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基本心理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
2021-11-27袁举馨贾玲俐
袁举馨 贾玲俐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发展、成才的基本保障,也是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目标和办学的基石。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等诸方面的不断发展,心理问题在当代高职学生中日趋严重,亟待改善。
一、高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根源
因受前期教育、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总体呈现出养成教育欠缺、学习自卑、迷信网络、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及明确的规划、心理敏感脆弱、综合压力大、承受力较差等不良状况。
(一)日常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自卑和应付心理
看似青春旺盛的高职大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基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主动参与和探究的意识更是薄弱,在学习方面,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比不了普通高校的学生,厌学、畏学心理明显。因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前期受教育阶段学习能力不强、学习被动、学习成绩长时间处于中下游状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得性无助”心理,又因受高校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和独特的育人模式影响,导致部分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出现了对学习愈加忽视、应付的心理。据了解,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持有放纵心态,本着让孩子在学校长身体的心态应对孩子的高职教育,随意帮孩子请假,甚至帮孩子欺骗老师、欺骗学校,这不仅很难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共同发力,更是助长了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滋生了违规违纪的侥幸心理,不利于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业。
(二)对环境变化的心理不适应性
部分学生大学期间是第一次住校,对宿舍群体生活较难适应,不太合群,所以常常会有宿舍矛盾,并因此产生孤独、无助、失落等不良情绪。面对大学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不能较快适应,一时掌控不了新的学习、生活节奏,接纳不了新的学习方式,感受不到大学生活的乐趣,找不到存在感和自我价值,因此,会伴有自甘堕落和自我放纵现象。
当代高职大学生基本都是00 后,独生子女较多,加之从小生活条件较好,多是在家人及亲朋好友的捧护下成长,常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大、自以为是、我行我素的言行在高职学生中比较突出。自小养成了“人顺我,我不顺人”的习惯,毫不顾及他人他事,谦恭意识淡薄,长于标新立异,组织纪律观念松弛,散漫自由、不受管教、言语冲撞、肢体冲突等现象在高职学生中较为常见,部分学生的卫生和作息习惯也有待提高,待人、接物、处事、交际能力极为娇弱,致使逆反心理和矛盾心态时常伴随高职学生。[1]
高职教育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不论在育人理念还是育人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经受多年普通中学教育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上会感到怯弱、无助和彷徨,随之,亦会伴有一些不良情绪和行为出现。
(三)沉迷网络,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信息化已经融入高职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已然成为互联网技术的忠实“粉丝”。然而,很多学生未能正确看待和运用互联网技术这把“双刃剑”,未能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价值和正面功能去学习、生活,提升自我,反而穷尽所能地沉迷网络,沉浸于虚幻的他人世界,狂热追星,全然忽略自身实际和现实环境,盲目跟风,不能正确区分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更有部分学生全然将自己浸泡于互联网世界,从心底认为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公,彻底迷失自我。
高职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消费水平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当学生长时间处于集体生活中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对这些外在事物进行比较和评判,加之互联网和“明星圈”的诱导,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攀比心和虚荣心,终在“爱美之心”的趋势下,忽视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毅然抛弃原先低成本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全力追逐时尚、前沿、品牌、高端和潮流,为此,有的学生不惜选择“校园贷”“网络贷”,并在网络的诱惑和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及侥幸心理促使下陷入“连环贷”的陷阱。
(四)好高骛远,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部分学生常以自身大学生的身份自居,以社会中的知名人士为例,定位自己的工作、生活标准,但又躬不下身子、脚踏实地地去做人做事,不能结合自身能力做出细致的规划和目标,做事凭空想象,看不上基础的工作,吃不了苦,也没有长远的思虑,大多贪图眼下的便利,涌现出享乐主义的陋习。“立马当老板、一朝挣大钱”的就业心理严重影响着大批高职生的就业选择和人生规划,为此,部分学生接连错失诸多学习、工作、交际等发展和提升自我的机会,甚至为此不惜甘当寄生虫。调查了解,在顶岗实习阶段,部分学生在工作岗位坚持不了多久便会主动离职,究其原因,主要是嫌工作太辛苦、挣钱太少、离家太远,等等,终不能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奋斗,宁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有甚者,实习期自始至终闲居在家,缺少对未来的规划和思考,缺乏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本着“当下怎样舒适怎样做”的心态度日。
(五)心理承受力较差
因受生源影响,高职学生大多在中职和高中学习阶段成绩较差,部分学生是在留守家庭成长,多数学生家长受教育水平不高,这使得学生无论是在前期教育中还是家庭生活中得到学校和家庭的关爱和重视都较为欠缺,致使部分学生心理较为脆弱、敏感,承受力不强,享得了成功,经不起失败,遇事容易慌张、无主,易于滋生出极端反应和行为。高职大学生面临继续深造、就业、爱情等问题时,因对未来的不确定和不可测性,常常会感到盲不可知、手足无措、无能为力,顿觉身心疲惫,压力剧增,因一时找不到有效的排解途径,部分学生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甚至精神分裂等心理问题。
