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
2021-11-27马晨旭
马晨旭
(甘肃省广河县老庄小学,甘肃 广河 731300)
前言
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工作需要立足于全新的视角,真正采用以生为本的模式进行知识的传递和渗透,这样就能够保证整个课堂教学的活动开展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地向着更高的方向所发展。本文就以数学课堂为核心,希望能够利用全新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最佳的状态下,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未来走上更高、更远的发展道路。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学效果不显著
在小学阶段整个教学的过程,教师仅仅询问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当前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对具体的知识有所了解,然后明确问题难度之后,使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通过教师学生真正的引导,学生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中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的流程在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个学生也能够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对问题进行回答。但是实际上,在整个课堂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完全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只能够跟随着教师的步伐,枯燥地对知识进行分析,即便是自己产生疑问,也无法有效地进行提出,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不断地对问题进行探讨,这样的课堂教学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就会造成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也不能够提出具有个性化的问题。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逐渐地丧失,完全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也阻碍了学生后续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这样的课堂教学工作如果持续进行,那么最终很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无法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二)无法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在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希望在有效课堂教学时间内,能够高效地把所需要传递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渗透。但是实际上最终所得到的结果,却往往天不遂人愿,因为学生每一个个体之间都是存在一定差异性的,所以这也造成了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其思维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都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所以每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只有很少数的学生能够快速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答案,大部分的学生依然处于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之中。在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引导有些得到答案的学生,已经能够输出最终的结果,而一些思维能力相对比较缓慢的学生,则来不及思考,就已经知道了答案,这样的情况就会造成很多教师都认为学生已经基本上都能够对问题有所理解,并且学会计算问题,然后快速进入下一个环节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只符合一些数学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但是对于一些能力和水平处于一般,或者较差水平的学生来说,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学材再建构进行知识整合
教材编写的相关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会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对于知识内容所具有接受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通过反复的研究强调需要利用教材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于内容记忆的水平以及运用的能力。所以在课程教学划分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学的内容都被分割,在难度不同的阶段让学生逐步对数学知识进行适应,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这种分模块式的教学形式,造成了前后知识点无法有效联系的现象,出现了知识理解僵化的情况。所以教师还需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有着一个整体良好的把握,这也要求教师能够再一次重新构建教材。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期,教师需要通过对整本教材,甚至所有教材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到小学时期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的知识内容,有针对性地把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和构建。其中就包括:概率与统计、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几个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真正在这些部分知识点统一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单元整合教学的意义,也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地把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再构造。
(二)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
思维导图这个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所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育理念,主要就是通过学生知识学习的现状以及学生学习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课堂的知识进行清楚合理的划分,利用不同的思维导图画法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思维导图是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学工作在开展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整合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把同一个基础性的概念,衍生出最新的问题和最新的概念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了解不同知识之间所具有相互的联系。在这样的目的下,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共同的对基础性的概念进行梳理,并且了解其中所衍生的框架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使整个课堂教学的体系变得更加的清晰,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整合也变得具有可能。
除此之外,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的方法就能够帮助学生把碎片化、零碎化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把握,所以在单元整合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思维导图这一教学的理念与之不谋而合,使其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之中,真正让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联系各种不同知识之间所具有的内在关联。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从基础的知识点出发,让学生能够找到这些知识点所具有的联系,随后衍生出更加深入的知识,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三)整合习题培养关联性思维
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相关的概念进行掌握,更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只有提高了学生这一能力,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得以发展。所以在数学概念性的知识学习完成之后,教师更是需要利用各种各样实际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课堂所涉及的知识,实现单元的有效整合。因此,在复习和巩固阶段,教师就可以对课堂教学的习题进行设计,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内容与整体内容之间的联系,并且不断地进行收集和整理,使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练习册以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更是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以及教师的引导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选择习题的难度,需要循序渐进,突出课本上所包含的基础性知识,让学生有着更深层次的掌握。
例如:在讲解加减法这一内部知识整体复习的过程之中,其中不仅仅有6、7 的加减运算,及10 的加减运算,更有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连加连减的计算,教师还需要注重难易程度的层层递进,帮助学生能够学会灵活地使用渐进法,这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还有加减法的具体运用形式,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自己思维的关联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打造了高效的课堂教育环境。
(四)结合自主发展,实现生活化教学
最新教育工作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每一学科的教师都要高度关注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情况,并且有效地把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现状和生活的实际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够对课堂教学的工作进行完善和创新。教师需要增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利用具有生活化特点的内容,激发起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够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知识学习方法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有所提升。
例如:以《圆柱体表面积》这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到,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之中,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够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些归纳、推理和总结能力不强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容易遇到瓶颈。所以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引入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案例,让学生实际的进行分析,如,我们在观看历史剧时,皇帝所颁布的圣旨就是一个圆柱体形状的卷轴,太监拉开这个卷轴时,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通过这样的生活化内容引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也能够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来源,这也能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有效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以此实现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能力的有效培养。
(五)创设良好教学情景
小学阶段的学生面对抽象的事物。并不具备向片面化所转化的能力,这也影响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在《位置与方向》这堂课中,需要学生能够真正地在脑海中对《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有所理解,才可以把立体的知识向片面化所转化,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创设的方法,如,以上的案例,教师在课程开始的阶段就已经以台风作为当时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样的视频播放,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到课堂的氛围中。同时在后期的知识学习阶段,教师也以这场台风为例,了解到台风的方向,并且把《位置与方向》相关的知识内容融入实际的情景之中,这些能够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具有感同身受之感,也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准确的测量出台风的方向,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有效地简化学习的难度。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上,依然还有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及教学习惯进行知识的讲解,完全忽略了学生本身对于知识学习的需求,这也不符合教育工作开展中的新课改理念,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次文章的研究就基于以上的内容,以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就是具体开展情况为核心,深入了解到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在课堂的渗透实施策略,希望能够真正的利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保证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成为课堂的主人,吸收更多的知识内容,从而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