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就业竞争力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021-11-27张孝慈
张孝慈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创业教育即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过程,而高校就是施行创业教育的主体。为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后的政治文化以及经济领域中的创新能力,最大程度延伸和开阔全新的空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提升高校大学生竞争力的主要路径就是创业教育,也是施行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对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就业竞争力视阈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更新大学生就业理念的契机
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式越发严峻,使得国内高校这一形式下积极的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其次,在一定程度还能够让大学生对就业观念的改变,对当下的就业形式具备明确的认知。高校应在这一阶段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进行加强,并开拓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中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转变。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不再只是单一的接受社会企业或单位的挑选,大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创业自主就业。如今社会的发展需求不再是就业教育和守成教育而是创新创业教育。因此,推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国家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客观要求
在就业竞争力视阈下,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级培育创业型人才的客观要求。在这一形势下,国内高校应积极的响应有关我国“建设创新国家,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号召。目前,其他国家已将人才和科技作为竞争核心。为此,高校需要积极的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家精神的人才,让他们通过自身所掌握的创业技术与知识转变成有效生产力。高校大学生们在经过创新创业教育以后,自身的创业精神能够得到一定的磨炼,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是促进我国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大学生今后在社会中持续发展能力、竞争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三)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化解民生难题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
从理论角度来看,在就业竞争力视阈下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作为化解我国民生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的主要路径。在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大力扩招下,使得每年毕业学生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从而形成大学生就业严峻的问题。不只是高校大学生需要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也对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一方面,创业教育可将就业难的压力转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能够为其他的学生带来就业机会,进而推进了就业效应的提升,使得当代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2]。
二、就业竞争力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因为职业理想是个体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以胜任力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职业理想可以促进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职业理想是人们实现职业抱负的力量源泉,可以增强生活进步的动力。同时,职业理想也是企业家的思想基础。只有重视职业理想教育,树立职业理想,创业才能实现。因此,应通过职业指导引导学生了解、喜欢甚至热爱即将到来的职业。大多数职业教育学生别无选择,只能参加职业教育。他们不了解甚至不喜欢他们的专业和他们将从事的职业。因此,我们应该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引导学生摆脱这种消极心理,引导他们的积极心态。对待即将到来的事业和创业之路,引导他们珍惜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意识。总之,学生对未来继续教育和创业的深切向往是学生潜在的内在动机。我们应该发现并调动学生潜在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的创业需求。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难度。说到“创业”,大多数人理解为自己当老板,但事实上,自己当老板只是创业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创业的全部内涵。创业是指通过努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它应该是就业和高层次就业的升华和提高。学生应该认识到,创新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实现。既要有积极的思想认识,明确的目标,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不屈不挠,经得起失败的挫折,有坚强的毅力,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走向成功。因此,通过教育和实践,学生可以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作为一个企业家,除了为创业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外,还应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提供创业实践机会
如今,文化和经济密不可分。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及引导的作用越发明显。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产学研紧密结合可以促进校园产业文化的发展,而校园创业文化的发展又将极大地促进产学研的进一步融合。作为一所大学,我们应该树立创业型大学的形象,充分了解我们当前和未来的学生、本地甚至全球合作伙伴和投资者。例如,阿德尔森学生创业项目是由公共和私人领域的教授、研究人员和成功企业家共同努力,为大学们给予资金上的帮助和培训,以鼓励他们在企业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造力。该项目帮助学生在国内外创建盈利和非盈利公司。完善创业激励和资金启动机制,使学生在校园创业成为可能。经校园建设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学生创业。树立创业明星榜样,让校园创业文化深入学生生活。组织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是高职学生创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的教育基地来开展。如创业实习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社区实践基地以及创业岗位基地。实践还增强了学生的创业自信,沟通了大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们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感,同时还增强了高职学生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以及效率意识,让学生体验失败的艰辛和痛苦,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坚韧性、高职生的自控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培养高职生的创业素质,尤其是学生的商业认知水平。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宣传交流渠道,促进高校创业文化的发展。通过在线QQ、MSN、创业论坛、创业指导网站、校园布告栏、校报、医院报、各类手机布告栏等,广泛宣传创业活动和案例。充分发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引领的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作用,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创业、人人想创新的良好局面。培养创业主体。创业不能由学校或行政命令来管理。大学生是创业的主体,是产业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全面建设高校创业文化是千千万万学生的事业。如果创业主体——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调动,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校园创业就不可能。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政府和社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培育创业文化,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引导学生创造性就业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校园学生创业模拟与实践。培养一批创造和传播创业文化的创业型毕业生,从少数人到全民,形成人人求发展、共同创业的良好局面。
(三)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拓展实践创新能力
在校大学生只有经受创业实践的锻炼,创业目标才会更加清晰,创业信念才会更加强烈,才会形成良好的创业精神。建立专门的创业实践基地,建立专门的创业服务机构。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配备专业的得力的指导教师,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践氛围。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便利,如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园,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整合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形成逐步完善的创业支撑服务体系。整合资源,继续完善中介服务和企业融资平台,与社会中介机构合作,形成功能完备的中介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人力资源、会计、管理咨询、法律、项目评估、企业策划等中介增值服务。建立融资平台,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与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政府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金融咨询服务。
三、结语
通过综上所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发严峻,是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亟待需要处理的问题。而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以及为大学生带来就业创新理念,其次,还能够很好的解决民生与就业问题。因此,高校应通过自身的特点积极地为大学生开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为我国社会培育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业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