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并举,提升中学思政课堂亲和力
2021-11-27陈建
陈建
(福建省宁化滨江实验中学,福建 宁化 365400)
引言: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已成为精通、面对考试的著称。教学变得更加关注要测试的内容,使课堂变得无趣无味,学生厌学怕学。为改变这种局面,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努力提升课堂亲和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更愿意参与学习。因此,本文将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中学思政课堂的性质特点
(一)重要性与特殊性
习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明确指出青少年群体作为我国思想思政教育的主要对象、重点对象所具有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他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都有些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牢牢把握青年学子的价值观培养。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形成中学思政课堂的引导力、竞争力与发展力是势在必行且大有可为的。
(二)意识形态性与引导性
“思想思政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思政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我们特定历史阶段下的社会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政状况总是存在一定差距和矛盾的,思政教育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分歧,就必须以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向人们进行灌输与教化,引导人们往正确的意识形态方向走,思想思政教育所具有的鲜明而深刻的意识形态性,就是中学思政课堂引导力的旨归。
(三)复杂性与必要性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现给现代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机遇,也让传统教育遭受了挑战。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交错在一起,各种诸如新自由主义等泥沙沉渣不断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中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品质和行为方式受其影响颇深,甚至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判断。最后,教育者面对纷繁错杂的教育环境往往无所适从,加之教育对象对当今中学思政课堂存有成见——传统中学思政课堂普遍而长期存在着的理论填鸭、道德说教、概念抽象、知识烦琐、脱离实际等弊端。中学思政课堂失去了其原有的、应有的引导力、竞争力与发展力。
二、“六度”并举,提升中学思政课堂亲和力
(一)亲近学生,增强课堂温度
立足学生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老师应对学生有更多的认识、更多的接受度,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习更积极。因为思政教学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很多任教的老师往往比较严肃,让学生觉得难以接近,给学生带来压迫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与学生互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总是乐于接近和效仿这样的老师:他们高尚的师德、深厚的知识储备和能够感染学生的远见卓识,从而成为学生结识、融洽相处的榜样。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认识、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不是简单的摆着老师的架势去压迫学生,而是要讲道理、讲道德,提高自己的感染力。在学校,亲近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多,可以让学生放松思想上的紧张,让他们进入更舒适的学习环境,他们更容易接受相关的道德法律知识内容。
(二)优化方法,激活课堂的力度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学科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思政课堂教学,要提升课堂亲和力,首当其冲要优化教学方法。从初中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来看,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黯然的课堂才是最具亲和力的课堂。对此,在教学方法维度,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德育的自我建构,而不是片面的灌输,那么,对于教学而言,就要求课堂教学方法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具体而言,可以采用讨论式、参与式、辩论式、任务式等教学方法,规避传统“我讲你听”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比如:在讲解关于遵守交通规则的要求时,就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探讨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并将一些真实的案例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以更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违反交规的害处,进而引导其培育交通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规。如此的教学方式,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培育学生逻辑思考、沟通表达的学科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三)设置问题,有效引导课堂活度
《论语》上说:“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精心”准备课堂问题,按照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需要进行有效问题准备。只有把问题设计得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才会出彩,课堂教学才会有实效。不过设计问题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度”。
1.问题“精心”设置要合理有“广度”
同在一个班级学习,由于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有所不同,所以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广度”。尽量设置一些容易的、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都可以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都有获得表扬的机会。所以,教师课前问题设置要精心有广度,必要时可以到学生中间进行调查了解,哪些问题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只有做足了功课,“精心”设问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问题“精心”设置要科学有“梯度”
问题设置要紧扣教材内容和实际教学需要,掌握教学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问题设置还要科学有梯度,即问题设问得要具有层次性、启发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在掌握好问题设置的梯度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思维,层层设问,逐渐引导,由易到难。这样设置有梯度的问题,既紧贴课堂教学内容,又拓展学生发散思维,掌控课堂教学的深度,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3.问题“精心”设置要全面有“维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设置不仅要具有广度还要具有维度,即要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前瞻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有拓展学生思维的能力,把一个问题放在不同的维度展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同维度的思考与碰撞,产生的教学效果和价值也不一样。
(四)融入社会,延伸课堂的长度
首先,“教师—学生”是“五力合一”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延展的直接发散路径,通过不断发展以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课堂,将中学政治课新理念延展、贯穿至新时代的新教育中。其次,“课堂—社会”渠道是此合力从宏观环境进一步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发散路径,“课堂—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元命题中的应有之义。最后,“理论—实践”则从更高层面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要求、新目标,中学政治课不能停留在讲授、说教、灌输等一般技术层面,既要能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具有人文温度;也要能保持人类社会历史大视野,具有时代高度。理论联系实际方能掌握学生成长规律,这是新时代、新形势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五)细心掌控,扩大复习检查的高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综合性比较强,内容比较多,涉及的面也比较广,如何做到高效地检查复习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复习检查效率,避免做无用功,力求减轻学生负担,具体复习检查可以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创形式、展风采,提升课堂教学趣味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热点性。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可以创造多种形式的展示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可以检测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在趣味中去感受思政课自身的魅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重教材、强基础,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材是本中之本,重视教材内容、熟悉课本知识点才是复习的有效策略。按照中考考纲的要求,平时的课堂教学就要求学生做到按照中考的标准进行有效的复习,熟练掌握课本的知识点,按照每课过关、单元过关的方法,掌握每一课或单元的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复习检查不仅能对知识点起到巩固提升作用,还能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延续和拓宽深化。
3.练能力、学方法,提高课堂培养能力
学和练有效结合也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途径之一。练,一是检验学的效果,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所以教师要精编练习,多用练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在讲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去分析题目,怎样找到解题的方法,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强化分析题、解析题的思路,真正学会举一反三,达到基础知识点得到巩固、解题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的目的。在学和练的同时,也让学生多思考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些知识只能通过学生不断的领悟与吸收消化,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需要的能力。练和学只是外在的形式,学生内化知识才是目的,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步骤。
(六)对话生活,构建课堂的厚度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要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必须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毕竟,学生对生活的内容是最为熟悉和亲近的,而初中思政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话生活,引导其学会生活、感悟成长。对此,必须要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的生活世界嵌入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比如:对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等经典名言的讲解与教学,就是要适当的穿插生活的片段,把一些“反省”“知耻向善”的内容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展现出来,强化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同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培育学科素养,必须要指导学生开展德育实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教学,养成学生生活的好习惯。
结论:总而言之,初中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思政课课堂亲和力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方法,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找到适合学生最佳的教学方式,才能提升教学效果与境界。思政课教师既要有“大道无涯,吾道不孤”的强大自信,也要有“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的理性认识。在新的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下,引导学生自信地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展现课堂教学的内在魅力与生命力,使课堂教学向美而生,达到有效性与实效性的完美统一。