二、改善对策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党﹝2018﹞41 号)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重发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的重视程度,发挥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的带动作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非一己之力所能左右,职业院校领导应充分重视、大力支持此项工作,提高全员的思想认识和参与意识,并通过科学规范的领导举措,改善机构、健全制度、带动师生员工群策群力、精准发力,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职业院校心理咨询室在做好常规咨询、辅导、测试和疏通工作的同时,可多举办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活动、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邀请国内外知名心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开展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等,吸纳和培养更多关心和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教师、学生、志愿者,提升心理咨询室与学生间的信任关系,夯实工作队伍,健全设备配置、规范机构设置、提升业务能力、深化服务水平。
(二)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美育、德育、体育、劳动等相结合
有效的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取向,改变原有的不良行径(如:吃饭、穿衣、打扮等);良好的德育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驱散心里的阴霾、健全开放的人格;强劲的体育和辛勤的劳动不仅能够协调四肢、强身健体、创造果实,更有益于交流合作、团结拼搏、提高智慧、平衡身心。
高职院校以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其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基本保障,为此,可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根植于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德育、体育、劳动等深度契合,实现以美健身,能够有效锻炼高职学生的身心素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引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学习。[2]通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学生善良淳朴、理性平和、自信阳光、积极进取的思想心理。
(三)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有机结合
适当的挫折教育不仅不会打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反而可以帮助学生戒骄戒躁,有效避免滋生粗心大意、盲目自大和目空一切的自负情绪,益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韧劲,懂得珍惜劳动的价值、树立责任感和独立意识,学会平和地面对失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抗压力。刘翔在从事跨栏之前曾经是一个跳高运动员,可是教练对他说:“真可惜,你的腿再长五厘米就好了,这样顶多是一个亚洲冠军。”然而,这次挫折并没有打击刘翔的信心,他反而从事了跨栏行业,经过日日夜夜的努力,终于在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冠。挫折给了刘翔人生的转折,他经历了挫折,可挫折让他变得更加努力、倍加付出,将他打磨得更完美,更优秀。前南非总统曼德拉成功之前,曾遭遇到一个天大的挫折——被白人关在监狱里几十年,出狱后竞选总统成功后,他并没有怪罪于当年关押他的白人,反而说:“谢谢你们,在这些年里将我的急躁改变为坚毅。”
当然,得力的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赏识教育法。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无疑是一件非常欣喜的事情,学习中具有较强自卑心的高职生急需通过他人的肯定和褒扬重拾自信、提升热情、激发学习与生活的动力,学会自尊自爱、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和找到自我价值。《学习的革命》中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赏识好似一道阳光,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赏识犹如一剂良方,能使很多学生受益匪浅;赏识是一种爱心教育,是教育的艺术。”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切实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借此正面激发,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3]
(四)家庭与学校共担当、同发力
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心理适应能力、行为习惯、社会交往能力等多方面,因此需要学校及家庭的双面引导。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起到模仿、监督的作用。[4]高职学生自我约束与管控能力明显弱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心理年龄较身体年龄偏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更需要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相互协助,方能确保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部分高职学生家庭成员本就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无形中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实则也对学校和家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和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认清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不断健全自己的身心和人格,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基本心理现状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道阻且长、任重道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科学防范、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为高职院校的和谐稳定筑牢屏障,为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