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1-11-27曹晚霞

魅力中国 2021年52期
关键词:生物植物实验

曹晚霞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武阳中学,甘肃 定西 748300)

一、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本知识

生物学科相较于其他小学学习科目,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师在教学中国可以充分应用这一优势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例如,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界生物蚂蚁,它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包括饭粒、面包屑、水果皮各种食物残渣以及昆虫尸体等,蚂蚁可利用身上的短小的毛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在诸如温度、化学物质的刺激下获取外界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以独特的方式传递给其他同伴,例如在发现体积较大的食物,凭借自身的力量很难搬运的情况下,蚂蚁会主动回到巢穴,向同类求助,它们通过触角相碰进行信息传递,之后会组成蚂蚁小队,前往食物所在地,通过团队协作将食物搬回巢穴。针对学生比较熟知的生活实例,教师可结合蚂蚁的生活习性合理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达成探究学习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学生掌握知识提出问题

教师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时,可以围绕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提问,从已经掌握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对于陌生的知识有熟悉感,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熟悉的知识开始发散思维,对于相关的没有学习过的新知识触类旁通。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三)利用生物知识科学假设

利用生物科学知识进行假设,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基于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得了黄化病的植物是否能继续生长?学生对于植物是否能继续生长提出假设,如果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它应该含有叶绿素,而黄化的植物没有叶绿素从而假设不成立,推出黄化病的植物不能继续生长的结论。

(四)聚焦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掘各种资源,应用到生物课程教学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就在于通过加强生物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并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各类相关的问题。结合时事热点,从学生感兴趣及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内容入手,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食品与安全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食品包装袋,引入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学生自主观察食品包装袋上的各种标识,如营养成分、保质期、生产日期等信息,基于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学生会自然而然的进行自主思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如食品包装袋上的展示大量标识的意义是什么?这些标识分别具有怎样的含义与实际功能?消费者中的特殊人群为什么需特别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为什么绿色食品在社会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等,这些问题都与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结合时事热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下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与此同时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二、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

教师要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创造一种轻松良好的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例如,在绿叶是制造有机物的工厂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植物的动画提起学生兴趣,在缓解课堂紧张学习氛围的同时给学生带来了一个疑惑,动物需要吃东西,绿叶植物是怎么依靠阳光活下来的呢?学生感到疑惑,学习氛围逐渐浓厚。结合课本知识了解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来获取营养后,学生可以继续发散性思维提出问题,所有的植物都依靠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吗?只有自然光能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吗?什么条件下光合作用不能给植物带来有机物呢?这时老师可以梳理学生的思路,同时用课本知识提醒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这样不但让学生对于这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更加牢固,而且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创新能力。

(二)重视学生思维培养

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是生物教学中需要着重塑造的能力,逆向思维要求学生从反常规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发散思维是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思考问题,对问题核心展开辐射性思考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流畅性。这种思维的塑造使得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能受益。

三、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就人类而言,其与外界接触并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视觉与听觉是主要的信息获取媒介,人类所掌握了解的知识也大多依靠视觉和听觉,对于外界事物的观察是人类进行科学发明与艺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初中生物实验就为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操作的流程,都要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来衡量。在实验课正式开始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预习,先将本次实验要用到的器具做一个初步了解、掌握实验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在实验中不同器具需要注意的操作关键点。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养成实验前先预习的良好习惯。记录实验数据要真实准确,塑造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精神。

生物实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实验过程中常常有理论和实际的碰撞。例如,在教授一些实验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疑问,为什么要使用干燥的试管而不能用使用潮湿的试管来进行实验?试管口的方向是固定的吗?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升实操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科性质,科学地研究精神有更深刻地了解,能够理性地看待问题,理性思考。

四、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生想要真正学好生物知识就要加强知识的实际知识。教学时可以将教材中与日常生产生活有关系的知识内容充分利用,积极引导。

例如,农业中的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涉及到植物的光合作用部分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等知识点与如何存储粮食,以及为什么要定期给农作物的松土相关联。生活中还有很多与生物知识相关联的问题,医生救助病人时为什么不能输异型血?儿童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充分应用有关知识理论,联系日常生活可以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问题意识

根据相关专家的分析表明,学生会由于知识储备的匮乏而导致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充足的知识储备量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在生物学习中,由于缺乏生物学相关的知识,也会导致学生欠缺问题意识。基于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学生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发现生物学教材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矛盾的情况,并基于矛盾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眼与视觉”的相关知识点时,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到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知道人类视网膜上的图像是所存在实物的倒立的,缩小的图像,但是人类实际上看到的正立的物体,学生由此会产生疑问,教师可由此自然地引出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即人类的视觉形成在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不是视网膜。学生基于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合理质疑,显然在知识与经验导向下的问题质量更高,更具有探究价值,以此引出相关知识,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课本教材与课程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知识经验,使这些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学生探究、创新、应用的载体,并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基于已有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挖掘,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六、结束语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生物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十分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型社会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养成良好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关键,一线教师要结合生物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出教材的作用,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生物植物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哦,不怕,不怕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将植物穿身上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