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冯文化融入中职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21-11-27李晓晶

魅力中国 2021年27期
关键词:钦州幼儿教师口语

李晓晶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广西 钦州 535000)

一、刘冯文化的研究

一座城市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能构成这座城市的本土文化。钦州有着1400 多年的历史,依傍着山,邻靠着海,人杰地灵,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英雄城市。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钦州市属于临海城市,有着发明于唐,兴盛于清,流传至今的坭兴陶。还有刘永福、冯子材两位民族英雄,他们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侵略的取胜的事迹,晚年回钦为家乡所做的贡献和他们的故居形成了钦州特有的本土文化刘冯文化。刘冯文化既有精神形态,又有物质形态。

(一)刘冯文化的精神形态

刘永福是广西防城港市人,出身雇工,1864年组织黑旗军。在中法战争中,率领黑旗军与法国侵略者抗击,还抗旨保台,打击日寇。刘永福晚年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道,还设立了书堂教书。冯子材生于广西钦州,中国晚清抗法名将。光绪十年10 月,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刘永福、冯子材两位英雄奉旨出征,抗法抗日保家卫国,他们热血奋战,让侵略者闻风丧胆,让钦州人民倍感自豪和骄傲。他们不仅战功显赫,而且在他们晚年的时候回乡兴办实业,关注民生,振兴教育。冯子材带头捐资办学,为钦州教育发展倾注心血。刘冯两位英雄的一生奋斗书写了“爱国、爱乡、爱民”的“刘冯精神”。刘冯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他们顾全大局,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影响着钦州人民。

(二)刘冯文化的物质形态

刘冯故居是钦州特色鲜明的物质文化形态。刘永福故居名“三宣堂”,位于钦州市板桂街10 号(古称下南关)。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 年)。是钦州市现存最宏伟、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冯子材故居又名宫保第,在钦州市钦州镇白水塘村。冯宫保第总占地面积15 万多平方米。主建筑“三排九”建筑模式。建造时用料讲究,室内梁、柱、门窗、匾联多为珍贵的格木制成。作为典型的清代南方府邸建筑群的子材故居融合军事、艺术、人居的特点。

这两处故居现在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些荣誉称号说明了刘冯文化的价值与意义。钦州市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再到大学都会组织学生到两处故居参观学习。这是对同学们进行爱国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钦州市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

钦州市用刘永福、冯子材的名字为街道命名,为大桥命名,这些都体现了钦州人民对刘冯爱国精神的认同感和刘冯文化是本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研究

《幼儿教师口语》是一门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岗位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幼儿教师口语》,内容设置上可分为三大块:口语基础、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技能性强,包括儿歌、朗读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口语表达形式。这些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备的、基本的从教技能,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作为未来幼儿教师或从事幼儿教育的职业人,口语表达是与幼儿的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就是要求幼儿教师既要培养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启发性,有要引导启迪幼儿学习知识的形象、生动性,启蒙幼儿热爱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语言。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所以职业的特殊性就要求教师本身的语言素养非常高。幼儿教师不仅通过教学活动向幼儿传授知识,还要开展日常的教育活动,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情感,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作为未来从事幼儿教育的职业人,要有过硬的口语表达能力,它与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文化积淀、心理素质、思维能力等密切相关。

三、刘冯文化融入《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实例研究

2017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意见》,提出中华传统文化的 教育应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在考虑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全方位、多层次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学前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儿童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个人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很少,知识量薄弱,人文素养也是参差不齐,要想地域文化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就必须加强教师的知识储备量。

(一)刘冯文化融入《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意义

1.对本土文化的学习。本土文化主要是指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本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优秀的地方文化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标志性的英雄人物也体现特有的气质。作为钦州的本土文化,刘冯文化代表着“钦州精神”。刘冯两位英雄的一生的事迹,向我们呈现了“爱国、爱乡、爱民”的“刘冯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他们顾全大局,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影响着钦州人民,钦州人民开山填海发展经济。

利用口语课的特点让学生学习刘冯文化,既了解两位英雄在抗法抗日的守土保疆中战功历史,他们晚年回乡兴办实业、关注民生和振兴教育的故事,又认识到他们钟爱故乡的朴素情怀。将刘冯文化融入口语课堂,既是对刘冯文化的传承,又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作为城市的一员,了解这座城市的闪光点,了解它的历史,是不可缺少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意见》强调幼儿园、中小学以教材为重点构建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并制作校本教材、绘本、儿歌等读物。学前教育的学生只有了解了这种文化,理解了文化的内涵,具备了这样的素养,将来在工作岗位上付诸实践,开展相关主题的活动,将刘冯文化的内容融入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并被幼儿所接纳。同时也利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园校共建的地域文化课程的开发。

2.思政教育的体现。思政教育是指社会或者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全民团结共筑中国梦。“刘冯精神”的内核是:“爱国、爱乡、爱民”,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所以我们更应该将这种文化纳入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持续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让他们了解历史,立足现在,规划未来。这样的文化教育,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二)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学习方面基础薄弱,学习的自制力差,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心理方面不够成熟,表现欲强却又自卑,心里不稳定;价值观责任心方面判断是非的能力弱,自我意识差,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的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针对这些特点,更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让刘冯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进入校园,进入教材。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信心,刻苦学习;正确的认识自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奋发有为,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刘冯文化融入《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途径

1.可以利用实践课,组织学生参观故居,听解说员讲述英雄故事。刘永福、冯子材的故居、墓地都是教育教学的载体,学生通过实地参观,专业人士的详细介绍,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亲身体验加深印象。

2.利用网络平台、书籍将刘冯英雄故事引入课堂。邀请专家进课堂进行宣讲。观看相关视频通过纪录片、电视剧、电影等影像了解历史,了解两位英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观后感,以专业或者班级为单位并开展演讲活动,将刘冯精神融入到课堂中。

3.以刘冯两位英雄为原型,创作本土儿歌、绘本故事,指导同学们表演儿歌,讲述英雄故事。用这种参与式、体验式的方式将刘冯精神渗透到口语课程中,达到教育目的。

4.利用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创作刘永福、冯子材人物画像展,张贴在教师、走廊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地方,达到宣传刘冯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

四、刘冯文化融入《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一)受学校管理的限制,暂时不能按计划实地参观,学生很难有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有关刘冯故事的视频资料有限,学生能欣赏到的资料较少,耳濡目染的影响较少。没有专家、学者的深入讲解,学生的理解仅停留在文字层面上,对刘冯精神的内涵没有真正领悟。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故事创编能力有限,作品质量不高。平时以讲童话故事为主,历史英雄故事与童话故事讲述大有不同,学生的讲述方式还停留在童话故事的讲述层面上,讲述时缺少内在的深度与广度。

(三)没有编制与教材配套的刘冯文化学习手册,形成系统的融入课程的校本教材。这样教学实践中无案可依,没有系统的指导计划、没有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对刘冯文化的学习。

猜你喜欢

钦州幼儿教师口语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强钦州水上消防建设的思考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酒中的口语诗
钦州坭兴陶艺造型设计初探
“钦州大蚝”豪气崛起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