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的途径分析
2021-11-27冀红红
冀红红
(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河南 洛阳 471000)
中职院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照本宣科,并未同其他教育形式进行有效结合。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大力倡导素质型教育,要求各种教育之间应相互融合。由于仅仅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只是可以大体上了解部分基础性理论知识,很难自行对自身的问题加以解决,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不利。基于大量实践研究,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起到更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一、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的重要作用
就目前中职教育的发展而言,不置可否,大多数学生及家长选取中职院校就读都是基于成绩上的欠缺及其今后就业方面的考虑。促使很多学生及家长,除却对职业教育以外内容加以关注,对于其他教学内容并不重视,这样的思想观念也导致院校方承担了较大的压力,产生了忽视学生文化与素质教育相关课程内容学习的问题。然而目前的社会教育形势下,首先,因为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自身年龄相对偏小,处在青春发育的重要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比较容易受到各种诱惑,同时存在是非观念比较容易动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同普通高中生相比较,中职院校的学生要更早地步入社会,融入工作环境中。如此他们便需要具有更加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起相应的价值观念。今后在进入到实际工作岗位以后,学生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及其心理素质,因此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是中职院校教育中予以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学生可以通过更加方便且广泛的途径接收到社会中的各种信息,可以让学生除却通过学校教学内容以外,还可以借助网络环境去对自身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与环境具有更为充分地了解。事实上,这使学生完成学业步入社会可以较快地适应自身工作岗位,并融入集体环境中具有较大的帮助。然而网络中充斥着各种信息,这也使得中职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导致他们比较容易暴露在危险之下,受到一定的诱惑,威胁到他们的自身安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本身防范能力相对偏差,特别是思想及心理上难以有效抵抗外界的诱惑,这样学生在实际成长与学习过程中便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学生今后的发展受到影响。因此,针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更应对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予以高度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德育内容的渗入,可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良好发展。
二、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
(一)交叉关系
在中职院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之间存在的共同点表现得比较显著。一方面,“育人”是最终的教学目标。二者教学的目标都是与“育人”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给予学生相应引导,为加强内在素养而做出相应努力。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应开展更加合适的教学活动,同时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内容上的正面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在内容上都是较为积极且正面的,均是为了促使学生获取综合发展所设计的相关内容。
(二)互补关系
我们都知道,在德育教育环节中,普适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就是通常适合应用在大群体比较普遍的原则,这样比较容易使学生的个人认知特点和心理承受力受到忽略,学生也比较容易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和畏难情绪,此种心理矛盾比较容易导致问题出现激化的情况。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由这一层面实现对德育得较好补充,其重点针对学生个体,根据学生所出现的负面不良情绪,应用开导交流等不同的环节,使学生的心结打开。因此,我们应充分应用德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也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对德育的有效补充,二者的有效结合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
三、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的相关途径
(一)遵循教育方针,应用个性化教育方法
以往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中,特别是对于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教师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之间相互融合,仅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采用“灌输式”教师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并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同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以及认识特点等方面都相互背离。此种状况下,可以将德育融于心理健康教育中,这主要是由于德育相关内容存在比较显著的普适性特点,若是合理地将相关内容引入其中,不但能够变更原本较为乏味单纯理论式教学方式,也可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同时还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教师在对心理健康教学活动进行组织的过程中,应将学生当作主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加以细致观察,并给予学生相应鼓励,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充分挖掘,并紧随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另外,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问题,并将此作为基础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如此不但可以加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间的融合度,并且由学生的角度出发,也对他们知识接受度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
(二)正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都趋于成熟,但需要予以格外关注的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会出现一些不自觉和不受控制的冲动行为。因此,教师应大力发挥自身的专业性与主观能动性,做好学生的相应引导性工作,确保学生可以较好地理解这种冲动的阶段性和普遍性特点。同时可以主动地去探寻相关方法加强对于这种情况的应对能力。把存在一定生活价值的观念适当地在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引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给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对发生于身边的素材予以高度重视,将其当作典型案例恰当地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学生对其加以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学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从中对自身的行为加以反思,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高效教学。
(三)结合教学特色,创新德育内容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存在着互相补充的内在关联性,对两者融合应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已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从实现的途径上来讲,二者不但可以借助教学的基础与方式实现有效融合,也可以借助教学内容的相互融合实现高效教学。同普通中学教育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中职教育不但包括学生的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等众多方面存在普遍性内容以外,并且也应囊括职业教育的有关内容,而这亦是中职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特殊原因,同时亦是德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的特殊途径。中职院校实施职业教育旨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业步入到社会中以后,可以快速找到较为合适的工作,确保自身职业的良好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不但应保证学生掌握足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及其职业心理素养,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之间相互融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刻意地将一些德育内容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并结合选取教育内容特点的不同,采用具备一定特色的教育形式。比如,在讲解办事公道和爱岗敬业等与职业行为准则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内容时,便可以和相应的职业教育内容之间相互结合,引入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加以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针对奉献社会和诚实守信等心理状况方面的内容可以采用课堂探讨、演讲等多种不同方式进行讲解。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加以创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德育相关内容的融入可以实现对学生素质更加良好的培养。
(四)合理完善课程内容及其教学评价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中的情况来看,将德育内容在其中融入十分必要。一方面,应将学生心理的发展当作基础,确保学生可以具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在学生心理状况发生一定改变时积极予以相应引导,对两种教育的并行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对传统评价模式加以健全,不再单纯地依据分数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加以判定,应更加深入地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融入其中。例如,个人情感因素、行为因素等,保证全方位的评价。最后,应根据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重新对教学内容和课程的安排加以规划,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全新教学理念的提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德育内容已然逐渐变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思路。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但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予以高度关注,加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做好学生德育知识教学及其道德素质培养的相关工作,从而有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培养,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