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避免学生两级分化
2021-11-27黄仁颖
黄仁颖
(龙岩市西安小学,福建 龙岩 364000)
前言
小学生数学学习,是在老师科学的指导下,以小学生为主体,通过听讲、思考、实践等方法得到不断变化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逻辑性较强,教师要善于引导,教师应科学引导,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探究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以小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尽可能避免出现小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两级分化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影响,缺乏教师重视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一名小学生的好坏基本以小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为主要依据,着就很大程度上限制教学理念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多数教师会注重小学生考试成绩的培养,其他方面的教学关注度有所下降。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必须时刻跟上时代的发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然而,传统教育观念在教师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新的教育方式缺乏发展空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需要做得还有很多。小学班级人数众多,教师多以中等水平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进行课堂教学准备工作,忽视那些学习能力有限的小学生。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基础课,传统教学多以“题海战术”为主,缺少小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严重禁锢了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是造成小学生自学能力逐渐下降的重要因素。教师不能给予那些自学能力有限的小学生足够的重视,任其自由发展,小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将会逐渐加重。
(二)小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
小学生心智本身就不够成熟,容易受多方面的影响,产生小学生两级分化的重要影响就是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致使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小学生本身理解能力本身就是不一样的,既是教师讲授的是相同的内容,但终有些小学生无法理解。这些小学生看到与其他人的差距,产生自卑心理,使得差距逐渐变大,形成两级分化的现象。
(三)小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不高
虽然小学数学在成年人眼中内容非常简单,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认为数学是门非常容易的学科。首要原因是因为小学生以前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关的数学知识,因此产生畏惧心理。小学数学对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其还需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综合能力有限的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热情不高,觉得十分枯燥、乏味。部分小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课堂讲课的脚步,觉得学习无用,不能拿出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数学学习,无法产生学习的效果。
(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小学生来说,一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发现数学很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缺少与小学生之间的探讨,没能正确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的教学小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学习方法,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过于依赖教师进行解答。在课堂上课时,教师也会讲解数学知识的重难点,由于小学生上课时不认真,导致这部分知识没有理解透彻。长此以往,小学生的学习会逐渐下降,影响数学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避免造成小学生两级分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开展有针对性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生本身的学习水平就是不一样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习能力好的小学生越来越好,那些学习能够力有限的小学生将会被一直落下,这也是存在小学生两级分化的主要原因。教师想要缩短他们之间的差距,就需要了解每个小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关注到班里的每一位小学生,找到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个性差异,在他们相同点上设计整体班级教学,在细节中加入对小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不断创新数学课程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全局观念,科学设计教学中每一个个性化的培养细节,和小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合理制定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促使小学生知道与其他人的差距,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进而提高班级整体数学水平。
例如,在解决汽车与公交车相向而行,相遇时各行驶了多少米?这道经典数学题,教师应结合不同层次小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点是那些学习能力有限的小学生,首先带领他们找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定位出应使用方程式来解答,然后领着小学生复习方程式相关知识,最后引导其自行列出方程式并进行解答,以此来提高其的数学思维。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小学生,尤其是那些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小学生,更要加强数学重点知识的讲解,使每位小学生都可以独立的思考并解决问题,增强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设计分层导学,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对课前导学部分的忽视,导致形成教师从开始上课到下课都只有教师在进行授课,师生之间没有互动这一局面。柏拉图曾说过“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充分说明了课前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在分层导学的设计中,教师要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课堂当中来,提高小学生对本节数学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以“图形”为例,学习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课堂导学部分设计也应相对简单一些。像通过展示一个文具盒能够联想到长方形,再由长方形联想到长方体,进而理解图形的概念。那些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知识接收能力还可以的小学生,教师拿出一个圆圆的西瓜,将其切开可以看到截面,引发小学生自行思考如果切开一个长方体会得到几种截面,分别都是什么图形?最后一部分小学生综合能力整体很强,引导其独立思考一个几何平面图形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得到一个立体图形,有多少方案,都会出现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在设计导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组织同学们分组探讨,小组的分配也是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之上,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合作学习。教师科学使用教学资源,鼓励小学生自主学习,激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所有小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三)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小学生自卑心理
对于学习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教师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学生身上,才能逐步开始正常水平的数学教学。因此需要教师与小学生之间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愿意主动地解决小学生所遇见的问题,使得他们可以正确对待小学数学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数学教学,在此过程中与老师不仅和老师进行知识的相互碰撞,还有情感上的交互,在老师的带领下,提升学习的热情,并且敢于提问,强化学习效益。教师应鼓励认可那些学习困难生,不打击和刺激他们,最终提高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一些小学生不愿意主动与其他小学生合作学习,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一定的自卑感,不够自信,害怕犯错。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渴望被关注。一旦老师过于关注某些小学生,就会对其他小学生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导致逐渐消极学习。教师要平等对待所有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让苦苦挣扎的学生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老师也应该给予更多的表扬和认可,让他们有被认可的感觉,慢慢消除自卑感。
(四)设计分层作业,提高练习质量
小学数学老师还应为不同层次的小学生设计难度不等的作业,保证满足各个层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目的巩固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对于自学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教师应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针对能力中的小学生,布置一些有锻炼性的作业为主;而那些能力优秀的小学生,则以掌握典型题目为主。其中对于那些层次低、自制力差的小学生,可以联合小学生家长,让其在家中督促小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还需要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小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避免小学数学教学中避免小学生两级分化现象产生,教师首先要具备很强的责任感,真正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认真总结分析教学经验,提高学习困难生的转变,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