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的价值及实践策略

2021-11-27王迪波

魅力中国 2021年52期
关键词:汉字文明德育

王迪波

(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小学,江西 九江 332000)

前言

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德育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途中,大力倡导“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而小学语文是渗透德育的良好途径,也是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之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身为小学语文的任课教师,应积极探索德育渗透路径,在不断实践中挖掘有效的德育渗透措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能够以正确的目光看待事物、人生,并能正确辨别是非、善恶。

一、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价值和作用

(一)能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语文课程存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不论哪个阶段的学生,此学科都是必修课程,多数学生在课堂中都会主动学习,比较重视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沟通提供了诸多机会。因此,将德育渗透在语文学科中,具有明显的优势[1]。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引和逐步引导,将德育和语文教学内容融合,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促使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探索、学习,获取更多和道德中的知、情、行等,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能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要想保证德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效果,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将教学内容和德育资源融合,并适当进行迁移性教育。在此期间,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资源,掌握课文中的道德内涵、高尚精神等,借助不同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深刻感受道德精髓。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思想觉悟将会得到提升,会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使学生逐渐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道德素养。

(三)能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要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非常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而德育在语文学科的渗透,不仅仅是课堂中的渗透,还要认真思考与道德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此活跃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策略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体会人生道理

作为一名语文任课教师,在传输知识、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接受教育者的性格、喜好、能力、心理特点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将德育与教学融合,以此获取良好的教育效果。小学的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都是年龄在8~12周岁之间的孩子,这些孩子普遍具有好动、贪玩等缺点,但是这些孩子同样也拥有好问、好奇心强、渴望表现等优点。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成为合格的新时代人才。

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为了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受到启发,教师就可以开展角色演绎的活动,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提炼出来,然后共同编制成剧本。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剧本中融入“村民分析雷锋品质的对话情景”。通过这样的演绎,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会课文知识,还能让学生了解雷锋叔叔舍己为人、勇于奉献的良好精神,促使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其中的道理“舍自己,为国家,舍自己,为百姓”“勿以善小而不为”等,使学生将这种精神融入自身的行为中,也努力地成为一个敢于奉献的良好公民。

(二)领悟课文丰富情感,强化渗透效果

文章时表达创作者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径[2]。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纳入了很多篇著名文学作品,为学生展示了一片绚烂多彩、广阔无垠的文化天地,这些资源为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了有效支撑。通过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能让整体教育更富有生命力,能更好地唤醒学生内心情感,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接受教育。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渐成长为社会、国家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着利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掌握其中丰富的情感,以此强化德育渗透效果。

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制作成小学生喜欢的动态视频,并在课堂中播放,引导学生观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播放一些“错误”的情节,如“建成时间、外形描写”等。在播放结束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这时很多学生都会发现教师所播放的课件中有错误,并主动对教师提出。基于此,教师要表扬学生,并适当地鼓励学生:“你们除了发现课文与课件不同之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你们可以大胆地提出问题。”有的学生说:“故宫博物院代表着什么?”还有的学生说:“故宫博物院里面都有什么物品呢?”通过学生说出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情感,如:“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文章的创作者,当你看到故宫博物院后,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形容?”有的学生说:“故宫博物院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庄严威武”教师继续提问引导:“当你阅读这篇课文后,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震撼、感叹,建造故宫博物院的人非常伟大,我感到自豪!”学生的回答络绎不绝。通过课文的解读,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逐渐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壮丽,进而形成强烈的爱国之情,使德育渗透效果得到了增强。

(三)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形成良好品质

识字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也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内容[3]。尤其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汉字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不仅要掌握大量的汉字,还要掌握汉字的意义内涵、运用方式等。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德育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带领学生领略中华汉字文化。例如,在教学“孝”这个汉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个汉字拆分开,将其变成“老”“子”两个部分,并通过语言讲述:“小时候,我们会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下学习、玩耍,他们工作、努力,为我们遮挡狂风暴雨。但是,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他们正在不断变老,会受岁月的侵蚀,无法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爱和关心。但我们不能忽略他们对我们的爱,而是要将他们放在最高的位置上,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希望,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去尊重、爱华、关心他们,换我们为他们遮风挡雨。这时孝顺长辈的真谛……”这种创新方式的汉字教学,能让学生在明确汉字结构的基础上,切实体会到了“孝”这一传统美德,这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还保证了德育的渗透效果。

又如,在教学“膏”这个汉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利用多媒体功能,将“膏”的上半部分写大点,将“月”的下半部分写小点,营造一种“月背负着高大物体”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进行书写,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不同。通过学生的比较会发现,上下结构的汉字为了变得紧凑,写的时候要注意比例。针对学生比较后的结果,教师要给予表扬,并给予指导:每个字的结构不同,有大小之分、高矮之分,但是它们为了组建成一个新的汉字,需要相互协作,相互谦让,某些笔画的改变也代表了这些汉字的舍己精神,它们重视集体的荣誉,为了顾全大局,所以才能组成一个新的汉字。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以及道理的渗透,学生在分析字形结构,探索汉字内涵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的更多人生道理。同时,将是识字教学与育人融合,还能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汉字知识,并明白了“相互谦让、不要过度重视利益、相互帮助”等道理,使学生受到团结合作、集体主义等教育。

(四)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规范言行举止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与阅读教学相同,都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将德育渗透在写作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4]。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文明,从我做起”主题作文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创作,而是先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生活中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有哪些文明现象?”随后,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小组,针对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出不文明行为违反了哪些规则,造成了什么不良影响。这一过程与生活比较贴近,学生比较熟悉,所以情绪高昂,非常积极的讨论和交流。有的学生会说:“遵守红绿灯交通规则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能让交通更加顺畅。如果行人不看红绿灯,在马路上随意穿梭,不仅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还会影响交通。”还有的学生说:“遵守‘垃圾丢到垃圾箱’的文明约定,能让城市更加干净,能保持良好的公共环境,如果每个人都乱丢垃圾,我们会生活在垃圾堆里。”,甚至还有的学生说:“遵守‘不大声喧哗’的文明公约,能不打扰到他人,整个环境更加和谐,如果我们在他人需要安静的时候大声喧哗,不仅会影响他人,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到社会和谐。所以,这是要必须遵守的。”通过这样的讨论,能让学生意识到文明规则的重要性,能真正意识到文明的价值。通过这样的过程,能有效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文明意识,能让学生将这种意识落实在行动上,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遵守文明规则,并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文明公民。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并且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也比较重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中,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能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形成健全人格。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重视方式的运用,应选择合理、科学、有趣的方式开展教学,启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思维阶层,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通过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明白更多道理,传承优良精神。由此能够看出,将德育与小学语文融合,其价值和作用不可代替,对学生发展和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汉字文明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不文明说“不”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文明歌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