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
——让生活走进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
2021-11-27易程
易程
(江西省宜春市张家山中心小学,江西 宜春 331200)
一、数学化和生活化的具体概念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是指引导学生产生对世界的探索,对生活的热爱,使学生与外界事物产生碰撞和交流,从而自觉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在这种和外界的充分交流中,学生能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完美地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指导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更加具体生动而形象,能够引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原生动力,数学知识能够服务于生活,而生活现实的经验和感悟,也能够反作用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促进小学生主动思维的形成。生活化教学与数学化的抽象思维是相辅相成,互相统一的。数学生活化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联系具体生活来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的生活化体现在让数学基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它体现的是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哲学理论与哲学思想。用生活来服务于数学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天然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社会现实,去观察生活细节,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是身边的哲学,数学就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有力武器,从而能够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在不断地攀升数学高峰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作用。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应重视的方面
(一)首先要从改变教学观念开始
从不同小学执行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效果来看,生活化数学教学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最主要的一个关键性内容就是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虽然新课标下倡导小学生的主体课堂地位。但是,老师的观念和老师的指导始终是处于最重要的课堂战略地位。老师转变教学观念,能够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性的提升,让课堂充满活跃性和友好的气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一点就在于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执行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年龄特征,按照他们的认知进行课程安排,对学习的进度和学习计划进行合理的统筹,让小学生在有效的框架内进行自主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漫无目的自由放任,这样就失去了是数学本身的规律性和严谨性。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根本,指导理念的转变能够让小学数学实践应用产生质的飞跃,它能够指导、纠正、引发小学生数学课堂的蓬勃与向上的精神,改变小学生对数学课原有的认识规律——认为数学课是枯燥无味、难度大,改变不想学的现实。只有教师改变自己的观念,才能让小学生从一旁模仿学习,才能为学生树立一定的学习榜样,才能以身践行,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高峰的攀登。
(二)教师要尝试树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因为师生关系的融洽是小学课堂顺利推行的首要因素。师生关系融洽,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尊重,宽容和公平,对老师不会产生距离感。如果在严谨的数学学习中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那么学生对数学学习就会倍加爱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互相敬爱,互相尊重,共同学习和提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珍惜学生的学习成果,不管这种学习成果是否有错误,是否存在误区,都不要立刻给小学生予以否定。要通过耐心的讲解、正确的交流、科学的指引、有效的互动来对小学生的数学成果予以评价和分析。对于有创新性的学生要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于数学存在误区的学生,要予以指正和解答;对犯了学习错误的小学生要予以耐心的批评和及时的指正。师生关系的新时代特征体现在对于传统师生关系的上下级风格的改变,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攀登的高峰,而是有如自己的亲人,有如自己的朋友般的存在。能够和小学生站在同一起点上,甚至是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共同寻找数学问题中的答案。这种平等式的数学教学价值观,能够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友好,轻松的教学氛围,会进一步的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进度,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要确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如果小学数学教学中没有目标的指引,那么首先对于教师来说,就不能树立明确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指引,教师对于知识点的铺垫和陈列就会显得模糊不清,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参加一堂没有目标性指导的教学活动,会让小学生失去学习的方向,从而呈现出课堂气氛散乱、课堂进程不理性、效率不高、自由散漫,最终无法达到有效的学习成果。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大纲,大纲中应该包括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且,在目标的指引下,可以最终实现数学考核与评价的确认。在目标设立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以促进老师的责任感。不仅使教师在教学上有明确的目标指引,也使教师在方法上筛选得力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从而使小学生的每一次听讲都是有效的,都是有利的,都是有助于学习成绩提高,有助于数学知识转化和应用的。
三、数学化和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一)指引学生仔细观察生活
数学知识大多数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小学数学知识来解决。所以,想要培养小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就要引导小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去不断的观察生活中存在数学知识的领域。让小学生通过在课下观察生活、在课上形成数学思维与成果汇报,就会反过来在课下学习促进解决生活中各种难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有效的循环机制的建立,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热爱数学,不断地学习数学中的新知识和新发现,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库,从而成为一个数学家,甚至是成为一个数学天才也是有可能的。指引学生去观察生活,可以说是为了引入课题的学习,也可以说是为了帮学生完成这种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的知识学习完之后,指引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方面是与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的。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这节数学课的内容中,课堂内容结束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对小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那么,有谁会注意到生活中存在哪些小数呢?课后,老师布置这样一个作业给学生,大家回家去寻找生活中存在小数的日常事务。通过这样一个学习任务的布置,小学生回到家后可以看到父母购买的物品上面的购物标签,这些标签可能是从超市采购来的,或者从网络上采购来的,物品上都会有蔬菜、水果和物品的相关标价格标签儿,价格标签上可能会有小数的存在。比如苹果的标价是每斤4.99元。通过指引小学生对生活中数学元素的发现,可以提升小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兴趣从来都是比老师更有效的第一任教师,小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观察能积累和触发学生对数学的原始兴趣,能不断的反哺于课堂的数学素材的积累,师生在这种生活与课堂的互动中互动交流中,能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善于创设情境,能够为小学生数学生活化提供科学有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立足于生活进行小学数学,是环境创设法的优先体现。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好奇、好动和好问。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和年龄特征,创造出适合他们个性和特点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例如在《认识钟表》这节课,在课前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展示出钟表的图片,进行课堂的课题导入。通过一张图片,学生们可以回忆起家庭中悬挂的钟表,因为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这样一个时钟,放在家庭陈设中比较重要而明显的位置。一般的情况下,小学生每天上学的时候、放学的时候都会在第一时间查看钟表,用来指引上学的节奏,所以在课前通过钟表图片的导入,可以将小学生快速的引入情境,循序渐进地进行后续课程内容的导入。这种方式能够让数学教学充满氛围感,充满生活化的元素包围,让小学生能够更快速地融入回忆画面中,通过对回忆画面的具体性感受,能够让小学生把枯燥的数学内容和丰富而多彩的记忆画面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动化与具体化教学。
(三)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
既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那么小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可能要比课堂上接受程度更大一些。因此,教师在小学生课后作业布置的时候,应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这样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一般是传统题型的教学,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应付应试教育的测试,所以考试题型比较固定,题型难度比较大,而且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困难。如果在家庭作业中再布置一些传统式的题型,会让小学生产生疲劳感和枯燥感,从而失去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意义。所以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数学作业,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他们对数学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比如说,在克与千克这节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留给学生这样一个作业:今天陪父母去超市里买水果,橙子的标价是7.5 元/500g,我们一共买了6 个橙子,花了14 元,那么这六个橙子的重量是多少千克?这道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进行克与千克的换算。因为这道题目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学生理解题目更加容易,甚至能够快速的通过生活经验来推理出这道题的思路和答案。所以生活化作业布置充分地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新教育形式,也在指导师生们共同推进生活化数学教学的运用。为了学校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数学素养,所以小学生数学应该进行升学,应该不断进行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这是老师应该树立的典型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推新,在教学模式上做到不断的破旧除新,不断的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