询老师。这时候,有的教师就脸上挂不住了,很粗暴地把学生的观点批得一无是处,一盆凉水把孩子们火热的创新之心浇冷了,也许这个学生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这种现象据我所知还不是少数,很多教师太喜欢“听话”学生了,殊不知你这样做将扼杀多少优秀的学子。其实许多教师大可不必这样,学生有这样的积极性,教师就顺势而导,让他的思维在良性的轨道上发展,不仅可以让他的质疑、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而且还可以促进他现在的学业。教师也大可不必太考虑面子,发现一个好苗子,培养一个好学生才是最重要的。

二、语文教学对策

(一)语文教学注重师生平等

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要逐步从所谓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中的首席”作根本位移。教师要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就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他们话语权,宽容的对待他们那些还相当不成熟的想法,并适时地作引导,即使有时批评很严厉,也要让学生明白你的一片苦心,让自己尽可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的课堂是一个大舞台,学生和老师都要表演,这就要求教学中调控好适当的节奏,努力营造张弛得法、快慢协同、高低起伏、疏密和谐、错落有致的课堂氛围,即在课堂节奏上体现人文的关怀,就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振效应,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在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教师作为课堂施教的主体,示教的客体;学生作为求教的主体,受教的客体,彼此在这“双主双客”的关系中,互相配合,进行有效的课堂节奏调控,达到协同共振的境地,对低负高效高质地学好语文,张扬失落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严肃枯燥的教学方式,缓解学生的课堂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采取积极性评价的方法,对正确的、有发展空间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称赞,对可行性低、逻辑性低的见解,指导学生改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导入课堂,在课堂讲解中恰当地插入一些创新性见解,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创新的原动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首先,教师应该做好课堂导入。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哪座房子最漂亮”时,可以先让学生画出自己觉得最漂亮的房子,丰富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画出不一样的房子,使学生在动手作画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成功导入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其次,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雪孩子”时,可以让学生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做出一个“雪孩子”,使学生在兴致盎然的动手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学习和探索,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春雨的色彩”时,可以先问学生:“春雨是什么色彩?”引发学生思考,再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充分参与课堂学习,还使学生通过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学习他人良好的思考方式。

(六)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烈的年龄特征,合理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符合学生好奇心、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另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勇于质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总之,新教改下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求老师要抛弃多年来的僵化教学模式,潜心学习新教改精神,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新的师生关系,新教改课堂的特点,而且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新教材,新课改不是让我们单纯在教学的形式上改,而是要研习其精神实质,真正地在教学中回归文本,回归人本,在教学中实现高效。

猜你喜欢

师生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