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1-11-27邓美琴
邓美琴
(福建省永安市巴溪湾小学,福建 三明 366000)
语文教学素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学科目,而其中的阅读教学更是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等多方面综合性的语文学科素养。但受制于传统教学方式以及部分教师老旧教学观念的限制使得部分小学生并未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就需要教师能够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同时辅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为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促进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思维、智力等能力素养获得有序成长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但对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而言,大部分教师缺少利用新型教学模式与理念的意识,从而导致小学生只能够被动、机械化地接受教师为其传授的语文知识。这种单一化、形式化的教学模式非但无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可能对其学习兴趣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其对语文知识以及阅读学习课堂产生本能的反感与排斥之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教学重视程度的提升,使得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手段愈发丰富多彩[1]。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读思达”教学法简单而言就是教师引导小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教材课文、优秀刊物等读物做出的阅读、思考、表达等一系列的学习反应。小学生在经历过这三个阶段的阅读学习后能够有效地将在阅读时学习、接触的知识转换为自身的语文素养,从而真正地做到将语文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与行,进而在提升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使得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在“读思达”教学法的帮助下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正确认识到新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优势所在,但受限于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或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不足、小学生配合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始终无法获得实施,严重耽搁了小学生进步与成长的时机。首先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足,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存在着阅读速度缓慢、理解能力较弱的问题。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授课方式不当、碎片化阅读过多、无营养读物过多等多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读思达”教学法根据具体的问题做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其次,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少独立思考的意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会选择采用总结性的教学模式来完成阅读知识的传输工作,此举缺失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却无法有效提升其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长此以往就会使其在进行阅读活动时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导致其对文章脉络的梳理以及阅读结果的总结缺乏自己的独立意识;最后便是现如今小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仍有待提升,尽管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系统的小学教育之后大部分小学生都能够养成一定的表达能力。但受限于传统教学理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制约,使其无法在阅读教学中掌握正确的表达能力,只能机械化地将书面上或是教师告知的知识内容进行转述,不能结合真实的语境、阅读所得与自身的需求做出合适的表达。凡此种种,都是限制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获得良好成长与发展的因素,需要教师结合“读思达”的教学法对其做出正确的教育以及引导,进而在提升其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其获得更加优质的学习效果。
三、“读思达”教学法在小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由于每一位小学生的学习喜好与实际学习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读思达”教学法来根据不同小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来引导其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来提升其综合性阅读能力,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阅读、思考、表达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与提升[2]。以小学语文教材中《金色的草地》为例,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阅读、学习这一篇课文时就可以结合不同同学的真实需求来为其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例如在面对思考能力较差的学生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诸如“草地为什么会是金色的呢?”的问题来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使其能够带着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在阅读中获得新的感悟,进一步提升其思考能力;而面对表达能力不佳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引导其在阅读后通过撰写并当众朗读读后感以及改写、续写文章内容的方式来提升其表达能力,促进其语言组织能力以及逻辑思维都能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提升。
(二)引导小学生充分感知文韵的魅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同时也要通过“读思达”教学法来促进其养成一定程度的文学审美素养,使其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感知语文知识与文章的魅力所在,进而提升其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动性。以小学语文教材中《桂林山水》为例,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阅读、学习这篇文章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设备来为其播放与桂林山水景色有关的视频以及图片,目的是使小学生能够在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获得“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小学生结合其自身曾经见识过的秀美风景或是曾经阅读过的描写景色的词来与本文中诸如“嶙峋”“连绵”等词汇进行对比,并试着将文中的形容词换成其他的词汇。
(三)结合生活元素提升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都尚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其不会对过于陌生或者远超于实际生活的文章产生共情,这也是小学生在阅读过于深奥或是过于超脱现实的文章时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由此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及时的指导与教育,将生活化的教学元素与教学情境积极地导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其在更加熟悉的学习氛围中敢于发言。例如在阅读文言文《伯牙子期》时,如果教师一昧地为其讲解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己之情,不仅无法有效激发小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欲望,还有可能使其对语文知识产生一定的排斥之情。基于此,教师不妨将更贴近小学生生活的元素导入到教学中,例如引导其模仿文中体裁讲述自己与好朋友的故事或是讲述其在生活中所见证过的知己之情。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表达欲,同时也能够使其结合自身的精力与见闻来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对其各方面语文素养皆有一定的益处。但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控好小学生的发言中心思想与方向,避免因过度偏离主题而造成教学效果不佳情况的发生。
(四)结合课堂游戏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与进步的状态,因此他们难以对枯燥、乏味的课堂活动产生足够的参与兴趣与认同感。由此就需要教师能够依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需求与真实的喜好来为其营造更符合其学习期望的学习氛围,也就是结合优秀读物之中的精选片段或是小学语文教材之中的课文选段与对小学生阅读、思考、表达能力有所帮助的游戏。运用小学生更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来使其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教师所布置的教学游戏活动之中,不仅能够提升其参与积极性与认真程度,同时也可以借助其对于游戏的好感来增加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达成一举多得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想要引导小学生阅读被评为“第六届少年中国少儿优秀科普作品”的《海错图笔记》,并使其在阅读过这本书能够有所收获之时,就可以根据本书的特征以及小学生好奇心旺盛的心理特征来为其创设一个“治理闯关”的游戏活动。也就是将本书中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提炼,并制作为类似“海和尚指的是什么?”“夹石鱼有什么习性?”“简单介绍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等关卡问题,同时根据不同难度的关卡设置一定的奖惩制度。此举能够使得小学生受到游戏与奖励的双重刺激,进而不断地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并且在游戏中逐渐提升其语言组织能力。
再比如,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中的课文来组织游戏活动,以《亡羊补牢》为例,在学习本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开展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引导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感以及喜好来选择扮演“狼”“羊主人”“小羊”的角色。并且让他们根据自己在阅读、学习后的感悟以及自己的想象来进行表述,如果自己是羊主人(狼/小羊)的话,面对破损的羊圈与已经丢失了一只小羊的情况下会怎么做?为什么?此举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语言逻辑性,对其日后的学习与成长亦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真正地落实了“读思达”教学法的教学目标。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尚存有一定的问题,因此他们不会对没有见证、参与过的事物产生过高的理解与情感共鸣,加之长时间机械化、单一化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无法使其“读思达”能力获得提升,甚至还会使其思考方式与逻辑思维在千篇一律的课堂活动中变得更加固化进而逐渐丧失了足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想要使得小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等各项语文综合素养获得更好的进步与提升,就要求教师能够将有效的教学活动由课堂之中延伸至课外,使小学生能够在更加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思维与能力的双重发展,进而获得更加优质的学习效果。以小学课文《蝙蝠和雷达》为例,教师如果只凭借口述的方式来为小学生简单地讲解蝙蝠、雷达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不能够使其对这篇课文产生足够的理解,甚至有可能导致其因对这部分知识产生迷茫的心理。为此,教师就可以在保证集体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其到当地的博物馆、科技馆等与本篇课文有关的场所进行实际的参观活动。并且在参观结束之后还可以引导小学生再次精读本篇文章,同时在思考过后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感与文章内容来进行总结性读后感或是观后感的演讲活动。也可以选择邀请小学生进行小组互相提问、沟通的交流活动,意在使其能够将针对本篇课文的知识进行再次的记忆,并且在交流之中产生新的感悟与理解,达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教学手段非但无法有效提升小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能动性,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不能保证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能够正确地理解、掌握教师所教授的语文知识。由此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重视“读思达”教学法对小学生的积极影响,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多方面语文素养获得提升,促进其获得更好的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